以梅山保税港区为龙头的现代物流大平台加速形成;第四方物流市场全力推进;航运服务业吹响“集结号”……
近日的宁波正在以高起点、大手笔大力对海洋经济进行谋篇布局,把发展港口物流作为海洋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努力提升宁波这座国际港口城市新的竞争力。
小岛孕育世界梦
2010年5月18日,大陆连接梅山岛的第一座桥梁——1487米长的梅山大桥正式通车。一个小岛的世界梦想,由此放飞。
在拥有2869个岛屿的浙江,弹丸小岛宁波梅山,一直默默无闻。
但是,2008年2月24日,它的命运发生了彻底改变。这一天,国务院批准设立梅山保税港区,使它成为继上海洋山、天津东疆、大连大窑湾、海南洋浦之后的全国第五个保税港区,也是浙江省惟一的保税港区。昔日的渔村小岛,终于站到了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成为浙江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
作为目前我国开放层次最高、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梅山保税港区将借鉴国际“自由港区”经验,推进国际港航产业与现代物流产业的互动发展。
在获得国务院批准设立保税港区后仅两年,一幢幢现代化写字楼就在这个昔日渔村小岛拔地而起,总投资近75亿元的支撑性重点工程全面推进,梅山大桥、首期集装箱码头、行政商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完成主体工程;一批海关监管设施正在加快建设,今年6月将首期封关运作。目前,梅山保税港区已引进企业269家,实际到位资金超过22亿元。
“深水港口与保税物流的优势叠加,使梅山的前景十分看好。”站在梅山保税港区规划图前,保税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施金国信心十足。他说,梅山将发挥宁波—舟山港的优势,大力发展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国际转口贸易等业务,争取通过10年至15年的努力,建成国内一流的“保税港”、“生态岛”、“临港城”和长三角的资源配置中心。
除了万众瞩目的梅山保税港区,北仑邬隘集装箱海铁联运中心站、镇海大宗货物海铁联运物流枢纽港、北仑现代国际物流园区等物流产业基地也在加快推进。
物流枢纽港是宁波打造“国家重要的区域性资源配置中心”的重点项目,它具有港口、公路、铁路、专业市场等四大区位优势。其中镇海港区拥有18座生产泊位,包括2座全国最大的5万吨级液体化工专用泊位;区域内形成了液化市场、金属园区、煤炭市场、钢材市场等六大生产资料专业市场,2009年市场交易总额达350亿元。
第四方物流的“宁波版本”
“货物发到哪里了,是否已经通关,有哪些仓库可以储存产品等,这些信息都可以通过手机掌握。”宁波迅达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让这一切变得轻而易举的,是宁波第四方物流市场中一项叫“联通四方”的业务。经测算,市场为企业降低成本20%,而管理效率提高20%以上。
2009年3月,宁波第四方物流市场正式运营。2010年是市场培育期,截至2010年4月,开业仅一年的第四方物流市场已有注册企业4000多家,信息发布总量达45万条,实现交易额5亿元。
早在2006年,宁波就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发展第四方、带动第三方、促进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的战略,以物流信息平台为载体,整合社会物流资源,提供包括交易撮合、支付结算、物流全程跟踪等在内的全程服务。
“宁波作为我国第四方物流的试验场,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成果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在今年3月20日的宁波现代物流发展研讨会上,来自科技部、中国社科院、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德国物流协会的专家建议推广宁波模式,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支撑。在专家眼里,第四方物流已形成了“宁波版本”。
“第四方物流市场为什么会被称之为宁波版本,最关键的就是其中含有许多创新点。”宁波市现代物流规划研究院的戴东生说,“而这创新点就主要体现在制度流程一体化设计和双运营主体方面。在该流程中,由于政府、银行、企业都参与进来,从而让物流活动涉及的所有方面都能够在这个流程中得以解决,促进了物流活动的顺利高效完成;而企业和银行的双运营主体则保证了物流活动的安全、可靠。它是国内第一个由双运营主体组建的平台架构,并首次建立了第四方物流平台信息标准体系。”
如今,宁波第四方物流市场业务已延伸至浙江、北京、上海、广东、山东、河南等省(市),交易内容包括海运、陆运、空运及仓储等各类物流服务。
随着宁波市政府扶持引导政策的陆续出台,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认识到物流信息化应用的潜在价值,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第四方物流市场中来寻找商机、提升服务、规范经营,从而不断加快现代物流发展的步伐。宁波市交通局副局长、市现代物流研究院院长汪月娥认为:“市场成熟运作后,将带动宁波物流行业每年产生效益10.5亿元。”
第四方物流市场正在成为促进宁波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引擎。
航运服务业加速集聚
今年3月29日,宁波党政代表团赴沪,宁波融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推进会在上海举行。在上海“两个中心”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宁波是长三角城市中率先与上海开展类似合作的城市。
浙江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巴音朝鲁在推介会上说,全面融入上海“两个中心”建设,有利于宁波更好地承接上海辐射,完善金融体系、壮大金融产业,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金融服务中心;有利于促进上海港、宁波港“强强联合”,提升港口物流发展水平,共同推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航运和金融的关系历来密不可分。近年来,宁波以国际贸易展览中心、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国际金融服务中心等“三中心”为基础的航运服务格局初步形成,搭建起一个具有港航、物流、船货代理、金融、保险等多种功能的国际航运服务平台。
其中2009年初建成投用的国际航运服务中心,总投资4.3亿元,集通关、航运服务和物流信息于一体,有力地推动宁波航运从“腹地型”向“复合型”转变。
以此为依托,宁波“进一家门、办多家事”的“一站式”通关中心投入运营,口岸查验单位的功能与流程进一步优化,口岸软环境进一步完善。
宁波航运交易中心、口岸信息化监控中心也在加快建设。一大批船代货代企业、物流企业、船公司加速集聚,航运金融、保险、仲裁公证、航运交易、船舶经纪等航运服务业正在加快培育。
目前,宁波已拥有国际船舶代理企业40多家,年代理船舶2万多艘次。而全市3000多家各类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及办事机构,其揽货网络已覆盖全省、全国各地。
“要以发挥港口城市特色为抓手,打造有宁波特色的服务业,力争成为上海国际金融服务中心和国际航运服务中心的主要组成部分。”宁波市市长毛光烈说。
在以港口物流为核心的现代物流业引领下,宁波将在未来5年至10年内,基本建成与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相适应的长三角物流区域中心城市、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和亚太地区重要门户城市,把以宁波—舟山港为核心的沿海港口群和海岛地区建设成我国最大的大宗散货和战略资源的中转储运、保税加工和物流配送基地,积极形成集装箱、大宗散货吞吐、交易和金融服务等三位一体的港口物流体系,提升港口物流水平,促进海洋经济转型升级。
◆资料链接
第四方物流
第四方物流(Fourth party logistics )是一个供应链的集成商,是供需双方及第三方的领导力量。它不是物流的利益方,而是通过拥有的信息技术、整合能力以及其他资源提供一套完整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以此获取一定的利润。它是帮助企业实现降低成本和有效整合资源,并且依靠优秀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技术供应商、管理咨询以及其他增值服务商,为客户提供独特的和广泛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也就是说,第四方物流以整合供应链为己任,向企业提供完整的物流解决方案。与第三方物流仅能提供低成本的专业服务相比,第四方物流能控制和管理整个物流过程,并对整个过程提出策划方案,再通过电子商务把这个过程集成起来,以实现快速、高质、低成本的物流服务。
责任编辑: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