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秦藤供应链研究所
孙前进物流研究室
010-6543-6703 cnjpetr2009@126.com
物流金融

一、 物流金融的含义

 

  物流金融是物流服务和金融服务相结合的产物,从广义上讲就是面向物流运营的全过程,应用各种金融产品,实施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有效整合,组织和调节供应链运作过程中货币资金的运动,从而提高资金运行效率的一系列经营活动。从狭义上讲,物流金融就是银行和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在供应链运作的全过程向客户提供的结算和融资服务。目前,典型的物流金融服务有代客结算模式、仓单质押模式和保兑仓模式3种。物流业与金融业的有机结合,是现代物流业与金融业共同创新的结果。

 

  由于在现代物流业务中,基础性的物流操作,如仓储、运输的利润率已经越来越低。其主要利润来源已经转向各种增值服务,如:物流方案设计、包装分装、多式联运,近年来物流金融服务日益成为物流服务的一个主要利润来源。世界最大的船运公司马士基与世界最大的快递物流公司UPS,其第一位的利润来源都已经是物流金融服务。这些跨国公司依托良好的信誉和强大的金融实力,结合自己对物流过程中货物实际监控,在为发货方和货主提供物流服务的同时,也提供金融性的服务,如:开具信用证、仓单质押、票据担保、结算融资等,这样不仅吸引了更多客户,而且在物流金融活动中还创造了可观的利润。物流金融在世界各地都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二、物流金融服务的基本运作流程

 

  (1)垫付货款业务。关于垫付货款模式的说明:在货物运输过程中,发货人将货权转移给银行,银行根据市场情况按一定比例提供融资。当提货人向银行偿还货款后,银行向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发出放货指示,将货权还给提货人。

 

  (2)仓单质押业务。关于仓单质押模式的说明:融通仓不仅为金融机构提供了可信赖的质物监管,还帮助质押贷款主体双方良好地解决质物价值评估、拍卖等难题。在实际操作中货主一次或多次向银行还贷,银行根据货主还贷情况向货主提供提货单,融通仓根据银行的发货指令向货主交货。

 

  (3)保兑仓业务。关于保兑仓模式的说明:制造商、经销商、第三方物流供应商、银行四方签署“保兑仓”业务合作协议书,经销商根据与制造商签订的《购销合同》向银行交纳一定比率的保证金,该款项应不少于经销商计划向制造商在此次提货的价款,申请开立银行承兑汇票,专项用于向制造商支付货款,由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提供承兑担保,经销商以货物对第三方物流供应商进行反担保。银行给制造商开出承兑汇票后,制造商向保兑仓交货,此时转为仓单质押。

 

  作为企业需要将沉淀的存货资金盘活,作为金融机构的银行考虑的是如何控制风险,那么就需要了解抵押物、质物的规格、型号、质量、原价和净值、销售区域、承销商等,要察看权力凭证原件,辨别真伪。这些工作超出了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这时金融机构便离不开物流企业的帮助。

 

三、物流金融与银行金融业务结合的优点

 

  金融为物流提供商机的同时,物流也为金融产业创造了不可多得的商机。

 

  首先,物流企业与金融业结合,创造了一个跨行业、相互交叉发展的新业务空间,为各自走出同质化经营,转向差异化经营提供了可能。

 

  其次,物流金融为创新的金融产品提供了销售的平台。结合物流业的运营特点,可以创新出许多的金融产品并通过物流市场推向客户。

 

  第三,物流金融的发展为银行完善现代结算支付工具,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创造了机会。由于供应链管理与金融的结合,产生许多跨行业的服务产品,相应的也就产生了对许多新金融工具的需求,如国内信用证、网上支付等,为银行增加中间业务收入提供了非常大的商机。

 

  第四,在发展物流金融的同时,也为银行开发了新的客户群体,尤其是培育了金融业优质的客户。

 

  第五,物流金融可为银行理财服务提供特有的优势。物流金融可以利用信息的优势,和银行资金管理创造增值的长处结合起来,在提高物流企业物流效率的同时,提高供应链全过程的资金效率,为企业提供理想的理财方案,形成高效的资金管理机制,达到多赢的局面。

 

  由于银行也可通过物流公司的信息平台,把资金流、信息流和货物流统一起来,因此在理想状态下,应该可以达到银行、生产方、经销商、物流监管方四方共赢。

 

四、物流金融所面临的风险

 

  1.内部管理风险:这也是企业中普遍存在的风险之一。如组织机构陈旧松散,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不健全,工作人员素质不高,管理层决策发生错误等等。在中国,企业内部管理风险往往较大。

 

  2.运营风险:物流企业都会面临运营方面的风险。但从事金融业务的物流公司,由于要深入客户产销供应链中提供多元化的服务,相对地扩大了运营范围,也就增加了风险。从仓储、运输,到与银企之间的往来以及和客户供销商的接触,运营风险无处不在。中国的物流运输业还处在粗放型的发展阶段,因此运营风险不容忽视。

 

  3.技术风险:金融物流提供商因缺乏足够的技术支持而引起的风险。比如价值评估系统不完善或评估技术不高,网络信息技术的落后造成信息不完整、业务不畅等。

 

  4.市场风险:主要针对库存质物的保值能力。包括质物市场价格的波动,金融汇率造成的变现能力改变等。

 

  5.安全风险:质物在库期间金融物流提供商必须对其发生的各种损失负责,因此仓库的安全,员工的诚信,以及提单的可信度都要加以考虑。还包括对质物保存的设施能否有效防止损坏、变质等问题。

 

  6.环境风险:指政策制度和经济环境的改变。

 

  7.法律风险:主要是合同的条款规定和对质物的所有权问题。因为业务涉及多方主体,质物的所有权在各主体间进行流动,很可能产生所有权纠纷。另一方面,中国的《担保法》和《合同法》中与金融物流相关的条款并不完善,又没有其他指导性文件可以依据,因此业务合同出现法律问题的机率也不低。

 

  8.信用风险:包括货物的合法性,客户的诚信度等,同时信用风险还与上述财务风险、运营风险、安全风险和法律风险等联系密切。在具体实施金融物流业务时,应该结合上述的主要风险问题进行相应的风险管理。

 

五、物流金融的风险防范

 

  1. 物流企业与客户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物流企业为客户提供物流金融服务的基础是对客户有充分的了解,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更有利于提高效率,防范物流金融风险。

 

  2.加强对客户的信用管理。信用管理是现代企业的核心管理内容之一,信用作为买卖双方交易完成的根木保障,构成了契约关系的最重要基础。在物流企业金融服务过程中,对客户进行全方位的信用管理。

 

  3.与金融机构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与银行建立合作关系,取得银行的信用,可以有效地解决在金融服务中的效率问题,再造企业信用。统一授信就是银行把贷款额度直接授权给物流企业,再由物流企业根据客户的需求和条件进行质押贷款和最终结算。物流企业向银行按企业信用担保管理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提供信用担保,并直接利用这些信贷额度向相关企业提供灵活的质押贷款业务,银行则基本上不参与质押贷款项日的具体运作。统一授信这种方式在实践中也已被广大的金融机构所接受通过与担保公司、保险公司的合作,可以有效减少金融服务风险。

 

  4.实施有效的过程监控。对企业和市场做充分的调研,对商品的市场价值、企业的运营状况必须作充分的了解和监控,预防物流金融的风险。

 

  物流金融水平的低下,成为物流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物流金融作为一种创新产品,企业界尚未大范围进行实践运作,学术界也未形成系统的理论框架,但随着金融物流实践的不断积累和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物流金融服务将拥有广阔的市场和良好的前景。

 

责任编辑:雨涵

中日物流合作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研究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