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秦藤供应链研究所
孙前进物流研究室
010-6543-6703 cnjpetr2009@126.com
2009年江西省全南经济运行分析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阴霾并未完全散去的背景下,在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的作用下,全南经济复苏无疑是一幅靓丽的图景。2009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直面挑战,沉着应对,化危为机,努力拼搏,全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全南经济逆风飞扬,实现了平稳较快的发展,在2009年交了一份成绩不俗的答卷。


  据初步测算,2009年全南生产总值完成237343万元,按不变价计算同比增长11.8%,与上年增速持平;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53663万元,同比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03522万元,同比增长9.1%,在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完成91795万元,同比增长8%;建筑业增加值完成11727万元,同比增长18.1%;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80158万元,同比增长20.6%。三大产业结构比22.6:43.6:33.8;第一和第三产业分别拉动GDP增长1.1和1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在经济增长中的推动作用明显。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是:


一、农业生产稳健增长,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2009年,全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大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狠抓各项增收措施的落实,实现了农村经济的健康稳健发展。主要体现在:


  1、农村经济总量保持稳定增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现价下同)85567万元,同比增长(可比价下同)5.1%。其中:农业产值47119万元,同比增长2.1%;林业产值6006万元,同比增长3%;畜牧业产值21133万元,同比增长6.1%;渔业产值10673万元,同比增长19.5%;农林牧渔业服务业产值636万元,同比增长5%。


  2、粮食单产稳步提高,主要经济作物保持较快增长。2009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176055亩,比上年下降2.5%,粮食单产374公斤,比上年增加17公斤,增长4.8%,粮食总产量65827吨,比上年增长2.1%。其中,稻谷播种面积157127亩,比上年下降2.1%;产量61347吨,同比增长1.8%。全县油料播种面积17746亩,比上年增长7.5%,产量3233吨,比上年增长8.7%;蔬菜播种面积96108亩,增长2.7%,产量172106吨,比上年增长2.6%。


  3、林业生产较快增长,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成效显著。全年造林面积2531公倾,增长5.3倍,重点工程造林1400公倾,零星(四旁)植树71.49万株,增长54.7%,绿化苗木3842百株。


  4、畜牧业生产在逆势中快速发展。由于猪、家禽出栏增加,肉类总产量达11824吨,比上年增长19.9%,其中,猪肉产量9329吨,比上年增长21%,生猪出栏115125头,比上年增长16.5%。


  5、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有新突破。2009年,实施新农村建设点100个,其中省扶点56个,共拆除空心房和破旧栏厕4.81万平方米,硬化主干道路31.2公里,有3个乡镇实现整乡镇推进,新农村建设点累计达到662个,村庄整治覆盖率67.7%,居全市前列,极大地改善了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农村自我发展能力。


二、工业生产缓慢向好,整体出现探底回升迹象


  全南县坚定不移地贯彻实施“工业兴县”发展方针,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工业在县域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得到巩固。2009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6800万元,比上年增长10.5%。主要特点在:


  1、工业生产探底回升。金融危机对全南工业的影响最早在2008年下半年就有显现。特别是2009年第一季度以来,金融危机开始全方位影响全南工业经济,尤其是对全南的矿产、冶炼及纺织等行业影响较大。下半年开始,工业生产逐月缓慢回升,特别是第四季度开始,规上工业生产总值实现了从负增长12个百分点,到全年的正增长,整体工业生产探底回升的迹象明显。全年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94674万元,比上年增长0.9%。建材、电子等企业勇挑重担,已呈明显增长之势。


  2、产销衔接良好,实现利税降幅收窄。规上工业完成销售产值192211万元,比上年增长0.01%,产销率达98.7%,比国家标准高出2.7个百分点。全年累计实现利税20478万元,同比下降17%,降幅比上半年缩小22.6个百分点,工业利税降幅在遂月收窄。


  3、园区经济日渐增强。2009年园区投产工业企业达到44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8158万元,同比增长2.1%;实现利税21922万元;安排就业13998人,新增1375人。园区经济已成为全南工业发展的主战场,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彰显的主阵地。


三、投资快速增长,拉动经济作用明显


  2009年全南以大项目、大投入推动经济大发展,全力推动项目建设,不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6亿元,比上年增长45%。其中50万元以上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9346万元,增长33.7%;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1727万元,增长131.7%。投资运行的主要特点体现在:


  1、投资项目不断增加,工业投资再创佳绩。全县施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达到84个,同比增加39个,增长115.4%。其中3000万元以上项目16个,新开工项目7个,完成投资44056万元,增长39%。


  工业投资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为经济持续发展注入活力,全年完成工业投资52147万元,同比增长45.9%。


  2、基础设施投资高位运行,房地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加大了城市交通、公用事业等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力度,城市承载能力和运行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拓展和提高。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3096万元,同比增长348.2%,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1642万元,同比增长58.4%,商品房销售面积94643平方米,同比增长264.1%。商品房销售额15955万元,同比增长465.4%。


  3、国有投资增长提速,非国有投资仍占主体。在中央扩大投资的作用下,国有投资增长加速。全县国有投资20244万元,同比增长61.3%。国有投资所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22.2%,比上年上升4个百分点。非国有投资59102万元,同比增长36.8%。非国有投资所占比重为77.8%,仍是投资的主体。


四、市场消费稳定活跃,消费热点不断


  2009年,全南在中央“扩内需、保增长”一揽子政策推动下,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完善社保等扩大消费政策成效显著。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560万元,比上年增长18%。主要体现在:


  1、城乡市场同步活跃。城市实现零售总额44232万元,比上年增长18.7%;农村实现零售总额24328万元,增长16.8%。


  2、假日经济对消费品市场稳定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元旦”“春节”、“五一”“十一”“中秋”各个节假日,商家抓住人们假日休闲购物选择打折消费的心理,普遍开展宣传展示、打折返券、酬宾送礼等活动,大大剌激了市场消费,拉动了零售业的大幅增长,零售业实现零售额58574万元,同比增长17.3%,对消费增长的贡献率达82.8%,拉动全县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9个百分点。


  3、住宿餐饮业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重要推手。随着消费观念的更新和消费能力的提高,农家乐的盛行使得传统宴席锦上添花,再加上家庭厨房的社会化和外出就餐、旅游的经常化,促进了餐饮业持续快速发展,尤其是茶餐厅、咖啡厅、酒吧等混合型休闲餐饮在全南迅猛发展,成为餐饮市场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8866万元,比上年增长23.6%。高出零售贸易业6.3个百分点。


  4、消费结构升级优化。随着收入的增加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休闲餐饮、亲朋聚餐、节假日聚餐在居民日常生活中己司空见惯,在外饮食不断增加。热点商品消费需求旺盛,家庭“装备”水平也越来越现代化、时尚化、高价值化,受国家取消养路费和减征购置税及商家优惠促销措施的影响,刺激了汽车消费需求,促进机动车销售增长。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农民支出增长46%,城镇居民增长11.2%。居民更加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医疗保健支出农民增长59.8%,城镇居民增长28.9%。居民对自身及子女的教育日趋重视,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农民增长2.6%,城镇居民增长80.5%。受商品房销售量连续递增的影响,五金家电材料类商品销售等也大幅增长。


五、民营经济逆势发展,彰显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全南对民营经济发展高度重视,通过招商引资、改制企业、放宽政策、降低门槛、安商扶商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2009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实现141106万元,比上年增长17%,增幅比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由上年的55.6%提高到59%。


  1、民营企业规模成长加快。全南民营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断发展壮大,对全县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2009年私营企业达到325户,注册资金71961万元,比上年分别增长55.5%和28.4%;个体工商户达到3089户,注册资金15374万元,比上年分别增长30.8%和45.2%。


  2、民营经济创造就业机会、增加税收贡献突出。在民营经济平稳增长的同时,经济效益也有所提高,民营经济对税收的贡献进一步增大,成为全南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2009年,全县非公经济组织上交税收17783万元,占全县税收收入的79.8%。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稳步提高。


六、财政收入创出新高,民生支出明显增加


  在经济遂步趋稳回暖的基础上,全县财政收入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财政总收入自2005年突破亿元大关后,每2年上一个台阶,2009年财政总收入再创历史新高,突破3个亿,完成30018万元,比上年增长15.8%,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9332万元,比上年增长35.8%。主要特点:


  1、财政收入质量明显提高,人均财力相对较强。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2.6%和8.1%,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和1.7个百分点。人均财政总收入1667.7元,比上年增长14.5%,人均地方财政收入1074元,比上年增长34.3%,在全市中名列前三甲。


  2、园区经济贡献明显,非税收入增收突出。工业园区实现税收6730万元,占财政总收入22.4%。全年非税收入共完成7727万元,较上年增收2661万元,增长52.5%;


  3、新增财力向民生领域倾斜,各项民生支出得到了较好落实。地方一般预算支出60699万元,增长36.1%,用于民生方面支出达到15900万元,增长56%,民生支出占地方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达25.7%;其中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与就业等民生支出比上年分别增长109%、61%和109%。


七、存贷规模显著扩大,居民收入稳步提高


  金融机构继续贯彻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信贷持续投放,对县域重点工程、重点项目资金给予倾斜支持,促进了全南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009年,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突破20亿元,达到214227万元,比年初增加33669万元,增长18%。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8222万元,增加4956万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55601万元,增加21509万元,储蓄存款稳定性日趋增强。贷款增势超历史,投向结构渐趋优化。一年来,在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下,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逐月稳步增长。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97534万元,比年初增加33851万元,增长53.2%。贷款增幅是GDP增幅的3.5倍;新增贷款占新增存款的比例为100.5%。贷款的主要增长点分布在工业、农业、私营企业及个体等领域。


  2009年,全县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7128元,同比增长15.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63元,同比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105元,同比增长6.6%。支撑农民增收因素:1、第一产业提质增收增效,畜产品价格回升,农民来自于第一产业的人均纯收入增长了5%。2、“打工经济”促农增收,农民人均外出务工工资收入同比增长12%。


  从2009年全南县经济运行的表现看,中央、省、市以及县委、县政府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等一系列政策已初见成效,经济趋稳回升的态势明显增强,但也清醒地看到,国际金融危机对全南县的影响还依然存在,制约全南县经济增长的不利因素依然较多,经济发展还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一是规模以上工业增长速度仍然偏低,对全南县经济保持快速发展带来压力。2009年,全南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与上年相比下降6.4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增长速度是决定全南县GDP增速的关键因素。2009年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8.7%,比上年下降3.1个百分点,工业生产由GDP增长的主要“推力”变为“拖力”,工业经济增速偏低严重制约了全南县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是投资增幅趋缓,缺乏带动作用大的大项目支撑。2009年,全南县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41.4%,比上年下降5.1个百分点。从构成看,工业投资虽然占据主体地位,但增速与上年相比下降2.5个百分点,将影响全南县今后一段时期经济发展后劲。新增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7个,没有亿元以上的投资项目,没有大项目的支撑是全南县投资增速下降的主要因素。


  三是外向型经济发展形势严峻。受金融危机影响,外商的投资意愿普遍下降,给全县的招商引资工作带来较大的困难。2009年全县完成进出口总额5637万美元,比上年下降10.9%,增幅比上年下降84.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额5148万美元,同比下降6.7%,增幅同比下降80.9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4170万美元,同比下降7.9%。


  可以说,国际金融危机对全南县经济强力冲击阶段已经过去,目前全南经济呈现企稳回升的态势,但要恢复到金融危机前快速增长的支撑因素不足。为了加快全南县经济全面复苏,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着力确保工业较快发展。工业是全县经济的主导力量,是促进就业的关键。要采取更直接、更有力、更有效的政策措施,引导企业增加有效投入,想方设法拓展发展空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品结构调整与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产业集聚度,降低技术改造投资成本,为新一轮经济发展积蓄力量。要加大扶持力度,优化资源配置,提高集约化水平,迅速做大规模,壮大实力。要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切实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进一步减少企业税费负担。


  2、着力扩大投资需求。要把“稳投资、促调整”作为投资政策的基本取向,运用多种政策工具,促进投资需求稳定增长,确保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有效推动。要继续大力推进一批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抓好一批打基础、管长远的重点工程项目,加强重点工程调度,加快项目建设步伐,推进全县交通、水利、城市基础设施和工业园区等建设。要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一批大的工业投资项目,促进全南县工业产业优化升级。特别是要加强在建重点工业项目的调度,加快在建项目的投产,形成新的增长力量。


  3、着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消费需求是社会再生产的终点和新的起点,在外部需求明显减弱的情况下,扩大内需对稳定经济增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要以投资带动消费,以消费促进增长。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经济工作的着力点,落实国家各项刺激消费的政策措施,增强消费者信心,刺激居民消费需求。二要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居民的消费总水平。应重点抓住国家大幅度增加对“三农”投入的机遇,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村经济的造血功能,最大限度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三要改善消费环境,让居民放心消费。加大对消费市场环境、食品安全和价格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扰乱市场秩序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创造城乡居民放心消费的环境。

 

责任编辑:洛洛

中日物流合作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研究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