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开放30年解决了国强和部分人先富起来的问题,在未来的5--10年,中国要解决国民富裕和幸福的问题。据悉,国家将在“十二五”期间把“富民”作为重点提出。那么“民”包括谁呢?“富”又有哪些内容和方法呢?
首先“民”应该包括市民和农民,中国人口城市化率达到44.6%,其中至少15%还没有市民化,所以非城市居民仍然占70%以上。因此,富民不要忘了富农民,农民富了,市民也就富起来了。中国要“富民”,不是地域的开发,不是建设项目的投资,应该针对群体。
农村富裕需要的不是救济,而是政策和机制,富农的关键是农村现代化。农村现代化,不但指农业现代化,更多应该指农村生产机制的现代化。基本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大力发展农村物流。中国要富民,要投资的不是每小时400公里、500公里的高速列车,而是农村物流。500公里/小时的高速铁路不适宜人均年收入低于4000美元的中国,500公里/小时的高速铁路也不能够解决70%以上中国人的富有和幸福问题。中国4万亿投资的余款,或购买美国国债的钱,应该投资中国农村,新建农村物流,让农村和城市、农村和世界有对接,建设中国农村致富的轨道。
二是普及农村信息化和网络化。有些经济学家总喜欢抄袭国外,有些官员总靠拐棍走路,踩着外国人的脚印。其实,时代变了,路线不可能一样了。信息化、网络化让世界变平,中国农村也可以利用信息和网络发展电子商务、服务业,以及远程教育、培训、国际交流。政府投资农村电子网络,将为中国农村现代化奠定基础环境。
三是为绿色产业在农村投资提供政策鼓励。我国农村土地辽阔,资源丰富,人力充沛。如果解决了物流和信息问题,生产的富士康产品,在河南一个农村肯定比在深圳、上海的成本低很多;对农民来讲,在自己家门前挣到的1000元钱的收入含量、家庭消耗和幸福感程度比在城里挣到的1000元钱好很多,农民工也不会去跳楼。如果再加上政府政策的支持,将有更多城市绿色产业到农村落户,也会吸引更多大学生和市民到农村去就业。
四是工业农村化。缩小城市和农村的差距,不是让农村趋同城市,或是让农民到城里来打工,而是在体制、机制和价值等方面达到平等。在这里,人们必须修正一个观念,农村不是仅仅耕田种地产粮食的地方,农村是环境友好、资源集约、农业为主、工业为辅的经济区域。中国农村在经过物流、网络、服务、政策等基础环境改善后,可以大规模工业化,实现农业、工业和社会尊重的多重丰收。
农民是中国最可爱的人,他们的先辈抛头颅洒热血,跟着共产党闹革命,换来了新社会。在新中国60年的建设时期,他们又含辛茹苦,默默耕种,养活13亿人民。中国目前的富有,中国农民作出巨大的利益牺牲。在未来的5年让农民富裕起来是理所当然。
中国人需要富有,更需要幸福。当今的社会,富有的人幸福指数低,不富有的人幸福指数更低,可能是因为体制失衡,机制失衡,人心失衡。当务之急,政府要真正尊重农民,理顺中国城乡关系,建立良性循环机制,让中国农民走上安居乐业之路。当农村富裕了,城市也会更加青春焕发。
责任编辑:芯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