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秦藤供应链研究所
孙前进物流研究室
010-6543-6703 cnjpetr2009@126.com
从量变到质变的突破--谈我国高速公路的发展

 

 
 
  在改革开放30年中,高速公路是中国基础设施建设中发展最快的。截止目前,中国高速公路已通车里程突破6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二。中国高速公路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之后,其发展方式与经营方式都面临着重大转型。如何在内涵发展、结构优化上实现新的突破,是中国高速公路发展面临的新任务与新挑战。按《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目标,中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达10万公里。从目前已经形成的发展模式、经验能力来看,到2020年基本建成国家高速公路网是没有问题的。尽管中国高速公路仍面临数量增长的需求,但目前制约其发展的最大问题,是其发展方式如何从数量扩展向结构优化转型,也就是如何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突破。
  

    其实,中国高速公路发展方式转型思路,早在2004年颁布的《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中已经体现。在规划中明确提出了推进高速公路发展方式转型的四个原则。

   一是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出行要求,使用户直接感受到高速公路系统给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二是重点突出服务经济的功能,发挥高速公路在国土开发、区域协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促进作用。三是要注重综合运输协调发展,规划路线将连接全国所有重要的交通枢纽,有利于各种运输方式优势互补,形成综合运输大通道和较为完善的集疏运系统。四是高速公路发展按照可持续发展要求进行,按照节约国土资源、保护环境保护要求,发挥高速公路对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作用。虽然《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明确提出了高速公路发展方式转型的问题,但由于多年来在传统发展模式中形成的思维定势,以及目前普遍存在的追求数量增长的干部绩效考核体系与体制障碍等,要在现实中真正实现转型,仍有许多现实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 从转型的高度落实《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规划》绝不是一个单纯的数量规划,而是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把高速公路放在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大系统中,按照结构优化、挖掘潜力、内涵提升的新要求,对未来中国高速公路的发展进行全面的规划。
  
其次,优化结构的思路需要”跳出行业看行业”,实现高速公路与经济、社会、其他交通的统筹协调发展。这是一个大课题,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高速发展的新空间、新模式。随着时间的推移,高速公路网所承担的功能已不仅仅是运输,高速公路网与现代信息高速公路在城市群、经济带、旅游产业、城乡协调方面越来越发挥重要的整合协调作用。他们正在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城市空间、产业分布空间与经济半径圈的空间。适应这一发展趋势,这就需要把高速公路的发展同地方经济战略、区域经济发展结合起来进行规划研究。如何适应未来立体交通发展的需要,如何打破现有的水、陆、空各自为政的格局,如何实现不同交通的综合协调以形成综合交通效益,也需要”跳出高速看高速”来解决。此外,我国高速公路的主干网络已基本形成,但是如何围绕主干网完善微循环网的建设,实现高速公路与普通公路的联系,也是高速公路结构优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要实现上述大空间、多要素的结构优化,需要交通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协调统筹改革。总之,要实现高速公路发展方式的转型,不仅仅要实现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的转型,更要实现管理体制转型。改革开放30年来,高速公路之所以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无非得益于我国在投资体制、管理投资方面的大胆改革,那么,30年后的今天,要促使高速公路的发展方式从数量扩展向结构优化,改革仍需深入。
 
责任编辑:方方
 
 
中日物流合作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研究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