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在2006年依然对交通派生出旺盛的运输需求。面对繁重的客货运输,交通运输部门一方面继续加快新建项目形成能力的步伐,另一方面积极挖潜扩能,保障了煤炭等重点物资以及重要时段旅客的安全运输,为国家宏观调控措施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效的交通支撑。
预计全年客货运量均能突破200亿
根据统计分析,2006年1-9月交通运输完成的客货运量增幅同比分别为8.6%和9.2%,客运量增速大幅度增加,货运量增速比上年同期略有回落。预计最后一个季度的运输形势不会发生太大变化,全社会主要运输方式预计可完成客运量200.5亿人、完成货运量202.2亿吨,分别比上年完成实际增长9.3%和8.6%,客货运量均能突破200亿人(亿吨)大关。
2006年运输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安全状况好于往年,在一般情况下和非节假日时期,已能比较好地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但对于“春运”、“黄金周”等客流过分集中的时期,交通瓶颈问题仍然突出。主要特点:一是客流增势明显加快。二是旅客运输服务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逐步得到落实。虽然客流持续趋高,但由于组织得当,基本上保障了旅客走得了、走得好,尤其是客流最为集中、流动范围最广的特殊时期,交通运输部门已能从容应对。此外,农村公路在近年得到较大改善,为农民工提供了便捷的出行条件,使农村客运班车的通达深度、班次密度有了明显提高,为广大农村提供了良好的运输保障和运输服务;三是旅客运输安全形势较好。由于各交通运输部门对交通安全各项措施抓得全、抓得实,应急预案准备充分并及时启动,基本上消除了恶劣自然条件的不良影响,特大交通事故和死亡人数明显下降,确保了客运交通的安全畅通。
1--9月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同比分别增长9.2%和10.3%,增速呈高位运行走势。其主要特点:一是运输秩序好于上年。在经历了多年煤炭等物资多次突击抢运的被动局面之后,今年由于早准备,铁路、交通等部门制定了重点物资运输管理办法等措施,逐步建立起运输保障体系、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提高了应急、快速反应能力,避免了突击抢运的再次出现。二是煤炭物资运输得到有力保障。今年煤炭运输保障任务艰巨,而铁路运能不足的矛盾仍较突出,其煤运比重还在上升。第三,其他重点物资运输得到了较好的兼顾。对石油、矿石、化肥及进出口等其他重点物资运输得到了较好的兼顾,进口石油、铁矿石等大宗物资在持续稳步增长的状况下,港口接卸和后方疏运均比上年有所改善。
交通运输瓶颈期待破解
尽管今年交通运输发展很快,但供需矛盾依然存在,瓶颈期待破解,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运输能力整体不足,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依然脆弱
运输能力整体不足,特别是在主要干线和部分地区铁路运输能力严重短缺,与运输需求持续增长局面很不适应,造成交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脆弱。如在部分枢纽港口,由于长期以来港口集疏运铁路通道规划建设滞后,造成铁路运能供给紧张,要么“保黑停白”(即保煤炭运输而停运其他货物),要么“运白减黑”,致使铁路运能为保重点而难以他顾,直接影响当地经济的发展。
——重要运输通道不够畅通,主要干线能力饱和
尤其是作为交通部门重中之重的煤炭运输,其运输系统极不完善,不仅作为煤运主力的铁路外运通道能力饱和,而且作为“北煤南运”重要通道中转枢纽的部分港口,其吞吐能力也显不足。其他配套的公路、内河航道、煤运船舶等集疏运方式,在部分地区、部分通路上能力也趋短缺。一旦出现产供运销脱节、相互不够协调,煤运系统极易断链,运输紧张的矛盾将会更加突出。
——交通主管部门行政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交通主管部门行政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组织能力和协调作用亟需强化,应切实探索运能难以大幅提升的条件下有效实施保障运输的方式、方法,以努力实现“一般时期能适应、关键时刻有保障”的基本目标。
——交通项目的审批时间延长,影响工程建设的进度
交通项目审批环节增加,审批时间延长,2006年与上年比较,工程项目前期工作普遍延长一年左右,影响工程建设进度,已经成为突出的问题。同时,部分地区,因土地指标的限制,也严重影响工程项目建设进度。
——交通建设资金缺口加大,后续资金保障能力不足
2006年续建和新开工项目规模较大,尤其是铁路建设项目多,资金需求量大,由于受目前管理体制的制约,投资政策和配套措施不到位,投资者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社会资金难于大规模进入,后续资金不足的形势已露端倪。
责任编辑: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