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秦藤供应链研究所
孙前进物流研究室
010-6543-6703 cnjpetr2009@126.com
中日韩国际物流系统无缝连接探析

    在当代区域经济合作中,现代物流作为区域经济合作的基础和提前,是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器。因此,国际物流合作成为中、日、韩等各国高度关注的一项重要合作内容。正基于此,本文在详细剖析发展中日韩国际物流系统无缝连接可行性的基础上,构建中日韩国际物流系统无缝连接模式,并结合我国物流业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中日韩国际物流发展现状


    国际贸易往来日益增多,国际物流需求增长迅速。随着东北亚经济联系的不断加强,中日韩三国的贸易往来也日益增多,衍生出大量的国际物流需求。1970年以后,韩国、中国、日本3国产业化高速发展、对外贸易快速增长。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的潜在市场规模为日本和韩国企业带来巨大商机,日韩的企业和产品更容易地进入中国市场。据统计,2008年中日韩三国的内部贸易额已经达到东亚各国贸易总额的54%,超过北美自由贸易区45%的水平。据预测,该地区国际集装箱吞吐量已占世界总吞吐量的1/3以上(见表1)。2008年,中日双边贸易总额达2667.9亿美元,同比增长13%,占同期中国外贸总值的10.4%,中国继续保持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日本继续保持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和最大进口来源国地位;中韩两国贸易额达1861.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2%,韩国对中国贸易额年均增速28.5%,大大高于同期韩国对外贸易年均16.3%的增速,中国已连续6年成为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韩国为中国第六大贸易伙伴,中国还是韩国第一大投资合作伙伴。由此可见,中日韩贸易往来的日趋频繁,经济关系日益紧密,亟需建立中日韩国际物流系统无缝连接从而有力推动三国经济快速发展,实现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

 

    国家政策环境日益改善,国际物流交流与合作不断增多。目前,中日韩三方合作已走过10年历程。特别是2003年10月三国领导第三次会晤后签署了《中日韩推进三方联合宣言》,在区域经济一体化道路上走出了实质性一步。2008年5月,第二届中日韩海上运输及物流部长级会议在日本冈山召开。会议确定了中日韩运输与物流合作的三大目标,即建立无缝物流系统、发展环境友好型物流业、实现物流安全与高效的平衡,并决定将合作范围扩大到航空物流领域。2009年10月10日的第二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上再次指出应扩大三国间交通、物流、海关、信息等领域合作,加强优势互补,提升三国合作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建立连接东京、北京、首尔三个城市之间的快速国际航班网络成为峰会议题。这些必将为中日韩国际物流网络的建设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此外,目前“中、日、韩物流技术与装备应用交流会”和“泛黄海中日韩经济技术交流会”等活动已持续举办多届,并就中日韩国际物流合作的具体事宜,如国际物流示范园区、海上物流通道等方面展开深入讨论和合作。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国际物流通道初具规模。经过近十年的大规模建设,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全国公路网主骨架“五纵七横”已于2007年底基本贯通,路网结构日趋完善;铁路路网规模已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天津、青岛、大连和烟台等环黄海港口吞吐量迅速增长,成为东北亚港口群中一直突起的异军。日本作为物流发达国家,其物流基础设施完备。特别是北九州、福冈和下关市等港口不仅是日本与韩国、中国等大陆贸易往来的重要节点,而且已共同形成东北亚地区物流的重要枢纽。韩国陆、海、空交通运输均较发达,已建成铁路网和高速公路网,并拥有28个贸易港、22个沿岸港和4个国际机场。为了建成国际物流中心,韩国政府不断加大物流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如,首都圈(仁川机场)、釜山—珍海、广阳等不断扩大投资,不断改善国内及国际物流能力。


    国际物流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夯实国际物流系统无缝衔接技术基础。在物流信息化方面,日本和韩国信息基础设施完善,尤其是日本,其有效地利用IT技术,开发出智能交通系统ITS。物流电子数据交换EDI、供应链管理SCM的应用也已普及化并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虽然我国物流信息化起步晚,但目前亦基本形成以光缆为主体,以数字微波和卫星通讯为辅助手段的大容量数字干线传输网络,包括分组交互数据网 (ChinaPAC)、数字数据网(ChinaDDN)、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和公用中继网在内的四大骨干网络的连通,使条形码 (BarCode)、电子数据交换(EDI)、地理信息系统(GlS)、全球定位系统(GPS)、无限射频技术(RFID)等物流信息技术得以广泛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物流信息管理水平,提升了国际物流的效率,奠定了我国国际物流迅速发展技术基础。


    日韩物流企业抢滩中国市场,积极构筑物流网络平台。随着中国物流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化,日韩物流企业纷纷抢滩中国物流市场,积极构建物流网络平台,从而有力推动国际物流系统无缝连接发展。日本不但在中国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建立货运与配送网络,而且己开始进军我国中西部地区,准备构建全国物流网。日本的7-11、黄帽公司、小森公司、伊藤忠商事、阿尔卑斯物流、日本通用公司等相继在中国沿海大城市开设分店或加盟店,且大都处于盈利状态并将进一步扩大销售网络。韩国荣进公社株式会社、鲜光株式会社、共成运输株式会社、韩中物流株式会社等积极与中国物流企业合作,建设第三方物流项目。此外,韩国最大的物流企业通运在2003年已进入我国环渤海地区,其目前正在开拓快递、流通等事业领域的业务,努力构建物流网络,逐步实现物流业务多元化。由此可见,随着日韩物流企业逐渐进入中国物流市场,势必会快速提高中国物流业发展水平,有利于中日韩国际物流系统无缝连接的实现。

 

责任编辑:杨莹

中日物流合作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研究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