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前沿的领跑者 大连保税区走上优化发展之路
站在最前沿的人,对后面的人起着引领和示范的作用。但后有来者,却常常前无古人。他们需要有创新精神,有开拓意识,有敢为人先的勇气,有高瞻远瞩的睿智。大连保税区,这个东北改革开放的龙头,在去年7月国务院通过的《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29个重点发展和支持区域中,继续乘势劲舞,一路领跑。
冒着蒙蒙细雨,在大连保税区并排八车道开阔的疏港高速路上前行,一派壮观宏大、港容天下的景象令人激动。大窑湾港岸边塔吊林立,巨轮卧波。脚下这片大连历史上最大的填海造地工程造就的5.4平方公里的陆域上,一排排集装箱在新建的立体库上缓缓运行。新加坡万邦、中国香港南丰等众多著名企业纷纷前来投资,一展身手……
这里是激情奔放的海域,这里是日新月异的土地,这里响彻的是奋进拼搏的激越号角,这里留下的是站在改革开放前沿领跑者的创业足迹。
中国特色的北方自由港大步前行
没有全球化的视野,就难以肩负起历史的责任。
全东北的目光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聚焦大连保税区。如果说,辽宁乃至东北对外开放的龙头是大连,那么,大连对外开放的“龙眼”就是大连保税区。大连保税区自1992年创办以来,经过18年的风雨,伴随改革开放的浪潮,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港口优势和政策优势成为东北改革开放程度最高的政策高地。
2003年11月,我国确定把大连建设成为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保税区领导敏锐地觉察到,这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他们在大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紧紧抓住了这个机遇。2006年8月31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大连大窑湾保税港区。保税港区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由港,是目前国内开放程度最高、优惠政策最多、运行规则基本与国际接轨的一种新的自由贸易港区模式,是港口城市梦寐以求的开放高地。
建设大窑湾保税港区,是国家对建设大连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的强大政策支持。国际经验表明,是否具有自由港区政策是衡量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水平和地位的重要标志。位于东北亚地区的韩国釜山港、光阳港、日本长崎港等,均实行高度开放的自由港政策,与国内其他港口相比,具有更加灵活的运行机制。设立大窑湾保税港区,将为加快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供有力的政策和功能支撑,能够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吸引国际中转货源,提高大连港的国际竞争力。
大窑湾保税港区规划面积6.88平方公里,自获得国务院批准以来便以其“大连速度”创造了奇迹。2007年6月28日,面积为3.06平方公里的大窑湾保税港区一期(启动区)通过国务院十部委联合验收,8月20日正式封关运作。
保税港区集聚了中国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和保税物流园区的政策和功能,在税收政策上实行进口货物进港保税,出口货物进港退税,港区内部征增值税,并具备港口、物流、加工和展示四大功能。与保税区相比,保税港区“区港一体”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与出口加工区相比,保税港区具有的物流分拨等功能,使其与境外、区外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与保税物流园区相比,保税港区允许开展出口加工业务,使其更具临港加工优势。
保税港区经过3年多的建设,政策高地作用日益显现,有利地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截至去年年底,保税港区共实现集装箱吞吐量438万标箱,操作船舶4777艘次,进出口货物总值403亿美元,保税业务货值121亿美元。2009年全年大连保税区完成货运总量3500万吨;区内物流企业完成集装箱城运量360万标箱。
目前,大窑湾保税港区总体运行情况良好,物流运作更加便捷,口岸环境不断改善,运作规模和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步入了内生动力强劲、外部要素集聚的新阶段。
一个基础设施良好、政策最优惠、开放程度最高、最具中国特色的北方自由港正在大步前行。
中国最大的出口汽车产业基地前景广阔
机会永远属于战略思维者。当现代化工业的标志——汽车越来越引起社会关注时,大连保税区果断地把区域发展目标瞄准了以出口汽车为导向的汽车产业。这一决策得到了大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把金州二十里堡划拨给保税区,作为大窑湾保税港区的产业区,着力发展保税仓储、物流、临港加工,从而发展汽车整车组装和零部件产业。
大连保税区领导成足在胸。因为,保税区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功能优势以及专业人才队伍,具备整车项目的基本条件。保税区辖区内的大窑湾码头是全国四大海运口岸之一,这里是东北乃至北方区域进口、出口、内贸车辆集散的核心区域。保税港区进口保税、出口退税的优惠政策,极大地适用于车辆出口生产企业和零部件进出口企业。保税区从1992年开始经营进口汽车,汽车经销企业曾达300余家,从业人员5000余人。保税区同国外各汽车公司及国外汽车驻中国总部均有着广泛的联系。同时,保税区管委会有17年的汽车管理经验,集中了一批素质好、懂业务的机关干部,拥有强有力的人力资源队伍,这些都为保税区上整车项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另外,多年来,大连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雄厚的工业基础和良好的配套条件,已经吸引众多海内外汽车及其零部件配套生产商在大连投资兴建了客车、汽车罐车、液化气专用车等8家车辆组装厂;还有汽车发动机、变速箱、 凸轮轴、刹车系统、汽车钢板、汽车轮胎、汽车内饰件等88家汽车零部件配套生产厂。目前尚有几家欧美汽车及其配件生产厂正在筹建之中,这些也为保税区上汽车项目,提供了可利用条件。
目前,大连保税区打造汽车产业基地的工作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他们多方努力,争取大型汽车企业支持,把大连建设成为汽车整车及零部件项目投资重点区域。同时紧紧抓住民营汽车企业继续自身扩大的发展趋势,支持他们在大连建立新项目或合资工厂。招商项目内资、外资两手抓,全方位开展汽车整车项目招商工作。他们还抓紧汽车零部件项目的招商工作,为整车项目引进创造条件,争取德、美、日及国内众多的大型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到保税区落户发展。预计到2019年,这里将建成年产汽车能力为70万辆,人口规模约30万人的生态宜居型汽车城。
展望未来,前景广阔。大连保税区正展开领跑者的雄姿,在沿海经济带新战略的快车道上披荆斩棘,高歌猛进。
责任编辑: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