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城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汇报会近日在恩施市公安局召开,会上深入分析了当前城区交通拥堵的原因,将目前州城交通拥堵归罪于“舞阳坝和声走天桥”、“恩施宾馆”等“十八堵”,针对困扰州城交通的这“十八堵”,恩施市通过专家“会诊”,开出了实施城区堵点改造工程、成立城市综合执法管理局加强交通管理的“大处方”。
令州城市民头疼的城区道路“肠梗阻”痼疾出现了,“头疼先医头”是当务之急,所以才有了开“处方”治顽疾之举。诚如会议所分析的,州城交通“肠梗阻”、交通“天堵”是当前恩施州城的痼疾。仔细分析这个“堵”字,我们不难发现,“堵”者,“土”“者”左右也!“土”,车轮脚下的那块方寸之地,实实在在影响道路交通拥堵的硬件问题,在恩施州城则表现为道路基础设施薄弱,规划滞后;城市路网、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多,道路普遍狭窄,断头路、畸形路口、瓶颈路口多且路口密度大、间距小,缺乏过街设施、无公共停车场,停车车位供需矛盾大等。“者”,人也,影响道路交通拥堵的软件问题,在恩施州城则具体表现为交通流量快速增长,警力不足;非法占道施工、非法洗车、修车占道;市民交通意识淡薄,引导、管理不够到位等。如此准确分析“拥堵”的原因,或许就能开出疏导的好“药方”。
有专家指出造成当前大中型城市交通拥堵有共同原因,即道路容量严重不足、汽车增长速度过快、公共交通效能不高、交通管理水平低下、缺乏整体的交通发展战略等。州城的城区交通拥堵原因也莫出此列,不过,恩施还有其城市形态特征、地域地形特点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的“市情”特点,若不能现在及时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未来受到的困扰只会更大,而解决的难度也会更高。
恩施属于不紧凑型的带状结构城市,城区东西向的骨架干道和外围环线建设严重滞后,城区缺少适应大运量交通运输的大通道,城市交通和快速集散功能严重不足。尤其是各区域交界处,多头道路汇聚,形成了诸如舞阳小学门前交通“结点”的多处“瓶颈”。表面上看,在恩施的道路交通固然有这些“先天不足”,“硬件不足”问题也不容忽视。州城“天堵”是因为机动车增加过快,城区交通流量已经饱和,部分路段、路口不堪重负等因素造成的,但如果我们有机会到澳门、东京等地看看,会感慨造成市区交通拥堵的最重要原因是无序,提倡文明交通很重要。澳门、东京等地商业发达,人流车流量都非常大。资料显示,澳门每十人就拥有一辆车,他们的路并不比恩施的宽多少,为什么不堵车呢?除了他们的公共交通设施非常完善外,行人和车辆都非常遵守交通规则。与东京、澳门这样的大城市相比,恩施市区人流和车流总量应该算是很低的,造成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是人车抢道、随意停车、随意掉头等不文明交通行为所致。现在对非机动车管理还存在着一定漏洞,如果能把这一块管起来,相信会对市区交通压力起到一定缓解作用。
再次拆开这个“土”“者”结合的这个“堵”字,依照州城道路交通“先天不足”、“硬件不足”
的特点,窃以为治理州城道路交通拥堵必先要认清“市情”。只有让“硬软件都硬起来”,善于“疏导”,才能在短期内有效解决州城的交通拥堵问题。
城市交通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如何“软硬兼施”,在管理上做足文章,长远规划、合理布局、科学论证,并及时引入国际上通用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系统,提升交通管理技术水平,也许才是符合恩施“市情”的“疏导”良策。
责任编辑:芯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