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秦藤供应链研究所
孙前进物流研究室
010-6543-6703 cnjpetr2009@126.com
莞深惠专家学者积极献计献策

    “建议尽快创建深莞惠政府间的市长联席会议平台、深莞惠行业协会间的企业合作平台……”“深莞惠区域一体化,关键在于政府与市场两种力量的共同参与和良性互动,通过探索区域合作中均衡各方利益的制度安排,建立起利益分享和补偿机制……”昨日下午,深莞惠三市社科联在东莞共同召开“构建深莞惠经济圈”战略研讨会,三地专家学者就加强深莞惠紧密合作,推进珠江口东岸一体化等议题,积极献计献策。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道平出席并作讲话。

 

创建深莞惠合作四大平台

 

  深圳市社科联主席 乐正

 

  三地合作的氛围越来越浓,在不到三个月时间里,政府一马当先,三地高层举行了两次联席会议,签署了多项合作协议,这是史无前例的,既速度快又务实,可以预见三地合作前景广阔。当前在政府主动谋划的形势下,我建议应尽快构建四大合作平台。即创建三地政府间的市长联席会议平台,使之成为三地合作的决策枢纽;创建三地行业协会间的企业合作平台,使之成为产业协作的市场联盟;创建三地学术机构间的智力合作平台,使之成为创意聚合的思想论坛;创建三地媒体机构间的信息交流平台,使之成为资源共享的信息网络。

 

探索利益分享补偿机制

 

  东莞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杨靖波

 

  深莞惠是带动珠三角乃至广东发展、服务全国的重要战略支点,三地要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关键在于政府与市场两种力量的共同参与和良性互动。

 

  合作共赢的长效机制在于通过调整现行制度安排,整合利益机制,使各方都能分享合作成果。通过探索区域合作中均衡各方利益的制度安排,建立起利益的分享和补偿机制,比如在分税制的财政体制下,如何合理分摊一体化各方的支付成本,如何合理划分财权与事权的关系,是各方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建立协调组织机构、签订城市间内部契约等建立区域自发合作机制,实现成员之间的利益转移。以港口为例,不一定各市各自开发,可通过量化股权到各市,互相分担开发风险和收益,实现整体开发。

 

探索深莞惠高教一体化

 

  惠州学院经济管理系教授 朱永德

 

  建设都市经济圈的目的是进行有效整合,包括资源、产业、管理整合等,逐步实现交通、产业、公共设施、社会管理、土地资源、城乡建设、公共服务、环保等一体化。目前的突破口是交通一体化,除此以外,实现三地高等教育一体化意义深远。为此,要打破传统办学布局和办学模式,构建适合三地特点的高等教育体系,根据区域内产业特色,对现有高校资源进行整合,打造市场潜力大、对经济社会影响大的专门院校和专业,如筹建广东纺织服装学院、广东电子信息学院、广东化工学院、广东传媒学院、广东旅游学院等。此举有利于解决长期困扰珠三角地区相关专业人才不足的问题,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普通本科院校盲目朝综合性发展的路子

 

建深莞惠创新圈创意圈

 

  深圳市社科联副主席 黄发玉

 

  珠三角的三个经济圈,广佛是同城化,深莞惠则是一体化,三地同质性更强,换句话说,竞争也更激烈,因而,也需要更多更广层次的合作。

 

  我认为,必须要大力推进深莞惠创新圈和创意圈的形成,尤其是加大自主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力度,否则会很被动,金融危机到来三地首当其冲就是一个案例,“世界工厂”保持下去也不是光荣的事。创新创意方面有很多合作空间,产学研、人才、信息、中介等方面都可以拓展,比如可创新机制,在莞惠办高交会、文博会的分会场,再如三城可设创新奖、创意奖、设计奖,以促进创新圈创意圈。

 

建立莞深惠专家人才库

 

  惠州市委党校校委 张海燕

 

  构建深莞惠经济圈,加快三地社科界的对接,为决策提供智力支持与保障迫在眉睫。具体来说,我有五点建议:签订《深莞惠社科联紧密合作框架协议》;成立三市社科联领导联席会议制度,交流理论研究、应用对策研究、社科课题规划等;建立三市社科专家人才库,实现人才资源共享,促进三市专家人才有序流动;定期举办“构建深莞惠经济圈社科专家沙龙”,研究问题提供参考性建议;以课题为载体,搭建三地专家合作攻关和学术交流的平台,推出具有可操作性的研究咨询成果。

 

打造研发和金融产业生态链

 

  东莞松山湖管委会政策研究室主任 黎高明

 

  构建深莞惠经济圈,主要是推进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城乡规划、环境保护、公共服务等“五个一体化”。我们认为,加快推进深莞惠三市产业布局一体化,必须通过合作重点打造工业、研发和金融等产业生态链。如共同打造金融生态链:建立三市金融业发展协调机制,加强融资项目对接服务,建立三市融资项目数据库,定期或不定期举办投融资对接会,推动项目与金融危机直接对接,可组织莞惠项目参加深圳高新区创业投资广场每周定期举办的投资说明会。

 

制定三市现代物流规划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教授 罗余才

 

  构建深莞惠经济圈,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是一个突破口。现在各个市的物流基本是仅仅考虑本市的物流规划,有的市甚至可以说,没有完整的物流发展规划,更不要说三市相关联的物流发展规划。

 

  我认为,三地政府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做好三市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产业规划,将其纳入整体经济发展规划中成立跨部门、跨系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物流管理机构;做好城市现代物流体系的规划与设计工作,将其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中,其中包括建设物流基地、大型物流中心、城市配送中心和企业内部的配送中心;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如制定鼓励政策等;筹措发展资金和培养物流人才;加强舆论宣传与交流;建立物流基础数据库和物流信息网络平台。

 

《纲要》赋予特区新使命

 

  深圳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魏达志

 

  《纲要》首次从国家层面赋予深圳“一区四市”的战略定位,即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和国际化城市,体现了中央在新时期、新阶段对深圳寄予的厚望和赋予的崇高历史使命。如何理解至关重要。如深圳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我认为至少要把握两点,一是建立一个完善的城市创新体系,包括以高校科研院所为主体的知识创新体系,以创新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等,二是深圳作为国家创新型城市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即突出企业这一主体性特征,突出创新与科技要素的高投入特征,突出高附加值和高收益性特征,突出高开放度和高渗透性特征等。

 

责任编辑:三水

中日物流合作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研究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修班
  • 第二届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师资研修班

    (2021年05月30日--06月04日)

  • 日本物流与供应链20讲(2020年第一期)

    (2020年11月21日始)

  • 北京秦藤物流沙龙
  • 关于发起举办“北京秦藤中日物流沙龙”的通告
  • 中日物流论坛
  • 中日商贸往来与物流体系建设研讨会

    (2016年03月27日)

  • 中日经贸关系发展与自贸区建设研讨会

    (2014年01月18日)

  • 中日经济往来与物流发展研讨会

    (2013年04月02日)

  • 中日经济交流与物流发展研讨会

    (2012年05月12日)

  • 中日冷链物流论坛
  • 第二届中日冷链物流国际论坛(2021)

         ---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及其技术设备

    (2021年10月29日--31日)

  • 第一届中日冷链物流发展国际论坛

         ---农产品 · 食品冷链物流与生活品质

    (2019年07月06--07日)

  • 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究论坛
  • 第一届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究国际论坛

           ---供应链研究与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2021年04月16--18日)

  • 中日农产品流通论坛
  • 第一届中日农产品流通国际论坛(2021)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及其技术设备

    (2021年08月00--0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