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秦藤供应链研究所
孙前进物流研究室
010-6543-6703 cnjpetr2009@126.com
推进长江综合运输通道建设研究

  长江综合运输通道经过多年建设已逐步形成,由长江航道和铁路、公路、民航及油气管线组成,以长江航道干线为主、沟通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有力支撑和促进了流域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为适应经济社会和现代交通运输业不断发展的新要求,当前积极推进长江综合运输通道建设,更好地发挥长江综合运输通道的整体优势和效率显得尤为重要。

 

长江综合运输通道发展现状

 

  2007年底,包括上海、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重庆、四川和云南七省二市的长江沿江地区拥有运输线路总里程(铁路、公路和内河航道)达到137.1万公里,其中铁路1.9万公里,公路127.7万公里,内河航道7.5万公里。综合交通网的平均密度为76公里/万平方公里,基本形成了点、线、面相衔接,干支层次清晰,分工日趋明确,集疏运衔接配套的客货运输系统,五种运输方式初步呈现各展所长、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

 

  我国《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了“五纵五横”十条综合运输大通道和四条国际区域运输通道。其中长江综合运输通道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五横”中唯一的水路、铁路、公路、航空和油气管道五种运输方式齐全的综合运输通道。长江综合运输通道分别与“五纵”交汇于上海、南京、武汉、重庆、成都等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节点城市),并通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与国际运输通道相连接。目前,构成长江综合运输通道的主要运输干线包括:

 

  水路:以长江干线航道为主,沟通东中西部,通过“一网”(长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十线”(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沅水、汉江、江汉运河、赣江、信江、合裕线)等国家高等级航道辐射南北。主要港口包括泸州港、重庆港、岳阳港、武汉港、九江港、芜湖港等15个内河港口和南京、镇江、南通、苏州、上海等沿海港口。

 

  铁路:以沿江铁路通道为主,包括沪宁汉渝蓉快速客运专线和沿江大中城市城际铁路。沿江铁路通道绝大部分为既有铁路,在建的宜万铁路有望在2009年底建成通车,届时通道将形成。沪宁汉渝蓉快速客运专线预计“十一五”末全线贯通。有上海、武汉、成都和重庆等主要铁路枢纽。

 

  公路:以沪蓉高速公路、沪渝高速公路等沿江高速公路为主,包括部分国道一级公路、大量的沿江布局的地方公路。有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54个国家公路运输枢纽。

 

  民航:有上海、南京、合肥、武汉、宜昌、重庆、成都、宜宾等14个机场。以上海为主的华东机场群作为全国三大区域机场群体的枢纽中心地位日益突出,昆明、成都、武汉、重庆等省会或重要城市机场的骨干作用进一步增强。沿江地区各大城市都有航班往来,民航可通往亚洲、欧洲、北美洲,大洋洲许多国家的重要城市。

 

  管道:甬沪宁(宁波至上海、南京)、仪长(江苏仪征至湖南长岭)两条原油输送管道和忠武(忠县至武汉)天然气输送管道等组成,还将新建川气东送管道(四川普光-上海)。

 

  综合交通枢纽除了长江综合运输通道与“五纵”交汇的五大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外,还包括合肥、杭州、宁波、长沙、南昌、昆明、贵阳等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和苏州、无锡、镇江、扬州、芜湖、安庆、九江、黄石、荆州、宜昌、泸州等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存在的突出问题

 

    1.基础设施建设资源配置不尽合理

 

  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发展不平衡,铁路能力十分紧张,长江内河开发相对滞后。长江干线航道由于全航段系统治理不够,现有航道标准和通过能力仍然不能充分满足长江水运发展需求。沿江铁路还未完全贯通,现有的东西向铁路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瓶颈”区段,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2.通道资源利用缺乏统筹规划和统一协调

 

  由于体制障碍、行业分割以及行业间协调机制不完善等原因,长江运输大通道内各种运输方式自成体系,主要从自身的发展需求出发分别规划与建设,较少从综合运输整体系统对通道资源合理利用的角度进行统筹规划和统一协调,通道资源的利用效率较低。

 

    3.运输方式之间衔接不够畅通,缺乏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

 

  枢纽站场大多按照各自的运输生产要求各自规划、分别建设、自成体系,集中多种运输方式、立体化布局、多功能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站场十分缺乏。

 

    4.综合运输服务水平及效率亟待提高

 

  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存在技术标准不统一、信息平台不共享等问题,跨行业的一站式客货联运服务规模小、效率低,综合运输组织化程度低,多式联运发展滞后。近年来集装箱多式联运虽然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从现有装备看,铁路10吨箱箱型仍然占半数以上,不利于铁路集装箱与水路集装箱运输接轨。集装箱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数据交换系统尚未完全开发,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许多业务信息交流无法正常进行,集装箱运输全程跟踪服务难落实处。

 

    5.综合运输管理体制机制不适应发展的需要

 

  目前,“大部制”改革已经启动,大交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正在全面推开,但体制性、制度性的障碍还普通存在。协调机制的相对欠缺还引发多方面的问题,如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有关地方政府在跨区域通道建设中多存在以自身利益为重的思想,不同运输方式之间因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动机而相互争夺资源和市场。

 

总体思路

 

  长江综合运输通道主要功能包括国际集装箱运输、大宗外贸物资运输、能源运输、快速客运、快速货运等功能。

 

  国际集装箱运输系统: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为核心,以区域性航运中心为骨干、其他港口为喂给港的长江干线集装箱港口布局基本形成。武汉、上海、成都、重庆等铁路集装箱物流中心和双层集装箱运输通道的建设,高速公路、内河高等级航道网的不断完善,口岸环境的不断改善,转运场站功能的不断拓展,使长江综合运输通道的国际集装箱运输功能越来越强。

 

  大宗外贸物资运输系统:以宁波舟山、北仑港大型专业化泊位作为接卸大型远洋铁矿石船舶的基本港,承担了进口铁矿石的水上或陆地中转服务;以上海、南通、苏州等港口的深水矿石泊位作为接卸减载的大型远洋铁矿石船舶直达船舶的辅助港,承担进口铁矿石的陆地或二程水上中转服务,基本形成了外贸大宗散货海进江中转运输系统;利用长江口深水航道、南京以下沿江港口及与港口相衔接的内河航道、公路和铁路等组成的集疏运系统,形成了长江三角洲及长江中上游地区粮食、钢材、木材等外贸物资的江海转运体系;随着铁路干线货运能力的提高和高速公路的大规模建设,连接钢厂、港口和主要消费点的高等级公路和铁路干线在钢铁和铁矿石运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能源运输系统:东部沿海煤炭运输通道承担了由秦皇岛等北方煤港的来煤运输,上海、江苏沿江港口公用码头承担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转动煤炭任务;京杭运河运输通道将徐州矿区和来自山东、山西、陕西、安徽等地煤炭水运至苏中、苏南和沪、浙地区;长江运输通道主要承担西南地区煤炭运输,或通过 “三口一枝”铁水联运供应长江中下游地区;海洋和内河联运,澳大利亚等地的煤炭先通过海运运抵上海港或周边南通港、宁波港,再转内河进行运输。外贸进口原油主要是通过宁波港的大型原油码头接卸,供应上海、沿江炼厂以管道运输为主、水水中转为补充,南京港承担部分长江中上游炼厂的水水中转和水管中转任务。

 

  快速客运系统:初步形成了以城际快速客运专线、高速公路网、民用航空为基础,以客运场站为枢纽,连接沿江主要大中城市的快速客运网络。

 

    快速货运系统:初步形成了以高速公路网、铁路、航空为基础,货运枢纽场站为枢纽,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核心城市的港站枢纽为中心,其他中小城市货运场站为支点的快速货运网络。

 

主要举措

 

  交通运输枢纽是长江运输大通道的重要节点,在构建现代化综合运输大通道中居于重要地位。要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相互衔接,加快综合交通枢纽站场及其集疏运网络建设,提升客货运输的效率和服务质量。

 

  1.加快推进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成都等综合交通枢纽为核心的综合枢纽体系建设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为核心,大力推进长江沿线港口现代化建设,加强长江沿线港口资源的整合,构建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南京、武汉、重庆等区域性航运中心为核心,以其他主要港口为重点,地区重要港口相互配合协作的层次分明、布局合理、功能明确、系统完善的港口系统。加强上海、南京、武汉、重庆、成都等铁路枢纽和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场站建设,提高陆路运输在中转环节的转换效率。强化上海、南京、武汉、重庆、成都等空港枢纽建设,提高核心节点的航空运输能力。确立并巩固重庆长江上游航运中心、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和南京长江国际航运物流中心的地位。重点围绕集装箱运输系统,整合主要交通枢纽站场布局,满足辐射区域货流集散需要,实现点线能力协调。以武汉综合交通枢纽总体规划作为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规划的一项试点为契机,从枢纽定位与布局规划、枢纽交通网络衔接规划及枢纽交通一体化方面积极探索港口、公路、铁路多种方式货运枢纽场站的联合布局。加快港站体系建设,促使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和某种运输方式内部有机衔接。

 

2.加快综合交通枢纽集疏运网络建设,重点加强港口后方通道建设

 

围绕快速客货运系统,以国家高速公路、铁路客运专线布局规划为依托,加快建设以航空、铁路、公路、水运、城市公交等为主体的中心城市综合枢纽的对外运输通道,满足货物运输组织直达化和物流作业组织集中化需要,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逐步实现客运“零距离换乘”和货运“无缝隙衔接”。加快煤运通道建设和既有线扩能改造力度,完善铁水中转煤炭运输系统、煤炭海进江运输系统、外贸大宗散货海进江中转运输系统、江海物资转运系统。围绕集装箱运输系统,重点建设主要港口的疏港铁路、疏港高速公路和内河支流集疏运通道。进一步推动长江沿线港口至洋山港之间的江海直达运输,加快江海直达船型的研发和推广,确保长江沿线港口至洋山港江海直达航线的规范化、常态化。

 

  3.加快推进多式联运,促进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

 

  发展现代化的综合运输大通道,除了基础设施网络优势组合、结构优化以外,一体化、高效的交通运输服务系统是核心目标之一。不同运输方式要合理分工、紧密协作,消除各环节的衔接障碍,建立全程运输服务一体化的综合运输大系统。

 

  4.加强规划协调,加快综合运输政策与标准的研制

 

  在基础设施网络、枢纽站场的布局规划和建设中,按照一体化系统的目标和运行模式,进行各种运输方式间、对外交通与城市交通衔接的统筹规划与协调,实现物理上的一体化连接,为运输系统一体化打造基础。

 

  5.整合信息资源,推进多式联运,提升服务效率

 

  加强信息共建共享和业务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加快建立长江综合运输通道综合服务信息系统,促进各种运输方式之间既自成管理体系、高效运行,又优势互补、相互衔接的信息资源共享格局。以港口、机场等枢纽为平台,以旅客联程运输和集装箱多式联运为重点,推进运输一体化。以主要港口、货运站场、物流中心为轴心,融合各种运输方式,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加快基础设施、信息化、运输装备等建设,培育发展物流市场,实现多种运输方式的有机衔接与协同运转,提高紧急情况下的应急联动能力。

 

 

责任编辑:紫藤

 

中日物流合作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研究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修班
  • 第二届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师资研修班

    (2021年05月30日--06月04日)

  • 日本物流与供应链20讲(2020年第一期)

    (2020年11月21日始)

  • 北京秦藤物流沙龙
  • 关于发起举办“北京秦藤中日物流沙龙”的通告
  • 中日物流论坛
  • 中日商贸往来与物流体系建设研讨会

    (2016年03月27日)

  • 中日经贸关系发展与自贸区建设研讨会

    (2014年01月18日)

  • 中日经济往来与物流发展研讨会

    (2013年04月02日)

  • 中日经济交流与物流发展研讨会

    (2012年05月12日)

  • 中日冷链物流论坛
  • 第二届中日冷链物流国际论坛(2021)

         ---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及其技术设备

    (2021年10月29日--31日)

  • 第一届中日冷链物流发展国际论坛

         ---农产品 · 食品冷链物流与生活品质

    (2019年07月06--07日)

  • 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究论坛
  • 第一届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究国际论坛

           ---供应链研究与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2021年04月16--18日)

  • 中日农产品流通论坛
  • 第一届中日农产品流通国际论坛(2021)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及其技术设备

    (2021年08月00--0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