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上半年,我市产业集聚区建设步伐不断加快,7个产业集聚区和产业园区累计完成投资77亿元,4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平均完成投资额17.1亿元,居全省第3位;区内企业完成营业收入150亿元,吸纳劳动力7万余人,为我市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产业集聚区聚合效应进一步显现。
同类企业聚集,形成规模效应
7月29日,记者来到鹤山区韩林涧煤炭物流园区,只见园区纵横交错的道路干净宽阔,丝毫没有想象中煤尘飞扬的景象,入驻的洗、选煤企业一个接一个,使人目不暇接,参差的洗煤楼与高高的煤堆到处可见,一辆辆重型卡车从各个厂门口进进出出,运输着待洗选的原煤或洗过的精煤。
“韩林涧煤炭物流园区的软硬环境都是一流的。也正是看中了这里良好的基础设施和优质服务,我们才决定把企业建在这里。相信集聚区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知名度与竞争力,帮助我们把企业做大做强。”今年年初入驻园区的邵氏畅顺煤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邵永平对记者说。
鹤山区煤炭物流园区自去年6月份基建开工以来,就以其良好的区位优势、完善的配套设施以及优质的服务吸引了大批煤炭企业入驻。今年上半年,又有邵氏畅顺煤业有限公司、金壁煤业有限公司、昌泰物贸有限公司3家企业入驻园区。据了解,目前,韩林涧煤炭物流园区已经先后入驻了金龙、辰龙、宇龙、金壁、昕航、畅顺、豫锋、安顺、宏源、昌泰等10家煤炭企业,项目总投资近9亿元,设计年运销煤炭总量近2000万吨,逐渐形成了企业同类聚集的规模效应。
立足自身优势,发展主导产业
“目前已完成投资6000多万元,生产设备已安装完毕,预计下个月中旬,8条杂粮食品加工生产线即可投产。”7月29日上午,浚县汉生面业10万吨杂粮加工项目总经理晁汉生对记者说。该项目位于浚县黎阳产业集聚区,总投资1.2亿元,由浚县汉生面业公司与深圳建新实业公司、浚县益民面业公司共同投资建设。项目投产后,每年可生产各种高档排面、营养面10万吨,年产值10亿元,利税5000万元,可安排就业2000余人。
汉生面业10万吨杂粮加工项目只是黎阳产业集聚区内众多项目中的一个。市委、市政府立足浚县农业大县、优质强筋小麦品质好的比较优势,建立了黎阳产业集聚区,以食品加工业为主导,强力推动浚县工业化进程。
“集聚区已初步形成以食品工业为主导,以生物医药、服装加工为补充的工业经济发展框架,目前已入驻企业45家,总投资38.3亿元。”集聚区办公室主任郭宪华向记者介绍。尤其是食品加工产业,仅去年以来,食品工业就新入驻项目10多个,完成投资近20亿元。园区内总投资2.7亿元的至真食业年加工10万吨清真速冻调理食品项目、总投资2.5亿元的辛安面业40万吨小麦深加工项目,总投资8000万元的金源麦业等数十个项目吹响了黎阳产业集聚区食品加工的发展号角,目前,集聚区内食品工业集群已初步形成了面粉及面制品、熟肉制品、果饮制品共同发展的局面。
依托龙头带动,打造产业体系
轰隆隆的机器声中,一片片崭新的瓷砖从现代化的生产线上生产出来,通过近20米长的输送带被运到自动捡砖机上,然后在加工车间里抛光……近日,在山城区石林陶瓷产业集聚区内的河南瑞兴堡建材有限公司宽敞的生产车间内,记者看到这壮观的陶瓷地砖生产场景。“目前我们一期工程已有两条生产线投入生产,另外两条生产线也正在加紧安装和调试设备,很快也可以投入生产。”河南瑞兴堡建材有限公司胡朝松兴奋地告诉记者。
河南瑞兴堡建材有限公司陶瓷生产项目,由广东新中源集团有限公司独资兴建,是石林陶瓷产业集聚区内的战略支撑项目,总投资10亿元,新建10条陶瓷生产线项目,2009年5月正式开工建设,一期工程建设4条生产线,产品为中高档建筑陶瓷。整个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可达10亿元,可上缴税金1.2亿元,直接解决就业4000人以上,拉动其他产业就业6000人以上。
“陶瓷航母”新中源集团不仅带动了陶瓷产业项目纷纷聚集到石林陶瓷产业集聚区,而且吸引了一批配套企业、物流企业落户集聚区,仅新中源自己就带来伟强腰线、鹤之源包装等4个陶瓷产业配套项目。近期将开工的河南宏昌陶瓷现代物流综合服务项目,总投资4.5亿元,将成为石林陶瓷产业集聚区最大的物流企业。
截至目前,石林陶瓷产业集聚区已签约、落户企业20家,其中陶瓷企业9家,陶瓷生产线合同规模达到52条,签约总额40亿元以上。同时为陶瓷生产进行配套的物流、包装、腰线、釉料等10多家企业也纷纷在石林陶瓷产业集聚区落户,形成了强大的聚集效应。
金山产业集聚区以引进的中国电子集团、深圳中科诺集团、科王集团为龙头,形成金山消费电子产业集群;宝山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以煤电化材产业为支撑,重点发展煤盐化工、金属镁等有色金属、建材的产业集群;鹤淇产业集聚区以广东以纯、香港德城项目为依托形成鹤淇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以与华晨合作的10万辆载货车项目为带动打造鹤淇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等的发展框架已初步形成,我市产业集群发展势头进一步显现。
责任编辑: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