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日益加深,但走进大连大窑湾保税港区,扑面而来的是这里作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的经济发展区域所彰显的勃勃生机:有快速崛起的现代化港口设施、有一望无际的集装箱堆场、有码头边依次停靠的国际大型船舶、还有公路上密集穿梭的集装箱车辆。大连保税区管委会主任卢林说,自去年8月大窑湾保税港区封关运作以来,其政策和功能优势逐步得到释放,带动保税区主要经济指标增势不减。今年前10个月,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2.45亿元,同比增长28.05%;实际利用外资3.64亿美元,同比增长29.54%;固定资产投资60.08亿元,同比增长48.3%;自营出口11.99亿美元,同比增长18.48%;实现一般财政预算收入6.3亿元,同比增长23.8%。
保税港区不仅是大连的,也是辽宁的,是东北的。在保税港区正式封关运作后,大连保税区管委会领导便形成全新的发展思路:建设大窑湾保税港区,是国家着眼于进一步提升大连国际航运中心的功能和地位,进一步提高东北地区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所做出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大连保税区将建设好、发展好、运作好大窑湾保税港区,搭起东北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的高端平台,带动东北经济在更广阔的领域、更高的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
战略已定,随之而来的是大连保税区掀起了空前的港口、铁路、公路、仓储等基础设施开发建设热潮,为更好地发挥保税港区功能和政策优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在港口建设上,大窑湾保税港区所在的大孤山半岛,绵延数十公里海岸线上,巨资建起一批世界级集装箱、油品、矿石、粮食、汽车等专业码头,做到 “世界有多大的船,就有多大的泊位”。至此,百年老港大连港彻底实现了从大连市中心向大孤山半岛战略性调整转移,港口全面得以升级换代。
在强化硬环境的同时,大窑湾保税港区在全国率先试行快速通关操作模式,优化通关软环境。目前,保税港区平均每票进出区货物通关及入库时间为两小时,其中集装箱车辆通过海关卡口仅需五六秒钟,完全实现数字化控制。
“保税港区就是金字招牌! ”卢林说,正是看中这里作为目前国内第一开放高地以及所具有的良好投资环境,全球港航物流企业纷至沓来。目前在保税港区落户的企业已达81家,其中不乏普洛斯、伊藤忠等世界500强企业。同时,随着保税港区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大大提升了大连港的国际竞争力,有力推动了大连保税区向建设东北亚重要商品集散地的目标迈进。据统计,大窑湾保税港区封关运作以来,共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86.4万标箱,占东北地区外贸集装箱总运输量的90%以上;实现进出口货物总值164亿美元,其中保税货物39亿美元,同比增长210%。
为更好地发挥保税港区的政策和功能优势,大连保税区还主动“走出去”,实现保税港区政策功能向辽宁沿海经济带以及整个东北地区拓展,推动东北对外开放战略升级。在沿海,大连保税区管委会已与大连市金州区政府携手共建金州二十里堡和登沙河保税物流区,此举既有利于用活用好保税港区政策,又将有效破解大连保税区加工用地短缺的难题;在内陆,今年6月,大连保税区管委会、大连港集团与世界最大物流商美国普洛斯公司“三结义”,共同在沈阳投资建设保税物流园区,将保税港区功能直接延伸到沈阳。此外,大连保税区还与哈尔滨、绥芬河、齐齐哈尔、大庆等东北腹地重要城市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目前,一张以大窑湾保税港区为原点,以保税区、保税港、保税物流中心、保税仓库、保税工厂等多种形式为节点构成的保税物流网络,正在呈开放梯度不断向广阔的东北经济腹地扩展延伸。
责任编辑:小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