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公守法”由 “奉公如法”演变而来,最早见于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奢对平原君说的一段话中。原文是: “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
赵奢,是赵国的田部吏, 专门负责征收田赋。可当时征收田赋特别难,尤其是征收官家的难。征收小官的,小难;征收大官的,大难;征收皇亲国戚的,最难。有一天,赵奢带人来征收平原君的田赋,赵奢向平原君的一位家臣说明来意后,谁知这位家臣傲慢地看一眼赵奢,说: “你知道你站在谁家府门外吗?”赵奢耐着性子点了点头。这位家臣更傲慢了: “既然你知道,为何又来征收田赋”? “难道平原君就不该上交田赋?” “废话!平原君与惠文王是兄弟,还交什么田赋?还不赶紧滚开!”赵奢怒了: “岂有此理!大王有令,不交赋者斩。来人,将他绑了,就地斩首!”
赵奢斩了这位家臣之后,转眼间又有平原君8名家臣先后出府来与赵奢交手。因赵奢武艺高强,平原君的8名家臣先后人头落地。
杀了家臣,岂不是虎口拔牙。平原君怒不可遏,命令士兵把赵奢擒进府内,二话不说,就要问析。赵奢毫无惧色挺着胸膛问平原君: “因何斩我?”平原君说: “你先回我,为何一连斩杀我9名家臣?”赵奢说: “拒交田赋,王法不容。”平原君又问: “我是何人你可知道?”赵奢说:“您是赵国相国,名扬天下的贤公子。可您却纵容家臣拒交田赋,不奉公守法。不奉公,王法则消弱。如果都像您这样,有法不行,那谁还交田赋?赋税难征,那国家还能维持下去吗?法弱而国贫,内必生混乱,外必遭强夷来侵。到那时候,国家保不住,您的地位、财富、名誉又怎能保得住?反过来说,如果您能够奉公守法,带头交付田赋,那举国上下也会跟着您奉公守法,那样国家必定富强,社会必定安定,您必定更有地位、财富与名誉,天下人也必定会更加尊敬您。”
赵奢的一番话,使平原君心悦诚服,他不但没有杀赵奢,而且还向惠文王荐举了赵奢。
责任编辑:芯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