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未来十年中国经济走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十二五”经济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吕政认为:“放缓是必然趋势,关于经济增长,我的第一个观点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回落具有客观必然性,我们过去十年发展的太快了,今后的十年不可能再保持过去十年工业增加值平均每年增长16%以上。”
第一个变化就是资源性产品供给不足矛盾日益突出。中国能源很难支持中国经济特别是重化工业的高速增长。
第二个是劳动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中国不再是一个劳动无限供给的国家。
第三个变化是市场供求关系。目前除了资源性产品,包括煤、油、电之外,绝大部分制造业的生产能力都是过剩的,是供大于求的,市场关系决定了我们经济很难保持10%以上,工业15%以上的高速增长。
第四个变化是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成本的上升。
第五个变化就是国际贸易条件也在发生变化。中国对外贸易的高速增长,虽然去年和今年出现恢复性的增长,但是从趋势来看很难保持20%以上的进出口增长速度,这是由于受到世界市场需求决定的。
第六个变化现在通货膨胀压力越来越大,实行了适度从紧的方针,因此企业和地方融资获得资金贷款的宽松程度和过去两年相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经济增速放缓,增长方式转变,或将是未来十年中国最鲜明的发展特色。对于转变发展方式后产生的影响,吕政认为有八方面的问题需要注意。“如果说我们的速度降下来以后,但是我们又希望能获得更多的税收、更多的财政收入,而且工人的工资要不断增加怎么办?”吕政认为,这是我们未来十年将面对的首要问题。“我们的经济零增长,当速度回落以后我们必须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到提高效益的基础上。”
第二个问题,未来十年经过调整的任务和方向。调整是“十二五”的主攻方向,主要要处理好发展食品经济,特别是发展先进制造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
第三个问题是必须要正确处理劳动密集型产业与技术产业升级的关系。
第四个方面对资产存量的调整。“金融危机发生以后我们重点放在铁路、公路和机场建设上,固定资产投资真正用于现有企业改造的比重非常低,今后我们要进一步调整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方向,加大对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
第五是继续淘汰落后产能,重新调节电网公司和发电厂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电网公司的利润能不能降下来一些让给发电厂。
第六个问题是关于区域结构的调整,每个地区现在出现结构趋同化,地区要想获得本地区的竞争力,必须要选择差别化和有特色的产业,这样才能把自己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没有特色就没有竞争力,利润率必然会趋向于零。
第七个问题是民营经济自身的生产关系也需要进行调整,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要网开一面,允许民营经济的进入,而民营经济要想进入到这个领域,自身需要进行3个转变。
第八,必须要有优化生产力的布局来降低物流,中国物流成本太高,相当于GDP总量的18%,中国的商品价格的50%是流通环节的成本,因此要降低物流成本,必须要调整生产力的布局降低流通成本。
责任编辑:芯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