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来,连锁店、超市等现代流通业在城市的长足发展,让城里人充分地感受到了它的快捷和实惠。相比之下,地域广袤的农村却成了被遗忘的角落,除了供销社、食杂店、集市等传统流通业态,现代流通可以说踪迹难寻。这不仅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在扩大着城乡之间的差距,而且流通业特别是现代流通业发展的滞后,也在相当程度上阻碍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连锁便利店:让农村和城市享受一样的服务
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大连市启动了“千村百镇市场工程”,旨在为农民提供与市民均等化的现代流通服务。这项工程准备用3年时间在全市农村建起2014个连锁便利店,并由政府给予2000万元的投资补贴。自工程启动以来,到目前已经建起并正式运营的有1462个店,政府已拨付投资补贴近1000万元。虽然已经建起和投入运营的这1462个连锁便利店,时间最长的也还不到两年,但95%以上都是盈利增收的。
到2008年工程结束,2014个店全部建起的时候,大连农村的农民就都可以享用与城市居民一样方便、快捷、实惠的现代流通服务。因为这2014个农村连锁便利店的规划,是按照全市农村与城市之间的人口比例做出的。大连城市目前有商业零售店2700多个,平均每千人有一个店。全市农村有200多万人口、1020个行政村,2014个店的规划意味着与城市一样,也是平均每千人就有一个店,并可以做到村村都有连锁便利店。这项工程规划不仅在人均拥有商业网点上要求做到城乡均等,在网点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质量上同样要求做到城乡均等。更重要的是,这些农村连锁便利店在运营上实行了与城市连锁便利店一样的模式,由商业物流配送企业集中配货,并确定统一的促销模式和零售价格。目前已有50多家具备一定规模和经营能力的物流配送企业,为已经建起的农村连锁便利店配货。这样的集中配货体系,一是可以防止那些假冒伪劣商品流入农村市场,保证了包括农用物资在内的各种商品的质量;二是集中采购、集中配送可以降低供货成本,而统一定价又能够让前来购物的农民与城市市民一样买到价格相对便宜的各种商品。
流通业:现代农业不可或缺的链条
大连农村连锁便利店的建设主要是立足于原有农家店的改造和提升,同时又尊重当地农民的意愿,不搞强迫命令。对于新增网点,更是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并由商业主管部门与当地农民共同商定,而且一个村最多只设两个店,以避免过度竞争。这不仅使得农村商业网点的布局更趋合理,方便了农民就近购物,也保证了这些网点在日后的经营中可以获得较好的效益。
农村连锁便利店网络体系的建设,改变了大连农村流通方式陈旧和基础设施落后的旧面貌,使广大农民也可以享用现代流通服务。它不仅使那些被纳入连锁的店铺盈利增收提高了收益,也大大方便了农民购物并给农民带来实惠。尤其重要的是,现代流通不仅能够促进农村的消费也可以促进农业生产,通过连锁便利店形成的流通网络可以把农产品以更加方便快捷的渠道,销售到城里的市场上。大连的商业主管部门正准备在连锁便利店网络的基础上,着手建设城乡之间“亲情订单”流通体系,通过这个体系可以把农民生产的优质农产品直接送达市民手中。而这种直销配送的现代流通方式和组织体系,决不仅仅是在一般意义上对农业生产起着促进作用,更是当前发展现代农业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链条。
现代农业的高产出,并不完全是建立在生产的大规模和高产量的基础上,更以其产品的高品质、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以及在市场上的高竞争力、高价格从而实现高产出的。但是高价位的农产品也对流通环节的运输、储藏、保鲜、配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现代流通体系才能够满足这些技术要求。发展现代农业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农业的产出并使农民增收,这就必须在加大农业生产环节投入的同时,加大对流通环节的投入,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农产品的现代流通体系。
农村现代流通:应当作为社会公共产品
农村市场流通不畅、市场体制不充分,已经成为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急需破解的问题。疏畅农村流通、健全农村市场,构建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必须针对农村流通建设落后和流通业态缺少创新的现实,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从大连市的实践看,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必须抓好以下几个主要环节。
一要加大农村流通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应当将农村流通体系视为社会公共产品,把农村流通设施建设尤其是现代流通设施的建设,纳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范围给予支持。不仅要像大连那样加大政府的投入力度,而且还要引导社会资金投资农村流通领域,鼓励各类投资主体通过新建、兼并、联合、加盟等方式,在农村发展现代流通业。
二要坚持政府引导和农民自愿。发展连锁便利店等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别说是在那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就是在大连这样比较富裕的沿海地区农村,也还有许多农民对这种新事物缺乏认识,所以政府的引导是不可缺少的。但是政府又不可以包办代替,更不可以搞强迫命令,必须在农民有所认识和自愿的前提下逐步推进。
三要实现连锁化、网络化、信息化。连锁化、网络化、信息化是现代流通的3个核心要素。连锁化能通过统一进货、统一定价、统一促销、统一核算,降低经营成本,充分发挥规模优势,提高经济效益;网络化能对所有企图进入其覆盖的市场的经营者产生吸引力,并成为他们盈利的重要源泉;信息化则是现代流通技术的关键,有了信息化才能使连锁化和网络化具有稳定高效的技术保证。从大连的实践看,也正是初步具备了这“三化”,才使得农村流通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四要做好网点的选择和规划。网点不仅是现代流通的末端也是起点,网点的选择必须坚持连锁网络建设标准,选择那些诚信度好、善于经营的农家店入网,不可以滥竽充数。物流配送也同样要选择那些积极性高,并具有一定经营实力的企业,不可以降低标准。与此同时,还要对网点设置和物流配送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做到连线成片、方便配送,这样才有利于降低成本,保证日后经营取得好的效益。
五要做到城乡统筹相互促进。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必须将其纳入大流通的格局,做到城乡之间的统筹发展和相互促进。这就不仅需要解决“工业品下乡”问题,还需要解决“农产品进城”问题,解决农民“买难与卖难”的双重问题。而这种城乡之间双向流通系统的建设,又决不单是解决商品流动的问题,还需要构建起现代流通的供应链、价值链和服务链。
责任编辑: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