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秦藤供应链研究所
孙前进物流研究室
010-6543-6703 cnjpetr2009@126.com
我国长江航运60年发展的成就与经验

      1949年10月1日,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古老的长江航运掀开了崭新的历史篇章。新中国长江航运发展的60年,是长江航运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60年,也是长江航运从落后走向辉煌的60年。

 

 
一、长江航运60年发展历程
 
 
  60年来,长江航运经历了恢复发展、曲折发展、较快发展和科学发展四个时期。
 
 
  1.恢复发展时期(1949—1057年)
 
 
  经过三年经济恢复,长江航运客货运量逐年上升,客运和货运分别由1949年的155.5万人、3.5亿人公里、191万吨、11亿吨公里,上升到1952年的410万人、8.76亿人公里、429.7万吨、26.85亿吨公里,三年中长江干线完成的货运量占全国内河总运量的39.67%。“一五”期间,长江干支流运力大有发展,以长江干线为骨干的水运网在重点工程建设、大型厂矿生产、支援农业和抗洪抢险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以干线为例,1953年有轮驳801艘、客位42293个、吨位203271吨、马力229663匹,至1957年发展到885艘、客位25250个、吨位446727吨、马力257198匹;完成生产任务由1953年的693.2万人、10.86亿人公里、587.8万吨、38.41亿吨公里,上升到1957年的854.2万人、14.%亿人公里、1335.1万吨、105.38亿吨公里,分别增长30%以上。
 
 
  2.曲折发展时期(19581978年)
 
 
  “二五”期间,长江航运虽然遭到严重挫折,但仍然取得很大成就。经过执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贯彻《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草案),试办长江航运托拉斯,干线运输生产经历一个“马鞍型”发展后走上了正轨,1960年干线货运量完成2325.4万吨,几乎比1957年翻了一番。正当长江航运克服“大跃进”所带来的严重困难、开始稳步发展的时候,发生了“文化大革命”,长江航运受到严重干扰和破坏,1967—1969年连续三年出现亏损。但由于长江航运职工力排干扰,坚守岗位,保证了长江运输没有中断并有所发展。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年平均增长速度为0.5%,人和人公里分别同比增长8.1%和10%。文革的后五年,即1971—1976年,干线客货运量有所增长,吨和吨公里分别上升5.8%和
6.1%,人和人公里分别上升2.6%和3.0%,港口吞吐量也有所增长,港口设备能力、水运工业和航道事业及通讯设备等也有很大发展。
 
 
  3.较快发展时期(1978—2000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来的战略决策,国民经济开始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从1979年起,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提出了改革、开放、搞活的总方针,党的十二大把交通列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交通部制订了一系列有关“放宽、搞活”内河运输的方针政策。1983年,交通部宣布长江“有水大家行船”。自此,沿江各省境内地方航运企业冲破省辖区,开始组织干线长途运输,长江水系航运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到1985年,长江水系已拥有水运企业800余家,运输船舶7.7万余艘、628.2亿吨,货运量747亿吨公里。长江水系客运量陡增,1985年干线客运量达3472.6万人,客运周转量69.9亿人公里,分别比1977年增长173.3%和219.3%。与此同时,1983年3月25日国务院正式批准《交通部关于长江航运体制改革方案》,1984年1月1日长江航运体制改革方案正式公布实行。改革包括行政管理体制、运输管理体制和港口管理体制,改革后,长江航运的行政管理实行集中统一领导,组建长江航务管理局,为交通部派出机构;交通部所属长江航运企业成立长江轮船总公司,下设若干轮船分公司;干线重点港口由交通部和所在城市政府双重领导,交通部为主;其余港站交地方管理,实行地方与长江航务管理局双重领导,以市政当局为主。此后,长江航务管理局按照“政企、事企、政事”分开的原则,继续推动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包括海事统一管理、公安离企归政、航道疏养分开,以及长江通信、引航管理体制改革等;长江干线双重领导港口下放地方管理,逐步实行一城一港、政企分开。改革后的长江航运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长江航运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展开,长江运输生产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
 
 
  4.科学发展时期(2000年以后)
 
 
  进入新世纪,党的十六大作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提出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总体目标。国家和沿江省市高度重视长江航运,加大了对长江黄金水道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这一时期货运发展势头强劲,滚装运输从小到大,从无到有,发展势头迅猛,客运旅游化趋势明显。2005年11月28日,交通部和沿江省市共同召开“合力建设黄金水道,促进沿江经济发展”高层座谈会,成立了长江水运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形成了共同促进长江航运发展的强大合力,长江航运开始走上了一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科学发展之路。到2008年底,长江干线货运量达到12亿吨,是1978年的29倍,是美国密西西比河的2倍、欧洲莱茵河的3倍,成为世界上货运量最大的通航河流。长江干线规模以上港口吞吐量达到10.15亿吨,是1978年的13倍。
 
 
二、长江航运60年的主要成就
 
 
  长江航运发展60年成就斐然,各种航运要素互动互联、齐头并进,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1.长江航道沧桑巨变
 
 
  新中国成立后,长江航道开始了现代化的崭新历史航程。一是加大了航道整治力度。1953年初,第一个炸礁工程在观音滩、蚕背梁开工,打响了川江航道整治的第一炮;紧接着戴家洲直港工程启动,开启了长江中下游航道整治的历史。“九五”期以来,以实施界牌水道治理工程为标志,拉开了长江航道系统治理的序幕。60年来,川江经过历次整治早已“天险变通途”,中下游在疏浚与整治的作用下通航条件已显著改善。特别是长江下游随着2005年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二期工程的完工,继南京至浏河口航路改革、航道设施建设工程竣工,实施了长江口深水航道向上延伸工程,使10米深水航道延伸到南京,5万吨级海轮可乘潮直达南京,揭开了以“数字化”为特征的航道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二是实行航标改革,实现航标电气化。1958年3月29日,毛主席视察长江时,指示“航标要实现电气化”,使长江航道迅速掀起了一个技术革新浪潮。1959年长江的航标灯光源换上了乙炔气,1975年在南通狼山附近的龙爪岩安装了长江第一座太阳能航标灯。60年来,长江航标灯经历了“四级跳”,即煤油航标灯一乙炔气航标灯—电动闪光仪航标灯一半导体航标灯,光源由当初的煤油、乙炔气再改造为电能、太阳能。2008年,全国技术创新能手郑启湘研究发明并获得国家专利的一体化新型航标灯,正在长江全线推广应用。三是加强航道现代化管理。长江航道因行业的特殊性,一直处于“战天斗水”的艰苦环境之中。改革开放后,长江航道管理逐步引进先进的电子测绘设备,航道测绘技术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革,长江航运管理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2.港口发展日新月异
 
 
  新中国成立后,全面进行港口生产改革,实行港口技术操作程序和码头仓库专业化,增设各类装卸机械,改造和新建码头,使港口通过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一是加强外贸深水码头建设。长江港口外贸码头建设从下游向中游逐步展开。到80年代中期,南通、张家港、镇江、南京4港先后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深水港区。南通港发展为江海联运的中转枢纽港,成为初步现代化的对外贸易港:张家港发展成为长江下游重要的江海联运中转港、外贸运输港和上海港的分流港;南京港成为长江最大的货运枢纽港和重要的对外贸易港:武汉港成为内联腹地、外通海洋的内河最大贸易口岸之一。二是发展能源运输建设。能源运输在长江流域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长江能源港口分原油中转港与煤炭转运港两大类,南京港是中国4大油港之一,南京(浦口)、芜湖(裕溪口)、汉口(杨泗庙)、枝城被称为长江4大煤港。三是全面建设干线港口。改革开放以来,长江干线港口兴建、扩建了一批客货码头设施,相继建成大宗货物(如磷矿石、钢铁、金属矿石、黄沙等)专用码头、散装货码头或综合码头等,并建成一批仓库、货场等配套设施。四是采用先进的港机设备。“六五”期开始,长江港口装卸设备进一步朝大型化、专业化、系列化的方向发展。目前,长江干线港口已基本实现机械化,先进设备的采用及港机管理的加强,提高了装卸流程技术水平。长江港口60年吞吐量增长230倍,已超过美国的密西西比河全部港口的总量;码头泊位最大靠泊能力从3000吨增长到15万吨。长江干线25个主要港口中,已有20个港口成为对外籍船舶开放的一类口岸。
 
 
  3.客货运输持续发展
 
 
  新中国成立伊始,当沿江铁路、公路运输还不发达时,长江航运成为当时的主要运输通道。刚获新生的长江航运,集运数百万吨粮食及军用物资,组织公、私营轮船和民船,支援中国人民解放军继续南下,完成了解放大西南、海南以及抗美援朝的支前运输任务。国民经济三年恢复时期,长江客货运输又在川粮东运和支援成渝铁路建设,活跃城市经济,促进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是1952年,长江航运提前一个月完成荆江分洪工程所需的几十万吨的器材物资运输,被荆江分洪指挥部特予通令表扬,誉为新中国航运事业上的创举。从1952年开始的长江干线一列式拖驳运输,到1978年推行的分节驳顶推运输,到80年代初不断发展的成组与集装箱运输,长江航运在曲折中不断前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通过把竞争机制引入客货运输,通过实行规范化管理,长江客货运输在激烈竞争、规范管理中优胜劣汰,货运从长江走向海洋,货运量大幅度上升,长江客运逐步退出长江,长江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市场经济推动中不断发展。
 
 
  4.水运工业实现腾飞
 
 
  长江水运工业是在解放前薄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49—1952年,长江航运船舶修理厂逐步建立,修理了大量老旧船舶和打捞起来的沉船。1950—1955年期间,长江干线分别改建了“江新”轮,新建了“民众”、“江峡”、“大众号”和“人民号”货轮,投入客货运输。“一五”期末,提出了“保修期、保质量、保运力”和“江船江修、为航运服务”的方针。“二五”、“三五”期,各船厂不断改进修船工艺,提高技术水平,扩大修船范围,长江水运工业体系的雏形已经出现。改革开放初期,长江水运工业规模很小,金陵船厂、江东船厂、青山船厂、宜昌船厂能力最大的也仅仅能够修理、建造5000吨级以下的船舶,各厂工业总产值之和只有几千万元。1984年长江航运实行“政企分开”后,长江水运的主要工业划归长江轮船总公司(后更名为中国长航集团)领导和管理。长轮总系统的新增运力中71%的客货轮、62%的拖轮和驳船,均为长航集团船厂自己所建造。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长江水运工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中国长航集团确立了“立足长江,面向海洋”的经营战略思想,主动承接国外船舶的建造订单。1981年,青山船厂为新加坡建造的“银星”、“银光”轮,成为中国第一艘由劳氏船级社认可的船舶。1987年,金陵船厂承接建造了17艘港驳的业务。1990年后,长航集团各厂先后大批量承接出口船舶,向真正意义上的外向型企业迈出了重要的一步。2006年8月,长航船舶重工总公司成立,新公司把各直属船厂的技术改造、提高造船硬件水平,作为中国长航造船工业实现飞跃的一个重要支撑点。长航集团的单船建造能力,实现从5万吨到20万吨的历史性跨越。2001年,中国长航集团为了加强对工业的管理,实行统一经营、统一资金、统一采购、统一协调、统一技术,有力地促进了工业的快速发展。2008年,长航重工完成工业总产值113亿元,实现利润总额7.5亿元,出口创汇10亿美元,居全国船舶出口第3名。
 
 
  5.支持保障系统不断强化
 
 
  60年来,长江航运支持保障系统不断完善,为长江航运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一是长江海事“四化”成效明显。“十五”期以来,长江海事局在改善分支机构和派出机构办公和业务用房的同时,重点加强快速反应、监管、信息、船舶防污四大系统建设。特别是2002年以来,长江海事局完成建设投资7.7亿元,占建局以来总投资的75%。目前,长江海事三级机构的广域网、视频会议系统、IP电话系统相继投入使用,两级机关实行OA办公;船舶、船员、行政处罚、档案管理等系列软件和“一卡通”工程全面推广,海船和内河船舶持卡签证率分别达100%和75%:以长江海事为主体的长江水上联合执法全面推进,建成61个统一规范的水上政务中心,“水上执法一盘棋,政务联合一体化”管理机制基本建立并有效运行;三级搜救网络基本建成,形成了重点港(桥)区VTS、重点水域CCTV、重点船舶GPS与海巡艇互为补充的,“153040”全覆盖的现代水上监管救助一体化框架。二是长江三峡通航管理成果显著。1997年大江截流以来,长江三峡通航先后经历了明渠通航、临时船闸开通、明渠截流,临时船闸单独运行、三峡船闸完建、水库多次蓄水等重要考验。1998年,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正式组建,10余年来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取得十个方面的成就:航道条件发生了根本变化;航运业的发展势头强劲;创新航运管理体制,实行综合管理模式;创新理念,逐步实现由传统管理型向现代服务型的转变;规划建设,保障了通航发展的后续能力,船闸修理自主创新、研究出“同步顶升系统”获得国家专利技术:在通航安全管理方面,三峡VTS系统、CCTV等系统覆盖全辖段,成为全国最大的监管中心;安全应急救助能力与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航运船舶的标准化建设力口快,三峡断面年通过量持续增高;安全系数大大提高,有效确保水域安全稳定:救援体系不断完善,应急反应和救助能力不断提高。三是长航公安成为重要治安保障力量。半个多世纪来,长江航运公安机关忠实地履行着维护长江治安稳定神圣职责,坚持日常保卫与“严打”相结合,特别时期与正常工作时期采取不同公安手段开展工作相结合。20世纪末本世纪初,历时一年的打击“江盗水匪”专项斗争,打出了长航公安的声威,得到中央领导、上级机关和人民群众的好评。体制改革以来,长航公安为维护长江干线政治、治安稳定,促进长江经济发展作出了更为积极的贡献。四是水上通信保障航行安全。经过多年建设,长江通信建成了船岸通信网、长途传输网、电话交换网、电视电话会议网、移动应急通信、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长江通信网作为长江航运安全和信息化的基础设施,逐步形成了专用性、国际性、公益性、时限性特点。五是长江引航为适应改革开放而快速发展。1995年10月18日,上海一长江引航交接方式正式由锚地抛锚交接改为在航交接。1997年,长江引航中心成立,成立之初年引领船舶还不足7000艘次,2008年已经突破4万艘次。六是长江船检实现跨越式发展。长江船检工作伴随着长江“黄金水道”的开发和建设,得到了跨越式发展。中国船级社自2007年元月取得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授权成为国家级的认证机构以来,积极开拓认证市场,开展了相关检验,满足了沿江海关进出口的需求。
 
 
  与此同时,长江航运科技创新为长江航运发展增强了竞争实力,长航科技在航道维护、生产研究、港口装卸设备研制应用、运输船舶研制、船舶交通安全管理的研究实施、三峡工程航道研究、港口管理科学和软科学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多项成果获得国家科学进步奖。随着信息化的发展,长江航运各级网上办公平台逐步建立,数字航道、智能航道建设加快了步伐,信息化发展走向统一标准、协同共享、综合服务的新阶段。长江航运文化也逐步形成完备的体系,“同舟共济、扬帆奋进”的行业精神,“中国黄金水道,世界内河一流”的行业愿景,“竭诚服务”的核心价值观,以及“长江一家人,行业一盘棋”等理念,深入人心,成为广泛共识与行为准则,不断增强了长江航运软实力。
 
 
三、长江航运60年的主要经验
 
 
  新中国成立60年来,长江航运成果累累、令人瞩目,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
 
 
  1.必须坚持科学发展,不断解放思想,着力破解现代长江航运业发展难题,不断提高“三个服务”能力和水平。这是充分发挥黄金水道作用、促进长江航运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途径。只有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把握机遇、与时俱进,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才能保持长江航运较快发展的态势。当前,要面向市场需求,着力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两个方面发挥长江航运的比较优势,加大政策支持,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依靠现代高新技术、信息技术,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推进长江航运由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不断满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2.必须坚持“面向全长江、服务全社会”,以市场为导向,统一法规、统一政策、统一管理,打破地区界限。这是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长江航运市场的根本保证。长江是一个整体,市场分割、各自为政,不利于长江航运发展,不利于长江黄金水道作用进一步发挥,最终影响的是沿江经济的健康发展。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不断破除束缚长江航运生产力发展的桎梏,不断释放长江航运生产力潜能,服务沿江经济社会发展。
 
 
  3.必须坚持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形成长江航运统一管理的协调机制。这是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的重要保障。长江是贯穿我国东中西部的一条惟一的水运大通道,长江航运与沿江地方政府以及水利、渔业、环保等部门关系密切,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相互依存。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必须站在统筹区域、城乡经济发展,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高度,在区域经济布局、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积极作用;必须站在水资源综合利用、综合运输体系效能充分发挥的高度,协调和处理好长江航运与其他涉水部门、其他运输方式的关系,更好地促进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4.必须坚持力口快以航道为核心的长江航运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航道、港口、船舶和支持保障系统协调发展。这是提高长江航运能力的重要基础。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实现现代化三大战略的实施,长江航运运输主通道、大动脉地位和作用凸显。必须始终把提高航道等级、扩大航道通过能力放在首要位置并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实施“深下游、畅中游、延上游”的战略思路,推进长江航道有计划、大规模的系统整治,进一步优化通航环境,提高航道通过能力,保障长江航运潜能的充分释放。同时,通过安全通信、巡航搜救一体化、联合执法等措施,进一步整合安全保障和行政执法资源,提高支持保障能力,增强长江航运为沿江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5.必须坚持科技创新,加快船舶标准化、大型化、港口机械化、专业化以及支持保障系统现代化。这是提高长江航运竞争力的重要依托。长江黄金水道的建设任务十分繁重,不仅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和有力的政策扶持,更需要通过观念创新、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来提高长江航运核心竞争力。必须坚持以科技进步为支撑,以信息化引领长江航运现代化。通过加快航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数字航道”、“智能航运”,推进长江航运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快长江航运现代化步伐。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形势下,作为长江航运的行业管理部门,长江航务管理局确定了2020年实现长江航运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和四个长江、三步构建的总体发展战略。四个长江,即平安长江、数字长江。阳光长江、和谐长江。三步构建,即到2010年,长江航运能力明显提高,奠定长江航运现代化的初步基础,到2015年,长江航运能力显著提高,总体适应流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建设“四个长江”成效初显,到2020年,形成安全、畅通、便捷、高效、经济的长江航运网络和运输服务体系,适应流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并适度超前,“四个长江”全面建成,长江航运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圆满实现。
 
 
  长江航运人将按照温家宝总理“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优势,带动两岸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在交通运输部的正确领导下,在沿江省市的合力支持下,凝聚全行业的智慧和力量,向着长江航运现代化目标,为实现“中国黄金水道,世界内河一流”的美好愿景而努力奋斗。未来的长江航运在伟大祖国母亲的怀抱中,必定会获得更大的发展,拥有更加灿烂光明的前景!
 
 
 
 
责任编辑:谢逸
 
中日物流合作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研究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修班
  • 第二届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师资研修班

    (2021年05月30日--06月04日)

  • 日本物流与供应链20讲(2020年第一期)

    (2020年11月21日始)

  • 北京秦藤物流沙龙
  • 关于发起举办“北京秦藤中日物流沙龙”的通告
  • 中日物流论坛
  • 中日商贸往来与物流体系建设研讨会

    (2016年03月27日)

  • 中日经贸关系发展与自贸区建设研讨会

    (2014年01月18日)

  • 中日经济往来与物流发展研讨会

    (2013年04月02日)

  • 中日经济交流与物流发展研讨会

    (2012年05月12日)

  • 中日冷链物流论坛
  • 第二届中日冷链物流国际论坛(2021)

         ---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及其技术设备

    (2021年10月29日--31日)

  • 第一届中日冷链物流发展国际论坛

         ---农产品 · 食品冷链物流与生活品质

    (2019年07月06--07日)

  • 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究论坛
  • 第一届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究国际论坛

           ---供应链研究与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2021年04月16--18日)

  • 中日农产品流通论坛
  • 第一届中日农产品流通国际论坛(2021)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及其技术设备

    (2021年08月00--0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