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秦藤供应链研究所
孙前进物流研究室
010-6543-6703 cnjpetr2009@126.com
保税物流的特点及发展策略

一、基本概念

 

 

保税物流与一般的物流系统没有本质区别,追求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作效率与反应速度。但海关为了保证进出口货物的合法性,防止企业可能的偷税、逃税、漏税,需要制定一系列严密、规范的程序来保证保税制度的执行,海关监管追求系统的可控性、严格性,正是由于保税物流是在物流的基础上叠加了海关监管与保税制度,而海关监管的严格性与物流运作的效率性存在“二律悖反”,加大了保税物流的管理难度。我国加入WTO,国际贸易增长速度较快,在海关监管资源增长有限的情况下导致产生了保税物流动作效率的瓶颈问题,要想有效解决此类瓶颈问题,必须在管理、运作模式、技术等方面进行创新。

 

国际物流是指当生产和消费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组织货物在国际间的合理流动,即发生在不同国家间的物流活动。保税物流可定义为:货物在进出口过程中处于保税状态,在海关的监管下进行的运输、存储、加工等物流活动。保税是指货物进口后、保持一种暂不交相应关税的状态,保税制度是指经海关批准的境内企业所进口的货物,在海关监管下,在境内指定的场所储存、加工、装配, 并暂缓缴纳各种进口税费的一种海关监管业务制度。保税制度始创于英国,由于企业暂时免交税赋、减少企业资金占用与利息支出、降低贸易成本,有利于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从而在全世界推广开来。保税不等于免税,目前我国的保税制度适用于三种情况:未办清手续(暂免纳税)、复运出口、加工制造。

 

二、中国保税物流发展分析

 

中国早在1880 年开始陆续设立各种类型的保税仓库。改革开放后,对外贸易突破了进口买断和出口卖断的简单模式,“三来一补”和“以进养出”业务率先得到发展,保税业务迅速复苏。从20 世纪80 年代开始,中国海关陆续修订颁布对来料加工、进料加工、保税仓库、保税区等一系列管理办法和规定。目前已逐步建立以保税加工、保税仓储、区域保税为主要内容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保税制度。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海关直到1981 年才制定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保税货物和保税仓库监管暂行办法》,该办法是具有中国特点又比较接近国际通行作业规范的保税制度,包括保税仓库制度、保税工厂制度、加工贸易货物保税监管办法、进料加工集团保税制度、保税生产资料市场管理办法等。

 

2.我国自1990年开始设立保税区,现有15个保税区。保税区一般与外贸港口距离较近,按照国际惯例运作,具有进出口加工、国际贸易、保税仓储商品展示等功能实行“免证、免税、保税”,实质为“境内关外”运作方式。保税区在连接国内外市场、促进国际贸易、引进外资和技术、促进我国经济适应全球化等方面皆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兴起,保税区原有简单的保税仓储功能逐渐演变为以配送为主的现代物流服务功能,但相关政策与管理的滞后束缚了保税区的进一步发展。例如,港口物流运作水平普遍较低,且与保税区的协作水平低,存在货流不畅、手续繁琐、成本增高等一系列问题,导致不少企业采取“境外一日游”方式。随着我国关税的逐步下降,保税区的优势将逐步弱化,保税区的功能需要重新定位,“区港联动”是目前最新的尝试。#p#分页标题#e#

 

3.中国自2000年设立出口加工区, 是继保税区之后又一个国家级特殊对外开放区域。出口加工区的设立与我国加工贸易的重要地位密切相关,1996以来加工贸易一直占外贸进出口总值的50左右。出口加工区与装运港之间建立高效、快捷的物流通道,具有手续简便、通关快捷的优势通过区内企业、区间企业的转厂可实现“零库存”、VMIJIT等现代化的生产模式。目前出口加工区是吸引外资的主要方式。中国加入WTO,出口加工区的政策吸引力下降,而且面临有悖于国民待遇原则、外资本土化、提高区内技术知识密集型企业比例的压力。

 

4.海关设立保税物流中心相关政策的主要原因有:①传统的保税仓库和出口监管仓库功能单一(不针对一般贸易货物,不能超期保存,不能跨关提取)②内陆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加快需要发展保税物流③对外贸易中重要性日益提升的跨国公司需要更高水平的物流与保税服务。保税物流中心实行两仓合一,集成口岸、商检、税务、外汇结算等功能,解决了对外贸易的四个问题:一般贸易出口商品入区退税问题一般贸易进口商品保税问题加工贸易中深加工接转货物“境外一日游”物流与保税功能结合。保税物流中心的定位应为跨国企业的“采购中心、配送中心、分销中心”,有利于吸引跨国公司将其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分拨中心等迁移到我国境内。保税物流中心主要分为A型和B型两种模式:A型以一个物流公司为主,以满足跨国公司的需要为目标B型满足多家保税物流企业的运作需要。

 

5.“区港联动”是发展自由贸易区的国际通行模式,也是中国保税区谋求通过区港一体化向自由贸易区转型的产物,其定位为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国际转口贸易等。由于目前中国内地港口没有实行自由港政策,一些地区的集装箱运输必须在其他国进行国际中转(如我国北方地区的港口多集中在韩国釜山进行中转),而导致港口竞争力下降。“区港联动”在港区划出特定区域,保税区与港口之间实行网络化、电子化的通关模式,最大限度地简化通关手续, 实现货物在境内外的快速集拼和快速流动通过实现境内关外的自由贸易区功能,深化与拓展保税区和港口的功能内涵。目前我国“区港联动”试点在功能政策、管理方式、开放程度等方面与自由贸易区有较多差异,具有明显的过渡性。

 

6.自由贸易区(《京都公约》)是指“缔约方境内的一部分,进入这一部分的任何货物,就进口关税而言,通常视为在关境之外”。其特点可概括为自由、便利、通达、境内关外,实质就是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

 

三、保税物流特点分析

 

保税物流是物流分类中的一种,符合物流科学的普通规律,但同时具有不同于其它物流类别的典型特点:#p#分页标题#e#

 

1.系统边界交叉。保税物流货物在地理上是在一国的境内(领土),从移动的范围来看应属于国内物流,但保税物流也具有明显的国际物流的特点,例如,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及区港联动皆具有“境内关外”的性质,所以可以认为保税物流是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的接力区。

 

2.物流要素扩大化。物流的要素一般包括运输、仓储、信息服务、配送等,而保税物流除了具有这些基本物流要素之外,还包括海关监管、口岸、保税、报关、退税等关键要素,两者紧密结合构成完整的保税物流体系。

 

3.全过程管理。一般贸易货物的通关基本程序包括申报、查验、征税、放行,是“点式”的管理而保税货物是从入境、储存或加工到复运出口的全过程,货物入关是起点,核销结案是终点,是全过程的管理。

 

4.效率瓶颈问题。在海关的监管下进行物流运作是保税物流不同于其它物流的本质所在。海关为了达到监管的效力,严格的流程、复杂的手续、较高的抽查率必不可少,但这与现代物流追求便捷、高效率、低成本的运作要求相背,物流效率与海关监管效力之间存在“二律悖反”。在保税需求日益增长的情况下,海关的监管效率成为保税物流系统效率的瓶颈问题。

 

5.平台性。保税物流是加工贸易企业供应物流的末端和销售物流的发端,甚至包括生产物流(VMI)。保税物流的运作效率直接关系到企业正常生产与供应链正常运作,构建通畅、高效率的保税物流系统是海关、政府、物流企业、口岸等高效协作的结果。完善的政策体系、一体化的综合物流服务平台必不可少,例如集成商品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物流中心将是保税物流的主要模式之一。

 

四、保税物流创新

 

保税物流与国际物流都是国际供应链的组成部分,在国际供应链中的企业普遍面临更短交货周期、更低利润空间的压力下,要求保税物流持续降低运作成本、提高反应速度,对通关速度、服务、效率、便利性、弹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保税物流实际运作中,企业普遍面临以下问题:

 

1.通关效率低下:由于业务量每年增长较快,海关一直处于繁忙状态,通关作业需要等待,加上查验设备、电脑系统、转关手续等问题,导致通关时间过长。例如深圳皇岗口岸通关需要2-4个小时

 

2.物流成本偏高:配送中心、集散中心选择在装运港附近,一般存在租金高、满载率低及配送距离不经济的缺点。以东莞企业集装箱运输费用为例,工厂到香港为3000/,而到盐田港为1800/,到蛇口港为1100/

 

3.第三方物流发育程度不高,以传统的运输、仓储、关务为主,实现物流管理外包、高附加值服务(VMI,JIT)、物流信息化的企业比例低#p#分页标题#e#

 

4.集成服务:海关、检验检疫、税务、保险等部门较为分散,在处理具体问题时导致企业多头跑,效率低下且费时费力。

 

以上问题可以归结为海关监管效率与保税物流创新的问题。海关监管效率是保税物流的瓶颈问题,随着我国对外贸易量快速增加,海关监管的工作重心由保证进出口的合法性转移到配合商业与贸易的发展,但监管资源(人力、设备、设施)不可能以同样的速度增加,而传统监管方式不分重点、资源平均、不重绩效。有三种方法来解决海关监管效率这个瓶颈问题:①以信息化管理为平台,通过快速获得信息来提高反应速度②以全程监控为依托,减少中间环节③风险管理。

 

保税物流的创新主要有三种方式:①流程再造,通过简化、同步、自动化等方法对各类流程进行改造,如空中报关、“卡车航班”、空陆空接驳联运、就地报关、预约通关等是典型的实例②规模经济,建设一体化的物流中心,进一步发展制造企业物流外包,提高物流仓储、运输、信息服务的经济规模③新技术应用,主要包括监控智能化、数据采集自动化、数据传输电子化、业务审批网络化,及建设区域性物流信息平台。

 

五、小结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贸易自由化的大环境下,对外贸易、跨国生产和制造体系全球化将进一步发展,并带动国际物流的迅速发展,相应保税物流作为国际物流的接力区,其发展必将在国际物流及国内物流的推动下,由被动变主动、由管理变服务, 成为推动我国对外贸易、加工贸易深层次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完善政策平台, 创新海关监管体系,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信息畅通的综合性物流平台,可达到降低保税物流运作成本、提高物流反应速度,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责任编辑:叶子

 

中日物流合作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研究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