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上市“钱”景光明,身价“破净”悲喜两重,前有境外铁矿指数掉期交易拍门,后有钢材期货“搅局乱阵”。钢铁供应链的需求流、供应流和现金流三大构成要素中金融属性愈加明显,正在浸染着行业“实物为上”的金身。
面对这眼花缭乱的变革,传统产业,传统思维,自然是喜惧交加,心绪复杂。
喜的是通过股市可以拿到企业持续发展的真金白银,惧的是这些花样翻新的金融衍生工具会不会是“馅饼”掩盖下的“陷阱”。惊喜、困惑、恐惧、无奈是当今钢铁行业面对传统与现实冲撞中的复杂心态写真。
心态的复杂映衬着事物的多面。如同股市既然让你圈钱获利,也可以让你赔个精光底儿掉;期货也不含糊,既有套期保值规避风险的功能又有倾家荡产的危险。换句话说,既想在金融中获得利益又不想担负其中的风险,这样的好事还没有。既然,金融有获益与风险的两重性,我自给自足当个“不沾锅”行不行?答案是可行,前提是你有足够的资源,足够的市场和足够的自有资金。
即便你条件全具备,但在资本的贪婪嗜血扩张本性面前,你的“世外桃源”能坚守多久?况且,外矿占有六成份额的钢铁需求市场,思维就更不能禁锢在保住自己几亩“可耕田”的范畴之内。狼来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狼性,不识狼的招数,不会与狼共舞。长协矿的寿终正寝,季度定价、指数定价与之配合的掉期交易等咄咄逼人招数招式肯定要影响铁矿石的买卖,回避是回避不掉的。既然躲不掉不妨学几招抵挡抵挡,见招拆招,没准还能占个主动。我们的近邻日本最近签署铁矿石掉期交易合同,尽管月只有1万吨量,试探火力还是必要的。
其实,在进口铁矿石热度初起时,钢铁行业内就有成立大市场、区域分拨中心的呼声,随后一些矿石指数的研讨也试探进行,当然,这其中主要是围绕现货进行的,也是要求“话语权”的一部分。随着铁矿石指数交易在新加坡、英国、美国等地初开并有不俗的进展,作为世界第一的铁矿石需求国和生产国没有理由不建立自己的铁矿石市场交易体系,何况目前的铁矿石指数仅以港口现货价格为依据,没有将国内矿和协议矿价格一并计算,带有明显偏差与失真。那么,既然成熟的金融衍生工具是全球市场经济进程中共有的智慧结晶,熟悉她,掌握她,完善她,形成真实完整的交易体系包括游戏规则,难道不是我们的责任?难道不是争夺“话语权”的一部分?
钢铁“金融光泽”显露,钢厂是有所准备,特别是上市公司。例如宝钢将自身运营结构定为“1+6”,即钢铁产业且大且强,包括金融在内的其他6大板块不断突破。可见有了钢厂企业的广泛基础,加上国内金融投行的共同运作,建体系、定规则、选方式力争主动权,具有现实意义,应积极探索尝试。至于风险,各种交易方式中都有,在于适合方式选择、游戏规则的制定,更在于参与者风险规避控制及操作技巧把握,趋利避害、为我所用,这是机遇、视野、胆识、智慧的较量和考量。
责任编辑:芯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