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市场贸易自由化,发达国家已将物流产业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规划,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增强军事力量保障,提高国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支撑产业,通过大力推进物流产业全球化、区域集成化、产业协同一体化的经济发展形式,整合全球物流资源,优化物流经营结构,延伸物流产业供应服务价值链条,来增加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比重和社会服务水平。物流产业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已成为全面提升国家综合竞争能力的主要途径和重要策略。
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区是继珠三角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后第三个国家经济发展区,此经济区物流产业梯次较多,海陆空管道运输形式都有,物流产业基础设施具备,港口资源丰富,一大批物流园区和批发配送中心已在建或完善之中。
北京“十一五”期间以海陆空为特色的物流产业正加速扩张,明确发展目标,制定各项保障措施,并购组建大型物流产业集团,大力推进顺义空港、通州马驹桥物流基地及一大批物流中心和专业配送中心的规划与建设,构建了以物流基地为支撑,专业物流为特色的多层次、专业化、规模化的节点布局。据有关资料统计,733家物流企业业务链条就已覆盖了海陆空各个领域。总部加物流、展示交易物流、电子商务物流等新模式的物流产业正在日益发展,政府和物流企业已成为推动北京市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天津“十一五”期间以政府为推动力,以企业为主体,以港口物流为龙头,辐射国内外物流产业链的枢纽作用正快速提升。以港口为轴心,大力推进物流园区建设,相继推出天津港口散货物流中心、集装箱物流中心等12个重点物流园区示范工程。加快了东港、南港等基础建设,逐步形成了以港口为龙头、国际物流为重点、区域物流为基础、城市配送为支撑的大型物流园区和综合性、专业化物流配送相衔接的物流产业体系。已成为远洋运输、航空货运、国际中转多形式联运配送的信息服务物流枢纽地区,物流产业对天津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作用日益增强。
河北省以“十一五”规划为指导,以政府为推动力,以企业为主体的运作形式,进一步推进了物流产业的全面发展。河北省政府相继出台了《河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和《河北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意见》,并将物流业作为主导产业进行全面规划,鼓励支持各企业参与物流项目建设,物流业基础设施得以进一步完善。2008年河北省铁路、公路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分别居全国第二、第三和第五位。秦皇岛港、京唐港、曹妃甸港、黄骅港物流基础设施正加快建设,其功能进一步完善。四港口已成为东北、西北、华北地区的重要出海口岸,吞吐量逐年上升,年吞吐量已达3.3亿吨;石家庄内陆港廊坊开发区综合物流园、唐山远大、沧州综合物流园区、四个机场和河北航空城一大批重点项目正在规划建设中;物流装备现代化、信息化水平有了提高,现代运输工具和仓储技术得以应用,全国的物流网点、河北物流网信息平台正在构建和完善中;物流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大型物流企业正在发展壮大,新组建的河北港口集团、河北航空集团、河北物流产业集团的经营收入又以每年40%的增速发展。企业物流发展快速提升,冀中能源物流、开滦物流、河北钢铁物流等所占的经营收入比重逐年递增。国有物流企业的发展也带动了股份制民营物流企业的发展,助推了全省物流业的规模化,使全省物流总量持续增长,物流效率不断提高。
“十一五”期间,京津冀各自的物流业发展规划目标明确,措施得力,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不断扩大,产业规划持续增长,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水平加速提升。然而,中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为18.1%,比发达国家高1倍左右,中国80%第三方物流的收益来自珠三角和长三角经济区。京津冀在1978~2002年就已分别落后这两个三角经济区4.5%和5.5%。无论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与两个三角经济区相比,京津冀物流业经济发展仍有相当大的差距,物流产业一体化发展方面仍存在一些主要问题。
目前,京津冀仍没有建立一个科学的物流产业一体化发展规划,发展思路不明确,指导思想不统一,目标要求不一致,从“环渤海”“京津冀”到“环首都”经济圈的设想规划游离不定,导致城市群物流发展规划布局不统筹,已建和在建物流基础设施不同步,使物流市场的布局定位、供求保障功能体系运转效率低,产业、行业、企业同质化竞争风险加大,使其发展不平衡,海港、空港、陆港与批发配送中心、中转货运站点不能有效衔接,导致多种联运形式比例不高。物联网、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标准化、规范化、智能化建设不统一,信息资源不能共享,网络运转不畅,直接影响物流产业经济区域集成一体化发展进程。
京津冀现有的行政条块管理体制、各自运转机制不利于物流产业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组织领导和办事机构不健全,国家、地方政府、产业协会和企业四位一体的组织管理体系缺位,失去区域交流协调机制的功能作用,凸显出政府支持推动机制不完善,行业协会协调助推机制不到位,企业利益驱动机制不强,市场环境引领机制乏力,法规政策保障支撑机制力度不够,现有奖惩激励机制针对性和有效性差,使物流产业经济一体化发展缓慢。
京津冀各级政府正在以自我为中心各自为战,谋划实施架桥修路,已建、扩建、新建的机场、港口、车站,从其定位和功能方面,存在着物流基础设施本地化,物流园区、批发配送中心、信息网络平台布局不合理,物流节点不能有机衔接,经营渠道不畅通的问题。仓储物流、港口物流、运输物流和商贸物流行业之间,技术装备工具智能化、规范化、标准化不同,各自运转,阻碍了综合物流体系建设,使海陆空三位一体运输体系不能同步优化升级,导致其物流运营比例失衡。物流企业和企业物流公司,大而全、小而散的状况仍然存在,组织架构设置重叠,人力资源浪费、中高级经营人才交流不畅,物流成本费用高等诸多问题,影响了物流产业资源一体化的优化升级。
同时,政府部门缺乏对现代物流产业一体化的长远发展意识,未能从跨行政管理体制、跨区域经济、跨行业和跨企业角度深入分析和研究京津冀物流产业经济一体化发展事项,以及行业协会和专家队伍对三地的物流产业一体化经济发展,在关注程度、研究探讨广度和深度方面的良好氛围仍未形成等,客观上对物流业的发展有桎梏作用。
除此之外,物流专业人才缺乏同样是京津冀物流发展的瓶颈问题。
物流产业一体化的建立,要以政府为推动力,市场环境为引力,管理体制和机制体系为支撑,法规政策为保障,明确企业为运作主体,整合优化物流资源为重点,提升物流产业经济效益为目标,制定和推进京津冀物流产业一体化经济发展战略规划,主要策略如下:
目前,京津冀物流产业一体化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多方面的问题,难度很大,进程艰难,确需下功夫深入研究,解决诸多矛盾冲突,所以需要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体系来作支撑:一是要建立决策组织机构。由政府有关部门、专家咨询机构和执行机构主要负责人组成领导决策机构,其主要职能是对组织架构设置、组织章程、开展工作方案、战略规划及相应重大事项进行决策,并组织协调督导各项目标任务的贯彻落实情况。二是要建立办事执行机构。由领导决策机构一名主要领导成员、三地政府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和有关工作人员组成执行办事机构,主要职能是贯彻执行上级组织决策和决议,协调有关事宜,保障各级组织机构的正常运行。三是建立专家咨询机构。由物流行业协会主要成员、物流专家、区域经济专家、物流企业优秀专家组成专家咨询工作机构。
各级组织应按照分工,各负其责,科学策划,精心设计,积极制定出台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发展战略规划。首先,要做好前期工作,研究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对京津冀物流产业、行业和企业现状进行全面摸底、造册、梳理分类,深入分析,认真研究,严格评估,科学论证,为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打好基础。其次,制定规划要坚持如下原则:统筹兼顾三地物流产业、行业和企业互利共赢原则;物流资源整合优化升级、企业共享原则;政府推动、行业助动、企业主动、市场引领联合互动原则;强化各级组织部门交流沟通、组织协调的原则;思想统一、步调一致、先易后难、稳妥推进的原则。再次,规划要具有长远的战略性,指导思想清晰,目标要求明确,战略举措、途径、方式和办法可行,保障规划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打破过去的思维模式和工作理念,既要思考规划环渤海、京津冀和环首都经济圈,又要统筹规划京津冀物流产业一体化经济发展模式。财政政策支持重点由一、二产业向现代物流服务业转变,银行重点支持由生产企业向运输商贸物流企业转变,税务部门应改变商贸物流重复计税高于其他企业的状况,土地规划使用由轻物流产业向统筹各种产业发展转变,工商和城管部门应向更加开放服务业的工作理念转变,消除财政、金融、税收、工商、城管、土地政策分割壁垒。强化政府的推动力,发挥行业协同的助推力,利用专家队伍的智力,制定和完善有利于物流产业一体化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建立和完善法律规章制度体系,规范政府部门、行业、企业的行为,保障其各自权益,改善市场经济发展环境,形成良好发展氛围。
物流产业资源整合优化,需打破政府、行业、企业和市场分割界限,以城乡规划为框架,以物流产业一体化发展战略规划为指导,以提升京津冀区域经济为目标,大力推进物流产业资源整合优化升级。一是对已建和在建物流基础设施全面进行分析研究,科学评估论证,精心设计,明确功能定位,合理规划布局,认真进行整合升级,充分发挥物流设施保障作用;二是沿着物流流向,对城市、社区、乡镇,对物流区域与周边城市物流,物流园区与工业聚集区和科技园区,港口、机场、车站与中转货运网点,批发配送市场与集贸市场、商场,进行经营渠道资源整合,有效对接,使其物流产品畅通无阻;三是对小而散的物流集散地进行分类,区分功能,向专业化、综合化市场进行整合升级,形成梯次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的物流市场;四是对水运、陆运、空运、管道运输形式进行资源整合升级,发挥互动联运作用,形成无缝对接,改变运量比例失衡状况、减少运货装卸搬运时间,提高转运效率和效益;五是对物流行业技术装备、信息网络、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统筹规划,进行规范化、标准化、智能化整合优化升级,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目的;六是对生产物流企业、运输物流企业、商贸物流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围绕产业链条进行资源整合优化,实现产业有效对接,形成物流产业链条;七是鼓励支持三地物流产业,以战略联盟、合作、股份制模式兼并重组企业,科学设置组织架构,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整合优化经营渠道,延长供应价值链条,由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变,逐步向规范化、集成物流产业一体化方向发展。
实现物流产业一体化经济发展,无论是制定实施战略发展规划,还是对物流资源整合优化升级,关键是要有一支优秀的物流人才队伍,政府要重视物流人才资源的积蓄、挖掘、开发、培养和使用,加强物流人才队伍建设,尽快改变物流人才缺乏的局面,使物流人力资源专业人才队伍在学历、知识、素质能力、年龄层次、经历经验方面形成合理梯次结构,并能良性循环、交替更新,以适应京津冀物流产业一体化经济发展的需要。
责任编辑:芯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