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秦藤供应链研究所
孙前进物流研究室
010-6543-6703 cnjpetr2009@126.com
港务物流:龙头企业舞动大物流

    重庆港务物流集团副总经理彭维德:长江上游区域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应该以长江上游甚至是全国相关地区社会经济对物流信息服务的市场需求为导向,采用先示范、后运行的方式。


    重庆港务物流集团(以下简称“重庆港务物流”)“隐匿”于渝中区一条陡然向上的小路旁,与不远处缓缓流过主城区的嘉陵江比邻而居。走进大门前,记者都不太敢相信,那座几层高的小楼就是这个大型国有综合物流企业和区域内最大物流企业的“栖身之地”。


    当重庆港务物流副总经理彭维德在摆设朴素的会议室里侃侃而谈时,记者耳边不时响起嘉陵江上飘来的悠长的轮船汽笛声,而对面白墙上悬挂着的气势恢宏的寸滩集装箱作业区规划示意图,则仿佛在告诉来客“主人”的身份。
 
  信息化曾经可有可无
 
  长江“黄金水道”重庆境内通航里程达680公里,占整个长江通航里程的1/4强。在沿航路600多公里的区域内,从兰家沱、猫儿沱,到九龙坡、寸滩、长寿、涪陵、万州等地,以及重庆市主城区,分布着重庆港务物流的9个信息中心。“以集团为中心,下面有8个点。我们集团信息化的任务就是沿长江1/4的航段实现信息管控和信息服务。”彭维德对记者说。
 
  重庆港务物流信息化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作为长江沿线第一个以信息技术进行码头业务统计的单位,大家虽然感觉使用计算机可以减少重复劳动、实现批次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工作效率,但对信息化的认识还是停留在“树形象”上;在基层单位看来,这种信息化可有可无。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信息化开始深入到集团的业务。当时在重庆,由于没有高速公路和铁路,人们出行主要靠水运,因此船票很吃香,一票难求。“我们当时搞了个客运售票系统。”彭维德回忆说,“从长江沿线乃至全国来讲,这套系统都是个新鲜事物,那会儿铁路部门也还没有搞客运售票系统。”从那年起,四川很多地方开始通过计算机售船票。信息化渗透到业务里,也让集团尝到了甜头。“仅计算机售票一项,我们每年收入增加500多万元。”提起往事,彭维德依旧有些得意。
 
  不过与现在的信息化建设相比,以前的经历只能算得上是小打小闹。
 
  如今,重庆港务物流已经建立了覆盖全企业的企业网,沿长江从万州往上至江津区,各单位通过光纤、微波传输通道联为一体;以朝天门为中心,实现了全集团7×24小时的数据、语音、图像三位一体的信息实时传输交换;对外则租用重庆电信的20M带宽的光纤通道,实现了集团内部网络与互联网的信息交换。全集团拥有上千台计算机工作站,通过网络上的应用系统,处理着集团数量庞大的物流业务。
 
  集团建立了专门从事信息化和通信体系建设、运行服务的重庆港务物流科技发展公司,拥有40多名高、中、初级专业信息化技术人员,专业从事信息化工作。公司按照贴近集团生产经营管理的要求,构建适应和提升集团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平台。“具体说来就是‘五统一’,即统一平台构建、统一信息格式、统一传输方式、统一数据采集、统一信息发布。”彭维德介绍说。
 
  战略重组拉开大物流序幕
 
  2006年,重庆市委、市政府将原重庆港务集团、重庆物资集团、万州港口集团、涪陵港务公司的国有资产进行战略重组,组建了重庆港务物流集团。集团按照物流商贸、物流包装、物流仓储、物流渠道、物流中介、物流转运、物流运输、物流配送等八个主要环节,分阶段逐步实施一体化、专业化运作,促进物流综合体系的管理机制和物流业务流程的重组。在此基础上,重庆港务物流集团开始进行业务整合和流程再造,以满足综合物流诸要素在一个平台上运行,实现系统信息的对称和透明,满足业务处理对信息真实性和及时性的要求。
 
  彭维德透露,业务整合第一步主要做了物流业务同类项的合并,逐步形成物流销售、仓储、加工、中转、运输、集并、配送和代理要素的专业化,逐步延伸物流产业链的两端。
 
  而流程再造的目的是改变港口企业几十年生产经营管理以现场调度及事后管理为主的生产作业流程。为了适应新流程的需要,重庆港务物流的码头公司和相关单位将过去的货物堆放模式和船舶调度形式进行了一次全面改革。
 
  与此同时,在促进港口、航运、商贸三者之间供应链的统一与结合方面,重庆港务物流集团也进行了积极探索,组建了专门的综合物流公司,将港口经营从分散的单打独斗调整为“四个一”(一张网、一票制、一体化、一站式)的统分结合经营方式。此举一方面有效拓展了港口物流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也提升和优化了集团的核心竞争力。
 
  打造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2009年,长江上游区域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在重庆正式启动。重庆港务物流集团主动请缨承担平台的建设。该平台是具有部分公共职能的商业性物流信息服务平台,而不是由政府组建的政策性、公益性物流信息平台。
 
  与区域内其他省区相比,重庆建设本平台具有较大的优势,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重庆港务物流集团处于物流节点上,对上下游企业都有制约作用,大宗货物基本上要通过重庆港务物流集团转运。集团建设平台所制定的标准,事实上已成为这些企业要使用的强制标准,并且可以通过集团物流的反拨作用,影响到企业生产时的信息标准。
 
  彭维德表示,既然本平台要为长江上游区域物流提供信息服务,就应该以长江上游甚至是全国相关地区社会经济对物流信息服务的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集团物流规划战略和经营管理需求,结合集团行之有效的系统应用和成功经验,重视由近及远、长短结合、宏观与微观结合、综合与专项结合,采用从集团到重庆市,从重庆市到长江上游,再到全国,先示范、后运行的方式。
 
  而长江上游区域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也有利于重庆港务物流集团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信息资源在发展现代综合物流生产经营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其实现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转变。到2012年,该平台完成市场化后,将整合空港、公路、铁路、内河航运等联运信息,为长江上游地区乃至全国物流发展提供信息服务。
 
  谈及物流信息化和现代综合物流的实现,彭维德认为“并不难”,最大的问题是“现代综合物流的需求释放不够,也就是需求太少”。我国大企业一般自己搞物流,但综合物流的供给能力不强,这就形成一个矛盾,“其核心就在于国企”。“国企搞物流是自己做一个平台,以自身业务为主,然后吸引周边的中小企业使用。这对国家物流产业的发展没有起到根本的推动作用。”彭维德指出。

 

责任编辑:杨莹

 

 

中日物流合作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研究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修班
  • 第二届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师资研修班

    (2021年05月30日--06月04日)

  • 日本物流与供应链20讲(2020年第一期)

    (2020年11月21日始)

  • 北京秦藤物流沙龙
  • 关于发起举办“北京秦藤中日物流沙龙”的通告
  • 中日物流论坛
  • 中日商贸往来与物流体系建设研讨会

    (2016年03月27日)

  • 中日经贸关系发展与自贸区建设研讨会

    (2014年01月18日)

  • 中日经济往来与物流发展研讨会

    (2013年04月02日)

  • 中日经济交流与物流发展研讨会

    (2012年05月12日)

  • 中日冷链物流论坛
  • 第二届中日冷链物流国际论坛(2021)

         ---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及其技术设备

    (2021年10月29日--31日)

  • 第一届中日冷链物流发展国际论坛

         ---农产品 · 食品冷链物流与生活品质

    (2019年07月06--07日)

  • 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究论坛
  • 第一届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究国际论坛

           ---供应链研究与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2021年04月16--18日)

  • 中日农产品流通论坛
  • 第一届中日农产品流通国际论坛(2021)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及其技术设备

    (2021年08月00--0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