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秦藤供应链研究所
孙前进物流研究室
010-6543-6703 cnjpetr2009@126.com
钢企减产将决定下半年市场走势

    济很有可能呈现出前高后低的走势,中国下半年钢材的消费可能总体上低于上半年,但4、5月份每月5500多万吨粗钢产量没有使我们的社会库存明显增加,说明了中国钢材消费量并不小。

    4月中旬开始,受国家房地产严厉调控政策出台影响,国内钢材市场跟随金融市场出现了一波明显的调整。从MySpic综合指数来看,已由4月中旬最高的170点下降到7月份的144点,降幅达15.3%,大部分品种的钢材价格水平回落到了今年年初的水平,目前价格尚无企稳迹象。在第三季度铁矿石协议价持续高企、社会库存消化缓慢、下游需求有所减缓以及国家针对“两高一资”行业调控政策频频出台的情况下,钢厂减产似乎成了钢材市场的唯一救命稻草。在Mysteel对全国钢厂生产状况的调查中了解到,6月份开始,许多中小钢厂已经在成本高企、价格持续下跌的夹击之下纷纷开始减产,但大钢厂的减产力度并不明显。

    我国日均粗钢产量自2008年10月份近年来最低的115.8万吨启动以来,2009年和2010年都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其中,2010年在钢材价格达到本年最高水平的4月份粗钢日均产量达到了历史最高的184.7万吨,较2009年日均155万吨的粗钢产量增长了19%。5月份,在市场价格下跌的影响下,日均产量小幅回落到了181.1万吨,虽然较上月的历史最高值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大。6月份日均粗钢产量继续小幅下降到179万吨,6月下旬的日均粗钢产量已经下降到了171万吨。可以看出,在4月份钢材价格开始下降以后,粗钢产量也出现了缓慢下降的趋势。

    从钢厂的检修情况来看,据Mysteel统计,6月份进行检修的钢厂有30家,与5月份的以中小钢厂检修为主不同的是,武钢、鞍钢、沙钢、河北钢铁等一些大型钢厂也开始安排阶段性检修,但检修主要集中在这些大钢企生产流程后部的轧制环节,或一些可以随市场情况灵活调整生产计划的小型的“调坯轧材”企业,这些检修影响产量200多万吨,检修影响的品种主要以螺纹钢、线材等建材为主。

    从减产的情况来看,目前减产较为明显的仍然是中小钢厂,大钢厂虽然开始通过检修等方式进行减产,但减产的力度不一,整体较弱。笔者认为,大钢厂减产缓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钢厂盈利空间的影响。根据我们的成本模型分析,可以发现5、6月份全国各钢厂热轧的平均完全成本与钢材价格较为接近,钢厂继续生产仍有微弱的盈利空间,即使亏损,亏损额也较小。所以,钢厂热轧减产动力仍然不足。另一方面,全国各钢厂螺纹钢的平均盈利空间在5月初就已经降到0以下,且到目前为止都维持在-200元/吨的水平,螺纹钢的持续亏损也可以解释为什么5、6月份钢厂的检修主要以螺纹钢为主。同时,我们可以看到,热轧的盈利空间在7月份也已经降到0以下,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可以预见,如果市场价格继续下降,使热轧的完全成本持续高于市场价格的话,则热轧的减产也势在必行。不过,我们从5--6月份钢材的日均产量上可以发现,钢材的减产状况并不明显,6月下旬的日均钢材产量在224万吨的水平,仅比5月下旬的225万吨下降了1万吨。虽然,6月份粗钢的日均产量有一定的下降,但钢材的日均产量仍然保持在高位,可以看出目前市场上钢材供给的压力仍然较大。

    2.钢厂无奈中减产。减产与否同时还取决于各个钢厂之间博弈的结果。钢厂都希望其他钢厂先减产,市场价格企稳回升后自己赚取超额利润,而主动先减产的钢厂则会因为自己产量的减少而获取相对较少的利润。博弈的结果就会导致各钢厂之间处于一种互相观望的氛围之中,谁都不愿意首先减产,只有在自身亏损较为严重时才会通过减产的手段来减少亏损。

    3.大型钢厂装备难掉头。据钢厂相关人士分析,这完全是由大型高炉装备的特点决定的。尤其是特大型和大型钢铁生产联合企业,其生产程序连接紧密,高炉运行、调试周期长,高炉的检修减产对企业的生产影响非常大,通常停产的代价比继续生产大,因此,企业除了每年有计划的检修安排外,是不会轻易让高炉休风甚至停止运转的。目前业界普遍关注的“钢厂限产检修”,特别是主流钢厂的检修,实际也仅限于部分轧机设备,以此来达到临时调整产品结构的目的。

    4.对钢材市场走势的预期同样也会影响到钢厂减产计划。钢厂是否安排减产也要取决于钢厂对后期市场的判断,如果钢厂判断市场的下行仅是短期的调整,即使短期内亏损,钢厂也不愿意打乱正常的生产节奏,以免带来额外成本,很有可能采取“扛一扛”的策略,而不进行主动减产,以期在市场回暖期间弥补价格下行时带来的亏损。只有在市场预期普遍比较悲观,且预计下行时间较长的情况下,钢厂才会有较强主动减产的动力。

    在分析钢厂减产对钢材市场影响时,我们首先必须认识到,中国钢材的消费量并不小。虽然,中国今年的经济很有可能呈现出前高后低的走势,中国下半年钢材的消费可能总体上低于上半年,但4、5月份每月5500多万吨粗钢产量没有使我们的社会库存明显增加就说明了中国钢材消费量并不小。然而,4月底开始的钢材价格的下滑,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我们的供给量太大,供需矛盾不断的激化。因此,缓解供需矛盾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减产,而我国的钢厂也正处于逐步的减产之中。但目前大部分大钢企的减产都仅限于轧机环节,高炉停产检修较少,并未构成实质性减产。这样的减产对市场信心的提升,市场价格企稳的作用有限。

    其次,通过钢厂调价来看,宝钢刚刚公布了8月份的出厂价,各品种价格下降在200--500元/吨不等,预计其他大钢厂也会陆续下调8月份的出厂价,这就给了市场价格继续下跌的空间和预期。另一方面,今年原材料的价格由于受到长协矿价格居高不下影响,下降的步伐相对缓慢。钢厂在钢材价格下降、成本高企的挤压之下,盈利空间必然会进一步缩小。在这样的情况下,大钢厂高炉减产的力度依然不明显。笔者认为,其主要原因就是钢厂在等下半年需求旺季的来临。由于,高炉停产成本较高,大型钢厂除了正常计划中的检修外,往往通过降低高炉利用率和对部分轧机进行检修的方式来控制产量。但是,这种控制产量的方法无法根本的改变钢材市场上供需失衡的局面,一旦需求有所释放,钢价企稳回升之后,这部分暂时限制的产能可以在短期内重新得以释放,从而继续对市场形成较大的压力。

    综合来看,以目前的减产方式和力度来看,减产对钢材市场带来的提振效果将是相当有限的。在预期8月份钢厂出厂价格继续下调的情况下,短期内钢材市场将难以走出低位盘整的走势。在第三季度末或第四季度下半年需求旺季的带动和7、8月份钢厂能继续控制产量的情况下,钢材价格有望在第三季度后期实现反弹,不过反弹的幅度还要取决于钢厂减产的力度和持续性。下半年钢材市场是否能实现反转还要看淘汰落后等政策的执行力度和效果。我们必须看到,产量的控制是解决钢材市场供需矛盾的根本途径,而产量控制的方法无非淘汰落后和钢厂长期持续的控制产量,加大减产的力度,以避免在钢材市场价格出现反转时,钢材的产量也随之迅速反弹。所以,需要钢厂进一步的深化减产力度,才能真正带动市场的回升。

 

责任编辑:芯彤

中日物流合作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研究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