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物流与供应链炒得很热,而且制造业企业特别关注这些事情。从一个企业运作的角度来讲,对现代的物流和现代的供应链管理,每家企业都有各种各样的看法。
对于制造型企业来说,因全球的金融危机影响,它所遭受的冲击,特别是对物流与供应链的冲击较大。
它们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了;第二,多变的市场使得预测越来越不准了,预测带来的风险也越来越大了;第三,协力厂商对库存的要求越来越高了。产品的生产周期缩短了,给大家的压力使整个供应链体系的压力增加了,整个供应链都需降低风险。另一方面双方有时间的压力,订单的交货,客户的服务还要改善,成本还要降低,因此准时交付成为我们制造业现在赢得订单,求得生存的唯一标准。
现代物流,最关键的应是它的计划流与信息流。作为一个企业的物流管理体系,重点是应关注的是双方的信息共享,资讯的处理和存货的管理。企业不能单单只考虑一个环节成本的最低,要考虑的是整体的成本最低,并且快速反应,最小变异,最低库存,全面品质管制,这些都是现代物流应具备的目标。对于物流的理解,许多管理者还停留在原先的一种传统运输仓储的管理基础上,对整个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成本没有重视。这是机制的问题,没有做到资源合理优化。企业要做到物流的供应流畅,首先要做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做到内部各部门信息流共享,外部包括客户,协力厂商信息及时反馈。一个成功的企业的物流管理一定是信息流非常顺畅的,有机动性的反馈与调整功能的,做到对客户(包括对内部及外部客户)的快速响应。企业内部的物流管理应着重于各项流程的合理制定,各部门职权责的清晰界定,各关键环节的控制及反馈机制的建立。
供应链管理分为企业内部供应链管理与企业外部供应链管理。内部供应链是指从业务部门下达订单到生产部门交付订单这一个过程统称为企业的内部供应链,而外部的供应链是指采购部门下达采购订单到协力厂商交付订单的整个过程。中医上有一句话讲的好,“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在整个供应体系中表现也是如此。企业运作中,各个环节发生的扯皮现象都是供应链体系不通的具体表现。在供应链的整个体系中,许多的企业正逐步看到建立良好的协力厂商的重要性。企业之间的协力合作,双方进行的并不是一种“零和博弈”。企业双方应充分进行信息共享,共享自已的部分研究成果,通过发现问题,提出解决建议,共同提高。双方在供应链中的战略合作,使共同的利益更加紧密,游戏规划从“单赢”变为“双赢”。在企业内部的供应链中,各部门应以财务数据为导向,以流程制度为基础,进行紧密的分工协作,实际及时供应,费用最小化,从而得到企业利润最大化。
物流的发展作为供应链的一个重要参与者,扮演物流服务的整合者甚者是策划者的角色,与客户及整个供应链上下游的相关企业,供应商与购买者之间,结成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所有参与者都认可的标准化的流程和制度的运作,以及相互间的信任,真正融入到供应链的管理中来。
责任编辑:紫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