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钢企来说,4月1日绝对不是一个开玩笑的日子。鉴于日本钢企已同全球最大铁矿石生产商巴西淡水河谷达成协议,确定本年度铁矿石进口价格为每吨110美元,较2009年涨幅达100%。这就意味着从4月1日起,淡水河谷将按这一价格向日本钢企供应铁矿石。中国钢企也将被动地享受这一“待遇”。
对于中国钢企来说,这是一个难以接受的结果。根据这一首发价,今年长协价每吨上涨55美元,如果按照去年3亿吨的长协矿进口量来算,今年长协矿进口要多付165亿美元,相当于人民币1127亿元。此外,钢企去年还有3.3亿吨左右的现货进口量,长协矿价格大涨必然推高现货价格。而且,长协价变成了“短协价”一季一定,7月份铁矿石价格可能还会进一步上涨;加上今年我国铁矿石的进口量至少还要增长10%,所以,有专业人士称,我国钢企将为此多付出2500亿元的成本。而去年我国68家大中型钢企共计实现利润553.88亿元,这意味着我国68家大中型钢企白做四年半时间才能抵消铁矿石上涨所带来的不利因素。虽然钢企可以向下游转嫁成本,最终让消费者承担,但由于钢企原本就是高库存,要完全将铁矿石涨价新增的成本转嫁出去并不容易,一些效益较低的钢企难逃亏损的局面;全行业最终都将是为铁矿石供应商们“白打工”,甚至还要“倒贴钱”。
这种形势对于中国钢企是非常严峻的。不过,这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除非中国钢企甘愿沉沦,如果中国钢企能够奋力一搏,置之死地而后生未必就不是中国钢企的一条发展之路。因为只有在这种绝境之中,我们的钢企乃至政府部门才会痛下决心,采取果断措施开展自救,也只有如此,中国钢企才能绝处逢生,并最终实现我国钢企从做大到做强的转变。
首先是借此机会,加大钢铁行业的整合力度,该关闭的关闭,该重组的重组,淘汰落后产能。目前我国钢铁业实属“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作为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庞大的铁矿石进口数量不仅没有为我们赢得话语权,相反成了铁矿石价格上涨的推动因素。作为最大的钢铁出口国,在钢材的出口上又屡屡遭遇其他国家的反倾销。如今面对铁矿石涨价100%这种恶劣局面,淘汰落后产能是中国钢企必须作出的选择。如果任凭一些落后产能大量消耗铁矿石,中国钢企始终难以摆脱任人摆布的命运。
其次是借此机会狠抓企业管理,减少企业损耗,加强钢铁产业的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升级,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使中国钢企向着做强的目标迈进。
其三是借此机会积极向外寻找生存与发展的空间。一方面是向日本钢企学习,既做钢企,又做“矿商”,积极寻找与矿商们合作、投资的机会;另一方面是把钢厂开到矿区去,与矿商联合办厂,在国外生厂、在国外销售,减少长途运输成本。
其四是出击海运市场。铁矿石价格的上涨,海运费上涨是一个重要的推动因素。既然我国铁矿石进口量占世界铁矿石贸易量的75%;同时我国又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出口国,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钢企完全可以联合介入海运市场,占据一个有利的地位,做到“堤内损失堤外补”。
责任编辑:芯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