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9年10月初广西长洲水利枢纽发生滞航问题以来,交通运输部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协调各有关部门采取有力举措,疏导滞航船舶。10月22--24日,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局长宋德星受部领导委托,到长洲水利枢纽现场慰问船民。
在长洲水利枢纽,宋德星详细了解了船民的生活及运输情况。他对船民们说:“当地政府及交通系统各单位已经启动应急联动预案,请船民耐心等待,滞航问题马上会有所缓解。”随后,宋局长立即召开相关部门座谈会,协调缓解船舶滞航问题。
自今年9月份以来,由于珠江流域上游旱情严重,江河来水持续减少,致上游水库蓄水量不足,加上上游水利枢纽为了蓄水压咸补淡和保证发电等原因致使放水减少,造成长洲水利枢纽船闸下游引航道水位严重下降,部分满载船舶无法下航。而国庆长假后,需要往返珠江三角洲和港澳地区的物流迅速增多,因此从10月6日开始陆续有船舶滞航,10月12日,长洲水利枢纽滞航船舶达到949艘,滞留船员预计达8000多人,预计上游滞留货物量约160万吨。经各方协同努力,目前滞航船舶逐步减少,截止10月22日8时,滞航船舶尚有560艘(其中坝上209艘,坝下341艘)。
滞航事件发生处--长洲水利枢纽位于珠江航运干线的咽喉要道,今年前9个月过闸货运量达3395万吨,仅9月份的过闸船舶就达9801艘,完成过闸货运量527万吨,发生船舶滞航对当地航运业影响颇大。
滞航事件发生后,广西各级地方政府以及交通、港航、海事等部门各方迅速联动,采取积极措施,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启动了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从10月13日零时开始,已启动《长洲水利枢纽滞航应急联动I级预案》。期间,交通运输部珠江航务管理局及时与珠委、珠江防总多次沟通,协调加大放水力度和水电站放水时间;广西、广东海事部门加强上下游船舶签证管理,控制船舶急剧增长和集中堆积;及时发布水文和通航水深要求信息,让船民及时掌握通航水文动态;海事和广西港航部门加强现场巡逻和船舶管理,维护船舶通航和过闸秩序,保持船闸有条件通航,避免断航影响水系经济建设发展;公安消防部门调集消防船到现场,一旦发生险情随时施援;当地政府组织小型流动服务市场,把各种生活用品直接送到船头,改善船民生活。
据悉,广西航道部门加快下游“苍梧段龙圩水道”施工,经过一个月的奋战,已在21日进行了验收,预计25日左右可通航。该航道宽40米、在1200立方米每秒流量情况下航道水深可达2.3米,将大大缓解滞航情况。
目前,船舶滞航艘次的增加趋势得到了控制,保持了船闸的有条件畅通,确保了船民情绪的稳定,没有发生通航安全事故和治安事件。
10月23日,宋德星局长在相关部门参加的座谈会上指出,短时间内船舶滞航艘次可能会有一定的下降,并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未来的挑战还是比较严峻。他要求充分认识滞航事件的严重性和复杂性,进一步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工作积极性;加大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通航协调工作;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协作,形成合力。他强调,要增强信心,克服厌战情绪,发扬长期作战精神,在船员思想疏导、消防维稳方面尤其要加大宣传,加强工作,防止发生重大治安事件。
各有关部门表示,要分工协作,做好现场协调和服务工作,将通过建立流动的服务型菜市场,丰富文化生活等方式,保障船员生活需要,稳定船员情绪。
责任编辑:唐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