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秦藤供应链研究所
孙前进物流研究室
010-6543-6703 cnjpetr2009@126.com
冷链“关天”

    3月17,一颗“炸弹”轰然炸响在拥有3500万人口的三晋大地上。《中国经济时报》刊发的《山西疫苗乱象调查》,一石激起千层浪,使整个山西乃至全国都为之震惊——78个孩子“莫名致死或因病致残或因病受重大影响”。

    据《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王克勤对36个孩子家长的采访,这些受害者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发病前不久,均接种过疫苗。而山西省疾控中心专门负责防病信息的原信息科科长陈涛安也透露,从2006年以来,在山西境内出现了大量疫苗被高温暴露的情况。人们据此判断,这些孩子的或死或伤,可能与高温疫苗存在着联系。

    就在报道发出的同一天,山西有关部门紧急发表公告。卫生厅疾控处处长李贵表示,稿件所反映的问题早在2007年部分媒体就做过报道,引起了卫生部、山西省的高度重视。200811月卫生部组成调查组在山西调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曾对接种点库存疫苗抽取样品,委托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检验,检验结果均符合国家规定。

    人命关天。如今,关于山西疫苗事件,各种说法依然甚嚣尘上。

疫苗冷链到底有没有问题?

    山西疫苗的冷链基础设施建设怎么样?

    据了解,去年1023日,山西为全省80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配发疫苗运输车,这说明,山西的疫苗冷藏运输车并不缺乏。而在山西省疾控中心也建有专门存放疫苗的冷库。

    而在媒体的报道中,有这样的描述:山西省疾控中心物业科副科长卫军利说,2006年、2007年,他看到有人将成箱的疫苗从冷库搬到还没投入使用的疾控大楼一楼,拆开包装箱,在往疫苗盒上贴“山西疾控专用”的标签。尤其是夏天,大家穿着短裤,依然照常天天在闷热的大厅里贴标签。山西省疾控中心专职司机原江说:“那两年,他们不仅一直在疾控大楼一楼里贴标签,还有一个同样严重的问题,给全省各地运送疫苗的冷藏车制冷机一直坏着,没有维修过,夏天跑地区一趟,都变成闷罐车了。”

    为什么冷藏库不用、冷藏车不修?媒体报道说,20051228,山西省成立生物制品配送中心,田建国被任命为中心主任,该中心负责全省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的供应管理工作。其中,二类疫苗的具体经营工作交由北京华卫时代医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负责,并每年向中心缴纳380万元。据了解,华卫时代医药实际控股人为田建国。田建国为获取暴利,不按照疫苗的冷链规范进行操作。

    对于这篇报道,山西省卫生厅第一时间内在新华网发表声明表示,《中国经济时报》的报道严重失实。

    那么,山西疫苗的冷链状况到底怎么样?日前,本报记者拨打了田建国的手机,但都处于关机状态。此后,记者拨通了山西省疾控中心计划免疫科电话,而该部门负责人说,只有经过中心办公室郑主任的批准,才能接受记者的采访。

    随即记者连续两天拨打郑主任电话,始终处于无人接听状态。但当记者再试图拨通计划免疫科电话时,却一直无人接听。

    而当记者拨通了山西省运城市疾控中心生物质检科电话,表明身份后,对方非常警惕地说:“省里不都已经澄清事实了吗?怎么你们还问啊。我只是个干活的,领导让我干什么,我才干什么。我什么都不知道……你等领导回来再说吧。”

    半小时后,运城疾控中心生物质检科终于有人侧面回答了记者的提问。她说,报道中说有运城的病例,但她们并没有接到报告。这位负责人还介绍,运城市有4个专门存储疫苗的冷库,冷藏车也都有温度记录。运城的二类疫苗是由省疾控中心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的,交接时都有温度记录,交接时疫苗都是凉的。

    该负责人还表示,从市里配货到县乡也都没有问题,现在县里都有专门的冷库,村镇的接种点也都有统一配发的冰箱、冰柜。

    但该负责人对记者说的另一番话却很耐人寻味:“从运城市到村里的接种点,这一段的冷链我敢保证是没问题的。但我们市疾控中心并没有检测疫苗是否合格的能力——交货时虽然有温度的记录,却仅仅是一个记录而已。交到我们手里之前,我们并不知道省里是怎么操作的,这恐怕还得跟省里的领导沟通。”

    截至截稿时,记者终于拨通了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生物制品配送中心的电话,对方表示:“田建国早就不在这里了,原来其余的人也都调走了。我只是个新来的,对以前的事情一无所知。”

二类疫苗流通之殇

    媒体的报道刊登以后,引起了全国各地的强烈反响,为了避免引起过敏和不安,河南、广东、湖北等各省疾控中心纷纷向社会作出承诺:本省的疫苗冷链绝对不会出现问题。“事实上,一类疫苗的冷链系统已经非常成熟了。”国药物流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陈瑞春告诉记者,“我对山西的实际情况不是很了解,但在北京市场,完全不用为一类疫苗的冷链物流担心。”

    疫苗是一种非常脆弱的生物制品,如果没有严格的温控措施,从生产到注射,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出现问题。因此,国家对一类疫苗实行严格的统一收储和配送。

    作为一类疫苗统一配送商的负责人,陈瑞春向记者讲述了北京市场上一类疫苗从生产到注射的全过程:产品下线后,生产企业要留样品,然后由政府招标的物流企业把疫苗运往各区县的疾控中心,必要时还要运往村镇社区的注射点;区县疾控中心将再将疫苗运往接种点,而北京各县区接种点都拥有完善的冷藏设施。这其中,各个环节之间最容易出现冷链断点,因此交接时要有前面各环节的温控记录。但对此,目前没有一个成熟的数据支持,大部分温控记录还要靠手工完成。

    不过,对于二类疫苗的流通市场,陈瑞春显然不愿做过多的评价。而其他一些业内人士也都不约而同地不愿谈及二类疫苗的流通状况。一位不愿具名、从事多年疫苗流通工作的人士告诉记者,虽然一类疫苗的冷链物流体系比较完善,但二类疫苗的流通市场却非常混乱。

    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疫苗分为两类: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第二类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在2005年《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实施以前,所有的疫苗由政府统一收购、统一配送、统一接种,完全是一种政府行为,疫苗流通可以说进行得有条不紊。

    2005年以后,新颁布的《疫苗条例》规定,“疫苗生产企业可以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疫苗批发企业销售本企业生产的第二类疫苗。疫苗批发企业可以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其他疫苗批发企业销售第二类疫苗。”

    这一规定为二类疫苗的流通开了个口子,改变了统购统销的模式,打破了疾控机构的垄断地位,其根本目的是降低二类疫苗的价格,从而让百姓受益。“于是,有人从《疫苗条例》中看到了巨大的商机。二类疫苗从出厂到零售的差价很大,出厂价10元,零售可达30~50元,存在暴利。而2009年我国的二类疫苗的披签剂量达到了2.13亿剂。”这位不愿具名的人士说。

    为获取二类疫苗的暴利,不少企业,甚至接种点等都采取不合法的流通手段,其中就包括不使用冷藏车等。而对于疫苗流通中的这些问题,卫生和药监部门都表示,由于受各自职能限制,监管很不到位,处罚手段也有限。“更为可怕的是,二类疫苗甚至已经成为少数权力部门谋求暴利的工具。”该人士称,“仅仅靠一类疫苗的配送费用,只能维持疾控中心的正常运转,而二类疫苗的高额费用则可以大大提高疾控中心的利润。虽然山西有关部门在极力撇清自己跟高温疫苗的关系,但是我更倾向于相信《中国经济时报》的报道。因为,这件事情几年前我就已经有耳闻。”

看来如何能让疫苗流通更干净,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事实。

 

 

责任编辑:芯彤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双赢管理系统攻克冷链物流难题

中日物流合作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研究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