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秦藤供应链研究所
孙前进物流研究室
010-6543-6703 cnjpetr2009@126.com
[孙宏岭]保护耕地也是保护发展

1996年中国耕地总面积为1.3亿公顷,2006年底降为1.218亿公顷,10年净减少826.7万公顷。从长远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耕地减少的趋势仍不可扭转。同时土壤有机质含量的下降及水资源缺乏也在吞噬良田。

 

1.粮价上涨的耕田警钟

 

2008625是第18个全国“土地日”,宣传主题是“坚守耕地红线,节约集约用地,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新机制”。813,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的《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从保障粮食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出发,提出坚守1.2亿公顷耕地红线的目标,到2010年和2020年,全国耕地保有量分别保持在1.212亿公顷和1.203亿公顷。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安邦立国的基本保证,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不足,后备资源稀缺,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更为严重的是有限的耕地资源还在继续减少,人均耕地867平方米,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0%。目前13亿人口粮食消费量为5亿吨左右,而粮食产量近10年一直在4.3亿--5亿吨徘徊。根据国家统计局提出的中国小康水平粮食消费标准,到2010年人均粮食需求量应为420公斤,全国粮食需求总量为5.88亿吨;2030年人均粮食需求量应为440公斤,全国粮食需求总量为7.04亿吨。根据中国农业发展的状况,如果实施1996年中国政府发布的《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中确定的粮食95%的自给目标,到2010年和2030年需要耕地分别为1.216亿公顷和1.233亿公顷。如此看来,1.2亿公顷耕地是一个并不宽裕的数字。假如粮食生产技术没有大的突破,即使保住1.2亿公顷耕地,也难以保证95%的自给率。1.2亿公顷红线是没有退路的坚守,否则极有可能造成占世界人口总数1/5的中国人闹粮荒。

 

2.守住耕地红线质疑

 

扩大粮食供应,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护和改良这种不可替代的稀缺资源,就等于保护和加强粮食产业的根基和生命,耕地又是这种根基和生命的基础。但是,保护耕地是一件天大的事,而保住耕地又是一件天大的难事。中国曾一次次设定耕地总量红线,却又一次次的失守红线。1996年的第二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曾确定,2000年的耕地保有量为1.293亿公顷,2010年的耕地保有量要控制在1.266亿公顷,刚到2000年全国耕地保有量减少到1.282亿公顷,较设置的红线少了109万公顷。2001年,国家又把2005年要保住1.28亿公顷耕地的目标作为“十五”计划的目标,结果到2005年全国耕地只剩下1.22亿公顷。根据2006年土地变更调查,到20061031中国的耕地面积为1.218亿公顷,比2005年又少了26.67万公顷。中国耕地尽管一而再,再而三设置红线,但每年还是以几百万亩甚上千万亩的减少。以“开发区热”、“房地产热”和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为典型的经济过热和失衡现象是造成耕地大量流失的主要原因。而耕地失控又是造成经济过热和盲目投资的主要因素之一,更为严重的是在一些政府官员用地扩张的冲动至今不减。东北地区是中国粮食主产区,经济相对落后,振兴东北老工业区项目需要用地;黄淮海地区是粮食主产区,也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中部崛起的经济发展需要用地;开发大西北项目也需占用耕地;修铁路、房地产开发、生态退耕、风沙侵蚀、震灾等。面对这些,1.2亿公顷耕地守得住吗?

 

3.节约集约用地,坚守耕地红线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明确了土地利用的主要任务:一是保护和合理利用农田。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严格落实补充耕地的法定义务,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提高农田综合利用效益。二是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三是协调土地利用和生态建设。四是统筹区域土地利用。五是完善规划保障措施。“1.2亿公顷红线坚决不能突破”不仅要管到2010年,还要管到2020年甚至更长时间。2004年底,专项调查结果表明,全国城镇规划范围内共有闲置土地7.19万公顷,空闲土地5.48万公顷,批而未供土地13.56万公顷,三类土地总量近26.67万公顷,相当于当时城镇建设用地总量的7.8%。坚守1.2亿公顷耕地保有量的另一项措施是非农建设用地“占一补一”的落实。根据中国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必须“占一补一”,实现耕地占补平衡。2005年全国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30.67万公顷,较当年建设占用和灾毁耕地多出了4.11万公顷。全国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的潜力1 340万公顷。在资金方面,“取之于土,用之于土”的农业耕地开发资金近年不断增加。同时,要加快建立土地违法问责制,其核心是建立共同责任人机制,签字人要负责,没签字的“一把手”也要负责。解决政府领导主观上“狠”不起来、管理上“松”、查处上“软”的问题。提高全社会的土地国情、国策、国法意识,切实增强节约集约用地的责任感和紧迫感。1.2亿公耕地红线,正在“逼迫”人们走向科学发展、科学用地,也“逼迫”各地政府进一步采取措施,管好用好宝贵稀缺的土地资源。按照“管住总量、严控增量、盘活存量、节约集约”的原则充分利用闲置土地,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保障必要的建设用地。

 

4.复垦开发、海外屯田,开拓国内外粮食生产资源

 

复垦开发、海外屯田是保住红线耕地,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

 

4.1复耕开发、先补后占确保红线耕地

 

20089月国土资源部下发通知,从2009年起,除国家重大工程可以暂缓外,非农用占地全面实行“先补后占”,并要求各地加强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作,因自然灾害损毁的耕地,一般在一年内恢复利用,保证耕地总量不减。

 

中国现虽有1.218亿公顷耕地,但真正优质的耕地不到30%,70%的耕地为中低产田。理论上的1 333.3万公顷耕地后备资源,受光热水土条件的限制,只有大约533.5万公顷可作为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来补充耕地。5.12汶川大地震后,四川、甘肃、陕西大量耕地被毁,而且灾民临时安置、永久安置、废弃建筑物堆放及灾区重建等都需要占用耕地,加之其他洪涝灾害等造成的灾毁耕地,使2009年保护耕地任务更艰巨,补充耕地压力更大。

 

针对中国长期建设用地占而不补、占多补少、占优补劣的突出问题,在新建项目审批前,必须先将足额耕地资源储备进行补充并由用地单位出资开垦。在东北地区及黄淮海地区,实施高产基本农田示范工程和打造粮食产能核心区,以提高粮食产量替代补充耕地;在水土资源丰富地区,实施土地整理开发重大工程,打造粮食战略后备产区;西部地区,加大平坝和缓坡耕地的整理力度。按照国土资源部的总体规划,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有计划地推进缓坡、丘陵、盐碱地、荒草地等未利用土地的开发。对工矿废弃地进行复垦开发,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按照“谁复垦、谁受益”的原则,鼓励社会资源参与土地复垦。灾区毁耕土地,由援助地区或国家出资进行整理复垦,安置灾民的同时开展复垦开发工作。以保护中国人赖以生存的耕地不再减少。

 

4.2开拓国际资源,提高粮食综合供应能力

 

鼓励农业海外投资,支持农业企业在海外投资、收购、租赁土地进行农业生产。将全球粮价飙涨作为对外农业经济技术合作的契机,帮助别国提高粮食产量就等于间接增加本国粮食供给,是两国双赢造福人类之举。中国海外屯田应有以下目标:粮食返销国内,提高中国粮食供应能力;供应东道国市场,中国输出农业劳动力;粮食销往国际市场,为全球粮食供给做贡献。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海外屯田目标,如果东道国是中国的近邻或接壤,而且粮食自给有余,国际物流费用较低,粮食返销国内市场;如果东道国与中国远隔重洋,返销国内物流费用高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粮食出口国,粮食在东道国自给有余的前提下可销往第三国,为全球粮食供给做出贡献,缓解世界粮食市场压力。海外屯田还可为中国输出的农村劳动力创造高收入的就业机会和施展才干的天地。除非洲外,东南亚、俄罗斯、中亚、南美洲等都有潜在的可耕地资源和合作伙伴。

 

政府鼓励和组织内资企业“走出去”,由国家财政出资设立专项基金,以投资补助、贴息等形式,支持国内企业开拓国际资源,建立稳定可靠的进口粮食保障体系。初期可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若干家企业作为试点,支持方式包括提供运费补贴,对生产、物流设施等固定资产投资提供适当补贴和流动资金贴息贷款,实施不违背世贸组织规定的双边贸易优惠补贴等。国内企业可先参股当地农业企业生产粮食或租赁、承包耕地或有偿开发可耕荒地进行种植粮食,在当地进行粮食采购、租赁或建造码头、粮库等粮食物流基础设施,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鼓励和支持国内粮食加工企业在国外建厂或车间。

 

责任编辑:麦唛

中日物流合作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研究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修班
  • 第二届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师资研修班

    (2021年05月30日--06月04日)

  • 日本物流与供应链20讲(2020年第一期)

    (2020年11月21日始)

  • 北京秦藤物流沙龙
  • 关于发起举办“北京秦藤中日物流沙龙”的通告
  • 中日物流论坛
  • 中日商贸往来与物流体系建设研讨会

    (2016年03月27日)

  • 中日经贸关系发展与自贸区建设研讨会

    (2014年01月18日)

  • 中日经济往来与物流发展研讨会

    (2013年04月02日)

  • 中日经济交流与物流发展研讨会

    (2012年05月12日)

  • 中日冷链物流论坛
  • 第二届中日冷链物流国际论坛(2021)

         ---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及其技术设备

    (2021年10月29日--31日)

  • 第一届中日冷链物流发展国际论坛

         ---农产品 · 食品冷链物流与生活品质

    (2019年07月06--07日)

  • 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究论坛
  • 第一届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究国际论坛

           ---供应链研究与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2021年04月16--18日)

  • 中日农产品流通论坛
  • 第一届中日农产品流通国际论坛(2021)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及其技术设备

    (2021年08月00--0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