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秦藤供应链研究所
孙前进物流研究室
010-6543-6703 cnjpetr2009@126.com
大力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物流产业

    学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有感丁俊发。

   中国1978年从日本引进物流这一概念以来,已走过了近三十年的路程。各国物流业的发展历史证明,现代物流业是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与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是与一个国家的工业化水平、信息化水平协调一致的。中国的现代物流业经过近20年的准备与起步,从“九五”开始,特别是进入“十五”以后,有了较快的发展。可以这样讲,中国的现代物流业已迈过起步期,进入快速发展期,现代物流业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在这个《规划纲要》中,破天荒第一次把现代物流业单列一节,第四篇“加快发展服务业”中的第十六章第二节“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将载入史册,成为中国物流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一、为什么把现代物流业列入服务业,列入生产性服务业?

   人类在生产与再生产过程,或者说人类的经济活动中,主要是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参与这四个环节的人可以归纳成两类,一是生产者,二是消费者。没有生产也就没有消费,没有消费也就无需生产。但生产也好,消费也好,都必须有满足生产的服务与满足消费的服务,面向生产者的服务业叫生产性服务业,满足消费者的服务业叫消费性服务业。长期以来,中国实行计划经济,满足生产都是按计划执行,所以一提服务业,都认为是为老百姓服务的行业,生产性服务业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这次《规划纲要》中提的是“拓展生产性服务业”与 “丰富消费性服务业”,是十分有针对性的。生产性服务业是指为第一、二、三产业的实物生产和服务生产提供服务的产业。我们可以把生产区分为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和服务业生产,农业生产产出农产品,工业生产产出工业品,服务业生产产出服务产品。无论是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和服务业生产,都需要外购服务作为生产要素投入本企业的生产过程,这些外购服务就构成服务性生产资料。在国际上,一般把50%以上产品用于生产的服务部门称为生产性服务业,50以上产品用于消费的服务部门称为消费性服务业。也就是说,一些服务产品既服务于生产也服务于消费。在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在整个服务业的比重要超过60,其发展速度也明显快于消费性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保险、物流、运输、信息、商务服务发展最快。1980--2004年,全球服务贸易规模从3600亿美元扩大到21000亿美元,增长了近5倍,增长的主要是生产性服务业。上海悟出了这一趋势,2003年率先提出重点发展与制造业相关的“3+5”生产性服务业,即3个重点专业性服务业(汽车服务、工程装备配套服务、工业信息服务)和5个公共性服务业(技术服务、现代物流、工业房地产、工业咨询服务和其它工业服务)。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发达国家纷纷将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而自己迅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从而获取经济控制力。许多国际性大城市,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从高度集中的制造业模式向高度集中的生产性服务业模式转变,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国际大都市的一个标志性产业。现代物流业是一个主要为生产者服务的产业,根据物流术语国家标准,其定义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物流的实际运作,人们可以明确看到这一点。但需要说明的是,现代物流业也为消费者服务,城市里为千家万户进行的消费品配送就属于这一类。

二、“物流业”意味着什么,为什么物流业前要加一个“现代”?

  在中国物流界,长期以来有一个争论,一派认为物流是一种经济运作模式,是一种方法论,不可能成为一种产业。如果它是一种产业,那是一种什么产业呢?它的边界在哪里,如何投入产出,它与其它产业将是一种什么关系呢?就像运筹学一样,不可能出现一个运筹产业。另一派认为,物流是一个产业,是一种复合型产业或叫聚合型产业。我在《正确认识物流、物流产业、物流管理等基本概念》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物流产业是物流资源产业化而形成的一种复合型或聚合型产业,物流资源有运输、仓储、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平台等。运输又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这些资源产业化就形成了运输业、仓储业、装卸业、包装业、加工配送业、物流信息业等等。这些资源分散在多个领域,包括制造业、农业、流通业等等。把产业化的物流资源加以整合,就形成了一种新的物流服务业。这是一种复合型产业,也可以叫聚合型产业,因为所有产业的物流资源不是简单的叠加,通过优化整合,可以起到1+1>2的功效。” 在国际上,已实实在在地形成了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物流服务业,形成了一种空间点线面布局与一体化服务功能相结合的产业,形成了面向所有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物流市场,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都在发挥作用。《规划纲要》明确“现代物流业”是对这一争论的一个结论。为什么要加“现代”,主要是与传统物流加以区分。我们知道,传统物流讲的是物品在空间与时间上的位移,达到这一目的靠运输与仓储。在传统物流模式下,运输与仓储都是分割的,单功能的。而现代物流有四个基本的特征,一是以物流资源的优化整合为手段,实现多功能一体化运作;二是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支撑,实现全程信息化;三是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出现,成为专业化物流服务提供商;四是全球物流市场的形成,物流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全球经济稳定发展的有力支撑。

三、现代物流业为什么要“大力发展”?

  在第十六章“拓展生产性服务业”中共有五节,第一节“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第二节“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第三节“有序发展金融服务业”,第四节“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第五节“规范发展商务服务业”。在这里,每一节的定语是不一样的。大家都十分明白汉语中“大力发展”的含义。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有两个基本的原因:第一,中国经济发展一个很大的问题,也是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就是落后的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经营带来成本太高、效率太低、竞争力太弱,而物流的落后是一个重要方面。根据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对2005年中国社会物流统计公报,物流总成本与GDP的比例为18.6,这一比例高于发达国家一倍。虽这与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有关,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物流业落后于发达国家20~30年。第二,现代物流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在发达国家发展很快,2005年中国的物流业增加值已占整个GDP的6.7,占服务业全部增加值的16.5%,但还不够,要实现中国物流业的跨越式发展只有“大力发展”,而不能按部就班地慢慢走。这里我想指出一点,《规划纲要》把现代物流业与交通运输业是分开的,这二者不能划等号。有的人主张交通运输业就是物流业,没有必要加以区分,我认为是不对的。也有人主张交通运输业+信息化=现代物流业,我认为也不妥。应该肯定,交通运输业是现代物流业的基础,离开了交通运输业就谈不上现代物流业,但把交通运输业等同于现代物流业,把交通运输企业等同于物流企业都是错误的。《物流企业分类标准与评估指标》国家标准已把中国物流企业分成三个类型,一是运输型物流企业,二是仓储型物流企业,三是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我认为是科学的,符合中国当前的客观现实。

四、“十一五”中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在《规划纲要》中明确了四项任务:第一,“推广现代物流管理技术,促进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实现企业物流采购、生产组织、产品销售和再生资源回收的系列化运作。”这里实际上讲的是企业物流,讲成千上万的中国传统制造企业、流通企业面对物流发展的大潮流怎么办?首先是理念转换,“促进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打破“大而全”、“小而全”的商业运作模式;其次是管理创新,“推广现代物流管理技术”;最后是实施企业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与回收物流的系列化运作,这实际上就是供应链管理,对企业物流进行流程再造,进行一场物流变革。第二,“培育专业化物流企业,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这里讲的是物流企业,要“培育”,要“积极发展”。讲到第三方物流,人们必然会问,有第一方、第二方吗?为什么要叫第三方?这的确不能回避,国际上通行把专业物流企业叫3PL,即第三方物流。主要是指供需双方以外的物流服务提供商,这里的供需双方,就是第一方与第二方。供需双方可能是生产企业与流通企业,生产企业自营物流称第一方物流,流通企业自营物流叫第二方物流。但供需双方可能都是生产企业,或都是流通企业,所以有人主张不要去人为地把一方、二方物流固定化、公式化。第一方、第二方、第三方物流是一个客观存在,国际上也出现第四方物流,即专门提供物流解决方案与管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即物流服务提供商在中国发展的历史很短,与跨国物流公司相比,资金量小,功能单一,信息化程度低。所以各级政府必须“培育”,必须“积极发展”。第三,“建立物流标准化体系,加强物流新技术开发利用,推进物流信息化”。这实际上讲的是中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三大技术支撑。一是标准化,二是信息化,三是物流技术现代化。物流要实施多功能、一体化运作,要实施跨区域、跨国界的高速运转,必须标准化,没有标准化就等于在高速路上处处有路障,血液在人体内流动不畅。信息化是不言而喻的,没有信息化就根本谈不上物流的现代化,信息网络技术是现代物流业的生命线。对物流标准化、信息化的看法比较好统一,对物流业有无高科技则分歧很大。有些人就认为物流业中根本没有高科技,没有什么先进技术可以开发,我认为这就大错而特错了。物流是一种先进生产力,物流业的水平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国家综合科技水平的高低。物流学是一个综合学科,涉及到管理学、工程学、信息科学等等。物流技术与装备涉及到先进运载工具与运载方式,特别是多式联运、集装箱与厢式半挂车、集装箱智能化、快递服务等;涉及到信息网络技术,特别是RFID;涉及到第三代港口与无纸通关;涉及到配送中心的机械化、自动化技术;也涉及到冷链物流、绿色物流、静脉物流、精益物流等新的领域。第四,“加强物流基础设施整合,建设大型物流枢纽,发展区域性物流中心。”这一条讲的是物流业的空间布局与功能特性。提出了四大概念:(1)物流基础设施;(2)物流基础设施整合;(3)大型物流枢纽;(4)区域性物流中心。什么是物流基础设施?我认为包括五大运输方式中的重大设施,特别是铁路、公路、万吨级以上泊位、航空港、火车与集装箱大型编组站、油气管道等;也包括区域性物流中心(园区)、公共配送中心、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等。对于物流基础设施必须实施国内外资金的多元化投入,并采取积极的财税、土地、价格等政策。为什么要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整合,有三大原因,一是物流的先进性本身,讲的就是资源整合,功能整合;二是目前中国物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约束就是体制,条块分割、部门分割、地区封锁,所以必须打破部门与行政区划的束缚,讲大流通,讲大物流,讲大市场,全国一盘棋,形成合力;三是一讲到物流基础设施就都去上新项目,其实首先要充分利用与改造存量资源,在此基础上实施优化整合,不足的再新建。 “建设大型物流枢纽”,就是告诉我们在中国现代物流业发展中,要注意线的延长、面的扩大,更要注意物流节点,特别是大型物流节点的建设,包括国际航运中心、大型航空港、大型火车与集装箱编组站等。能称得上大型物流枢纽的,一般都是沿海重要港口、内陆的交通枢纽城市。 “发展区域性物流中心”,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要根据国家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促进中部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形成合理的区域性物流发展格局。比如长三角的物流发展必须以上海为中心,中部必须以武汉、郑州为中心,不能每个城市都想当物流中心,这样的结果等于无中心。二是这里的“物流中心”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可以泛指一个中心城市,也可以指由若干个大型物流园区(中心、基地)组成的集群式区域性物流中心。我一直主张不要以面积的大小去区分基地、园区、中心,实际上在空间布局与功能配备上是一个事物、不同叫法而已。当然国内外也有把一个企业叫物流中心或把物流企业的一个设施叫物流中心的。

五、为什么要把“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写进“十一五”规划纲要?

  这里涉及到一个在发展现代物流业过程中政府的作为问题。综观发达国家物流业的发展,政府推动是一个成功经验,特别是德国、日本、韩国等。中国目前处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关键时期,要实现中国物流业的跨越式发展,必须实施政府推动。政府推动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进行总体规划。目前发改委正依据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制定全国“十一五”物流专项规划,提出指导性意见,引导全国物流业的健康、快速、全面发展。政府推动的目的是创造一种有利于物流发展的环境,并不是去代替企业运作物流。鉴于物流业是一个跨部门的复合型产业,国务院已决定成立由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13个部委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组成的全国物流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协调处理物流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全国各省市也都成立了协调机构,出台了物流规划与有关政策。目前要做的工作是扎扎实实地向前推进,特别是在人才培养、市场准入、物流标准、财税政策、土地管理、交通规费、配送车辆进城、快速通关、物流市场规范、货运代理等方面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有利于企业物流改造,有利于第三方物流发展,有利于全国物流总格局的形成。中国现代物流业的前景阳光灿烂,中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我们这一代物流人肩负着历史的重任。  

 

资料来源:中国物流与采购网

网址:http://news.chinawuliu.com.cn/xsyj/200604/24/130091.shtml

责任编辑:芯彤

上一篇:构建区域现代产业体系的路径与政策选择

下一篇:没有了

中日物流合作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研究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修班
  • 第二届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师资研修班

    (2021年05月30日--06月04日)

  • 日本物流与供应链20讲(2020年第一期)

    (2020年11月21日始)

  • 北京秦藤物流沙龙
  • 关于发起举办“北京秦藤中日物流沙龙”的通告
  • 中日物流论坛
  • 中日商贸往来与物流体系建设研讨会

    (2016年03月27日)

  • 中日经贸关系发展与自贸区建设研讨会

    (2014年01月18日)

  • 中日经济往来与物流发展研讨会

    (2013年04月02日)

  • 中日经济交流与物流发展研讨会

    (2012年05月12日)

  • 中日冷链物流论坛
  • 第二届中日冷链物流国际论坛(2021)

         ---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及其技术设备

    (2021年10月29日--31日)

  • 第一届中日冷链物流发展国际论坛

         ---农产品 · 食品冷链物流与生活品质

    (2019年07月06--07日)

  • 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究论坛
  • 第一届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究国际论坛

           ---供应链研究与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2021年04月16--18日)

  • 中日农产品流通论坛
  • 第一届中日农产品流通国际论坛(2021)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及其技术设备

    (2021年08月00--0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