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3日从APEC港口服务网络港口发展大会获悉,在新形势下,深圳港口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做大做强,积极参与供应链合作分工,逐步建立以港口为核心的供应链服务体系,从而实现港口的持续发展,为此,深圳港将继续与香港港保持紧密合作,共同打造优势互补的区域供应链服务体系。
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时代,许多行业正经历着企业合并、收购以及战略联盟等变革。随着船公司和货主的实力增强,港口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港口已不再像过去那样具有较强的自然垄断力,为了应对海运业的重大变革,港口间的合作显得尤为必要。
据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副主任马智勇介绍,以深圳与香港的港口为例,作为同一区域的港口间合作极大地促进了各自的发展,增强了整体的竞争力,并逐步形成了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发展态势。
他介绍说,合作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资本合作紧密,深圳四大集装箱码头公司中香港港口企业的持股比例高达65%;
第二,企业经营管理理念一致,表现为深圳几大码头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绝大部分从香港港口企业委派而来,由此决定了深港两地港口的管理模式及经营理念的一致性,管理团队的融合与交流顺畅;
第三,业务合作顺畅、协调,在区域内基本实现了差异化发展:深圳最初从承接香港散杂货和空箱业务的转移开始,发展到目前以出口重箱、进口空箱为主,香港目前则以进口重箱、出口配载空箱为主。对于货值高、交货时间要求高的货物,货主一般选择香港港,而运输成本对产品成本影响较为敏感的货物,货主则一般选择深圳港。从节假日分工来看,由于内地工人加班成本较低,周末深圳航班较多,而周一到周五香港航线密度较大。从组织机构来看,由于香港在金融、贸易、信息、自由港政策方面的优势,华南地区总部一般设在香港,但主要行使决策职能,操作总部则设在深圳。
第四,政府间港口管理部门的合作密切,从港口规划到水上支持保障系统建设等方面均能够充分进行协调,有效整合和利用双方的管理资源。
马智勇强调说,事实证明,两港的合作既发挥了香港金融及自由港等政策优势,又利用了内地土地资源及人力成本优势,有效降低了香港港口企业的经营成本,从而巩固了香港的国际航运中心地位,增强了香港港口的国际竞争力,同时也促进和带动了深圳港的发展,为珠三角企业提供了优质的港口供应链服务。
马智勇最后说,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和金融危机的影响,港口企业融入供应链管理体系已是大势所趋,深圳港口企业只有加强与供应链管理企业的业务合作,提升供应链管理水平,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港口物流服务供应链,才能提升国际竞争力以及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地位。
责任编辑:唐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