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煤七十三工程处是一家伴随着共和国成长起来的国家建筑一级施工企业,专业从事工业厂房、矿井地面建筑等工程。而第三项目部曾先后转战河南、山西、内蒙古等地区,为我国的煤炭建设事业发挥了极大的作用。特别是进驻我国最大的1200万吨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准格尔露天煤矿施工以来,该项目部依靠科学管理、精心施工,创下了多项施工纪录。更重要的是在近50年的发展历程中,许许多多的管理者百炼成钢,现任项目部经理赵一民就是其中之一。
“来到内蒙古,一天二两土,白天吃不够,晚上还得补”。1990年5月,赵一民带领他的团队一进驻工地,就遭到了这样的“际遇”……风沙弥漫、荒草四野,再加上道路不畅、缺水、缺电、施工设备不齐全等问题,严重困扰着每一个“参战者”。那时的他作为一名普通的施工管理者,不仅要负责生产,还要每天驱车往返400多公里到外地进行物资采购。艰苦的生产、生活环境,让许多人打起了“退堂鼓”,而他却在这个环境中咬紧牙关,练就了一身能吃苦、善战斗、懂经营、会管理的硬本领,他也从普通的管理者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经营管理者。
上任伊始,正赶上建筑市场的低迷期。他深知,赢得工期就能赢取市场的主动权,能不能干好,关系到企业能否立足。为了承揽工程,不知有多少个夜晚,他独自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良策;不知有多少个曙光初现的黎明,他苦苦思索项目招投标、项目进度和施工组织协调。
2009年在建设唐公塔装车站时,作为项目经理的他在工期紧、任务量大的情况下,果断地提出了“不讲客观条件,保质保量倒排工期,确保完成任务”的经营理念,在全体干部职工中形成了“等不得的责任感、坐不住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观念。在质量管理上,精益求精、奉献精品,不仅实现了质量安全双达标,而且保证了工程的正常交付使用。他严格按照管理职责,明确分工并落实到部门和个人,以高标准、严要求、科学组织,文明施工,为企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信誉和经济效益。
在项目部我们看到:各办公室的醒目位置张贴着不同的工作标准、行为准则、企业理念、施工进度、创建文明工地目标规划和党员活动等内容,这些措施营造了企业的生机和活力,而他也以忘我的工作热情和奉献精神,在塞北的这块土地上唱响了创业者之歌。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建筑企业在“僧多粥少”的局面下面临巨大的压力,中煤七十三工程处也同样如此。在这种情况下,惟有工程创优才能创立品牌。
在罐子沟二期300万吨洗煤厂工程施工过程中,他对项目部领导班子明确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党建工作“四个”工作目标,层层分解总体进度和分项工程,认真分析研究制约施工的因素,通过精细化施工和精细化管理,层层签定承包责任书,按照“规范操作、样板引路、上下工序、连接互保,体系保障”的管理模式,以“三控制、一协调”为核心,强化质量三检,确保各道工序准确无误转接,保证了工程整体质量的全面提升。
作为第三项目部总负责人,多少年来,在他承揽的所有工程项目中,无论项目大小、施工难易程度,他对每一个项目都明确提出“开工创优、竣工必优”的经营建设理念。为了保证工程质量,他严格要求施工用材,从源头上控制,实行程序化管理,严格材料进场检验,为工程创优打下了基础。
他坚持方案先行,要求每个分项工程、每道工序施工前,必须有科学有效的技术交底,明确重点和难点,由技术人员向作业队做好技术交底。并设立了专职安全、质量监督员,对工程每道工序和重要部位进行全程监督。通过全面推行安全质量达标创优,以先建样板为基础确保工程创优。同时对分项、分部工程全面落实监督制度,重点加强对易发生工程质量的工序进行检查,作到“五定”即定责任、定落实、定时间、定措施、定检查等措施,有效保证了工程质量。截至目前,第三项目部在内蒙古完成的所有工程项目,工期和质量全部符合业主要求,并受到公司和地方质监部门的好评,他本人也多次荣获地方、公司、处级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和优秀项目经理等光荣称号。
赵一民做人真诚直率,做事干净利落,是一名典型的中原汉子。在未来的征程中,他将一如既往,带领干部职工不辱使命,用行动演绎建筑业最美的人生。
责任编辑:芯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