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日报报道:
丁俊发,原国家国内贸易局副局长,现为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副会长。
推动信用消费促进消费升级
信用消费是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消费形态。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信用消费已经非常成熟。比如通过银行卡的直接消费额占整个消费总额的比例,美国已达到81%,欧洲为64%,拉丁美洲是42%,而我国仅约为3%(主要还是借记卡消费)。在发达国家,个人消费信贷总额一般占银行信贷总额的20%--30%(美国花旗银行占到60%),而我国却不足1%。
信用消费在我国还有很多方面亟待突破:
第一,我认为我国人民的生活已基本进入小康,人均GDP超过800美元,住房消费已具备条件,并逐步进入高峰期;小轿车的消费也已开始。所以,启动消费信贷不能动摇。
第二,发展信用消费的关键是建立个人信用制度,进行全民信用教育。市场经济是法律经济,也是信用经济,诚实守信是中国人的美德,在整个市场变换关系中,必须讲信用观念,守市场秩序。要建立信用评估机构,对每个人的资信状况进行科学、准确的信用风险评级,建立个人信用档案,并实行跨银行联网查询,还要解决信用监管、信用风险与信用惩罚等问题,使个人信用成为第二身份证。建议各中心城市率先起步,建立个人信用制度。
第三,要引导居民转变消费观念。适度负债消费是市场经济下消费者的正常行为,可以鼓励中青年率先进入。
第四,在建立个人信用制度的条件下,要简化住房、购车等消费信贷的手续,方便消费者。要扩大消费信贷的范围。在发达国家,许多商品与服务都可以参与消费信贷,这需要银行与商家的密切配合。
第五,“十五”期间,必须把消费信贷的重点放在住房与汽车这两个主要品种上。住宅建设是国民经济发展中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一方面住房需求很大,但另一方面目前商品房存量过大,所以必须加快消费信贷的发展。
对于家庭轿车消费,虽然目前有许多制约因素,如车价较高、道路与停车场地拥挤等等。但不可否定的是,城镇家庭对轿车的需求越来越强烈。预计2005--2010年我国将出现一个私人购车高峰。为了配合这一情况,汽车的消费信贷要继续完善,加快发展。
拓展服务消费满足精神需求
从贫困到温饱,又从温饱到小康,人们的消费需求除了食物和其他物品以外,还对各种服务消费提出了日益迫切的需求,其中包括教育、医疗、旅游、饮食、电讯、家政、中介、社会保险等服务。今后中国已到了必须逐步提供这种服务消费的阶段。
教育消费 近十年来,占一户家庭全年消费性支出比例最高的就是教育消费。据测算,由于教育支出的增长,使1999年消费性支出比重上升0.5个百分点。但就是这种上升比例,我们与国际相比还差距很大,比如我国1999年高等教育入学率为10.5%,到2010年才能达到15%;而全世界的平均水平在1995年就已达到16.2%。所以我国消费容量很大。现在中国学生大量到外国去,但同时我们也可以努力开辟外国学生到中国来的市场。还有,教育不能光由国家来办,也可以民办。形成多元化投资教育事业的格局,才能使教育消费更趋于合理化。
旅游消费 当前中国的国内、国际旅游业已进入发展最快、最好的产业化时期,是中国经济发展中新的经济增长点。据预测,2001年入境旅游者将超过9000万人次,外汇收入将达180亿美元,国内旅游接待7.6亿人次,旅游收入3500亿元人民币,旅游总收入将超过5000亿元人民币大关。中国将从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发展。
医疗保健消费 当代人对健康的追求促使医疗保健消费快速增长。另外,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很快,老年人的医疗保健消费也快速上升。
电信服务消费 通讯工具、电脑进家庭,也是新的消费周期的标志之一,特别是城市更加明显。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通信消费市场孕育着巨大的潜力,必须积极开发。
餐饮服务消费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的发展,以及假日经济的兴起,餐饮业、美容美发业、沐浴业等服务消费快速发展。随着消费观念的变化,人们在外就餐的机会将增加,1999年,全国人均在外就餐为256元,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
家政服务消费 国外实践证明,人均国民收入达到800美元--1000美元时,是家庭服务业的发展期。我国已初步迈入小康,为了提高生活质量,家庭劳务社会化已成为一种广泛的需求,保姆、小时工、家庭装饰、家庭病房、家庭医生、家教、送药、接送孩子、搬家、收旧货、节日宴席等开始进入千家万户。
扩大租赁业务刺激居民消费
中国已经到了可以启动租赁消费的时期,这一是因为人民生活基本进入小康;二是因为国外已有成功的经验;三是因为我国加入WTO也需要启动租赁消费。到目前为止,全国实物租赁企业已有上千家,从写字楼、住房、汽车、建筑工程机械、农机、办公设备到图书、音像制品、花卉、幼儿用品等等,但其发展还不够快。我认为中国的租赁消费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突破:
第一,写字楼租赁。除了一些大公司、大集团必须要有自己的办公楼以外,非生产型中小企业一般应走租用办公用房之路,写字楼进行统一标准化物业管理。
第二,住房租赁。城市居民从过去不拥有住房,到在房改中想自我拥有住房,这是可以理解。但我认为,城镇居民不一定都走这条路,也可以走租用住房的路,因为今后人才流动将成为家常便饭,住房是不可能从一地带到另一地的。
第三,汽车租赁。许多发达国家,50%的汽车是通过租赁销售,许多人并不拥有汽车,但通过租赁拥有汽车的使用权。今后会开车的人越来越多,但能拥有汽车的人还是少数,解决这一矛盾的最好办法,就是汽车租赁消费。美国最大的汽车租赁公司拥有汽车50万辆,这在中国简直不可思议。汽车租赁在各大城市连锁经营,非常方便消费者。
第四,大型设备租赁,包括工程机械、农用机械等。有些设备一时急用或季节性使用,采用租赁比自己购买要经济得多。
第五,电脑租赁。家用电器属耐用消费品,一般家庭自我购买较普遍,但电脑更新快,租比买更合理。
第六,音像制品与图书租赁。这在各地发展很快,也已列入社区服务业。
责任编辑:博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