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秦藤供应链研究所
孙前进物流研究室
010-6543-6703 cnjpetr2009@126.com
[王德荣]发挥区位优势服务全国发展

 

   2009年5月18日,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德荣研究员认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不是上海的航运中心,而是充分发挥上海的区位优势以及经济拉动、辐射能力,为长三角、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经济发展服务的国际航运中心。其建设也不仅仅是上海的事,而应全国一盘棋,共同打造上海国际航运中心。


  王德荣表示,随着中国逐渐融入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这一热潮,大进大出的贸易形态,已成必然。此外,中国作为航运大国,外贸运输90%以上要通过海运完成。而上海作为经济总量占全国半壁江山的整个长江流域的门户,其突出的区位优势必然决定了它作为国际航运中心地位的确立。从目前长江流域的外贸物资进出口情况来看,上海市外贸物资(除大宗散货外)几乎100%通过上海口岸进出口;浙江近60%、江苏40%的外贸物资走上海口岸,长江中上游地区也有近60%的货物通过长江三角洲口岸,其中上海占二分之一强。


  作为最早提出“优化运输结构、转变运输增长方式”的专家,王德荣于1991年就率队来沪完成了《长三角地区综合运输规划研究》。在这份由当时国家计委与世界银行合作的研究项目中,王德荣等中方科研人员提出了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设想,以及以上海港口群为龙头、浙江江苏为两翼、长江港口群为纵深的组团模式。


  “当时,上海还提出了在发展物流业的基础上,大力打造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理念。”作为物流专家的王德荣表示,事实上,国际金融、贸易、经济等中心大多脱胎于国际航运中心,而世界上的航运中心均是以面向海洋、航运业发达的国际大都市作为依托。他说,十多年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就:目前世界前20位的大集装箱班轮公司全部入驻上海。2008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达到5.8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800万标准箱,排名分别位居世界第一和第二。


  王德荣认为,建设国际航运中心,不光是货物的进出,还要有良好的航运服务。比如,作为老牌的国际航运中心的伦敦,几乎见不到货轮的影子,但是它仍拥有全球最大的航运交易量。上海在加强硬实力建设的同时,更要加强加快软实力建设,走出目前航运服务大多集中在船代、货代等附加值较低的下游企业的境况,在船舶融资、海事保险等航运高端服务业领域以及航运指数期货、运费期权等航运价格衍生品领域有所作为,从而使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既具有国际货物集散和中转功能,也具有国际航运交易和服务功能。

 

责任编辑:琳琅
中日物流合作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研究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