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滨海经济发展对物流的发展地位、功能与作用和水平提出了综合要求,必须全方位考虑滨海物流发展问题,确立与经济发展水平与质量提升相适应的物流发展战略。
1.物流总体发展战略目标
以滨海新区物流发展地位所需要的物流发展能力与水平建设为基本战略,积极参与区域物流组织和服务市场分工与竞争,建立与滨海新区物流地位相称,具有区域、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体系,推动滨海物流由传统管理方式为主向物流供应链管理升级,适应制造业和流通业现代化对物流服务和供应链管理的需求,加快物流业的现代化进程,支撑经济发展。
2.物流体系建设战略
(1)物流体系框架。根据滨海新区经济发展对物流的需求,其物流体系应包括物流的需求与供给关系、物流运作载体、物流运作功能和社会物流执行主体四个部分。
(2)物流体系建设战略。根据物流体系框架,滨海新区物流体系建设应围绕满足其国际、国内和滨海辐射区域范围物流组织与服务功能的需要进行,物流体系的发展战略是建设国际物流、区域物流和开发区物流三大系统。
3.物流产业发展战略
以现代物流体系建设作为滨海新区物流产业发展的基本战略,要在物流体系的四个构成要素层面,即物流业执行主体、物流服务功能、物流运作载体、物流产业发展环境等明确产业发展战略,支撑物流体系战略的实施。
(1)物流业发展主体战略。加快物流业执行主体的发展,形成强有力的推进物流业发展的主体系统结构。包括培育物流技术应用与服务企业主体,理顺并完善政府管理体制与机制,组建具有符合物流市场发育需要的行业协会组织。
(2)物流服务功能战略。从符合物流服务发展规律的角度,完善物流企业系统服务功能,形成以供应链管理企业为核心的、具备国际、国内、开发区服务能力的滨海新区物流服务企业系统。推进物流服务的社会化,完善社会物流系统的服务功能,为制造业和流通业企业利用社会物流服务系统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3)物流运作载体战略。科学和合理规划、布局各种类型的物流基础设施,构建物流组织与服务载体,加强与天津市其他物流载体的衔接与配套,满足物流社会化服务和专业化企业运作的需要;提高物流技术装备水平,加快物流信息化进程,满足滨海新区物流发展对现代化装备的需要,以及开展供应链管理对信息管理手段与环境的需求。
(4)物流产业发展环境战略。一是政策环境。要尽快形成实施国家相关物流政策的环境条件和制定具有滨海新区自身特点和需要的相关发展政策,营造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二是运营效率环境。加快国际及区域物流管理与运营制度创新,进一步简化、优化通关环境,打破地区之间的封锁和行业壁垒,营造物流业发展的运营效率环境。
4.物流业协调发展战略
(1)协调发展的内容。根据滨海新区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需要,解决物流发展地位战略、物流体系建设战略和物流产业发展战略之间的关系,实现三者的协调发展。从三个方面的关系出发,协调发展的基本内涵是:以开发区在国际、国内区域的物流发展定位为核心,确立物流体系的建设与发展方向,并按照建立完整的物流发展体系需要,推进物流产业的各个领域的合理发展。
(2)协调发展战略。按照物流业协调发展的内涵,滨海新区推进物流业协调发展应围绕把滨海建设成在我国北方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物流枢纽的物流发展地位战略,在建立完整物流体系的基本原则下,实现物流产业领域有重点地突破和发展。一是培育供应链企业。在供应链服务企业培育上取得突破,通过积极吸引国际知名现代物流企业和供应链服务企业落户滨海,为承接跨国供应链服务转移、区域物流服务做好准备,供应链企业服务与运作条件。二是建立高效能物流设施系统。在具有国际、国内区域物流服务基础设施系统建设上获得更大发展,建立以港口、空港为龙头,由多种运输方式构成,具备高效率和低成本服务特征的物流体系。三是构建示范性产业配送系统。以提高开发区内部物流效率,以及提高区域物流服务发展动力为目标,以服务于滨海新区制造业和流通业为宗旨,建立高效率、低成本产业配送服务系统。
责任编辑:紫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