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秦藤供应链研究所
孙前进物流研究室
010-6543-6703 cnjpetr2009@126.com
[赵启兰]物流规划中的需求与潜在需求分析(下)

()物流需求的空间

 

  物流需求的空间是指在同一时间段,不同局部区域物流需求的空间分布,即按照物流需求的空间分布来分析物流需求量的大小。这一指标将影响区域物流规划中区域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的合理布局。

 

  ()物流需求的结构

 

  物流需求的结构是指各种物流需求之间的比率,主要有区域内的各种物流需求比率和区域内与区域间的物流需求比率。区域内的各种物流需求比率指区域内各类工商企业、事业单位和消费者对社会化物流服务的需求结构。可以用不同物流需求主体对社会化物流需求量的比例来描述。这一分析结果,将影响着区域物流规划中的物流服务功}能、服务规模的定位。

 

  ()物流需求的层次

 

  物流需求的层次按其提供的服务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也:就是初级层次,只向需求方提供仓储、存货管理、发送、运输和分拨;第二层次,除提供第一层次的服务外还可以参与订货处理、采购和生产计划;第三层次,除提供第一、二层次的服务外,还可帮助实现生产控制、质量控制和信息通信系统。这一指标将影响到区域物流规划中对物:流服务的定位。

 

三、区域物流需求量的相关指标

 

  根据物流的环节来分析区域物流需求量,这样我们将物流量分为物流需求中的运输量、仓储量、配送量、流通加工量等指标。

 

  ()物流需求中的运输量

 

  物流活动的核心内容是货物运输,货运量的规模从一个角度可以反映出物流的规模。是显示区域物流发生量的一个指标,其指标为区域内与[区域间的货物运输量,表现为三方面:一是伴随着本地区的产品销往外埠,出现的区域间货物运输量,包括[整车运输量和零担运输量;二是伴随着外埠的产品销往本地区产生的区域间运输量;三是以本地区为中转基地,第三地之间的区域货物运输量。其中前两项指标直接与区域内批发市场的规模有关,重点在大型批发市场。即年交易额在亿元以上的批发市场。同时还应分析各种运输方式下货物运输量的比例。这一数据对区域物流规划中物流方式的规划直接相关。主要指标有:民航货运量、公路货运量、水路货运量、铁路货运量以及集装箱运量在总货运中的比例。这几个比例可以反映出各种物流方式物流量是否失衡,这是在区域物流规划中应关注的一个重要指标。在规划中可以按照各种物流运输方式的特点协调其主要服务类型、合理规划和布局各种物流运输方式、以达到各种物流运输体系的协调与共同发展,共同构筑起适应新经济要求的高效率的物流运输体系。

 

  ()物流需求中的仓储量

 

    物流是一个综合概念,是由各个不同环节组成的,因此仅用货运量一个指标难以反映出物流总量规模。因此,在区域物流规划中还应分析物流需求中的仓储量,即社会经济活动对仓储的需求量,这一指标可用仓库容积和仓库占地面积表示。它决定了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对仓库的需求量以及它们的规模。

 

  ()物流需求中的配送量

 

    在进行区域物流规划时,不管是面对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用品的配送,还是面对企事业单位的配送都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在确定不同类型的配送中心的规模时,必须对配送量进行详细的分析。物流需求中的配送量与许多因素有关,因此在分析这一指标时应首先分析城市化水平与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

 

    城市城市化水平可用城市化人口比例即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较高的城市化水平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平均增长速度,城市居民购买力增强,多样化、个性化和高度化的生活需求逐步显现,带动了城市居民生活所需小商品配送量的增长。这一指标将影响着城市内的商品配送量的大小。城市内的商品配送量是由城市内的物流中心到用户之间的商品运输量,具有小批量、多品种和高频率的特点。

 

  其次,应分析该区域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这一指标并不是衡量物流需求量中配送量的直接指标,但是,这一指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区域物流规划中城市配送量的大小,影响着配送中心的数量与功能定位。因此,在区域物流规划中应通过分析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及其变化趋势,反映出消费市场对物流需求量中的配送量的需求及其趋势。

 

  ()物流需求中的流通加工量

 

  流通加工量是物流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物流服务的一个重要的增值环节。在区域物流规划中同样也要对流通加工量进行分析,但是这一物流需求量在目前情况下是比较难进行分析的,因为目前缺乏有关这方面的数据。

 

  ()物流需求的结构

 

  主要指标有:区域内城市居民的社会化物流需求量占全社会(区域)的物流需求的比率;区域内各类批发市场的运行产生的物流需求量占全社会(区域)物流需求量的比率;区域内生产企业对社会物流需求量占全社会(区域)物流需求量的比率;区域内各类商业企业的运行产生的物流需求量占全社会(区域)的物流需求量的比率。区域内与区域外的物流需求比率:指区域内物流需求总量与区域外的物流需求总量(主要指物流需求源与物流产生源均在区域之外,在区域内要进行中转的物流需求量)的比率。分析这一指标对区域物流规划中对物流服务设施的需求类型和数量有直接的关系。

 

  ()物流需求量的变化趋势

 

  通过以上几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对目前区域经济对物流需求量的大小有明确的界定,但在进行区域物流规划时还应分析这些物流需求量的变化趋势,这样才能客观地反映出社会经济活动在一定时期内对物流的需求,使以此为依据所做出的物流规划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

 

  在分析物流需求量的变化趋势及其潜在的物流需求时,主要应分析该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经济的发展规模和水平直接影响着区域内的物流需求量。首先,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化分工趋势更为显著,目前仍属于工业企业的企业内物流将逐步转化为社会需求,这一转化速度和比率与GDP直接相关;其次,随着经济的增长和人均收入的提高,消费者的需求会发生变化,从单纯的商品需求向服务需求转化,从而使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经济增长和人均收入达一定水平时,消费物流服务的需求即可出现,随后不断增长。也就是说,物流需求与GDP之间存在正向关系。区域的GDP增加,物流需求扩大;GDP降低,物流需求也随之缩减少。

 

四、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首先,物流需求分析是区域物流规划中的一个关键问题,由于物流服务的多样性、物流需求主体的广泛性和物流需求的潜在性,因此,对物流需求的分析应是多层面的;其次,物流需求分析包括物流需求的数量、时间、空间、结构和层次等;再次,物流量应从物流需求的运输量、仓储量、配送量、流通加工量等方面进行多层次定量分析;最后,物流需求分析是一个复杂问题。但是,以上这些指标基本可以反映目前与未来一段时期,在一定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下,物流需求量的大小与变化趋势,为区域物流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

 

 

责任编辑:紫藤

 

中日物流合作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研究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