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秦藤供应链研究所
孙前进物流研究室
010-6543-6703 cnjpetr2009@126.com
电子支付:政策破茧 商机诱人

如果你想参观上海世博园,不用着急,掏出手机,在世博园门口的刷卡机上停留几秒钟,只听“滴”的一声,信息录入完成,门栅开启,顺利放行。这就是在上海世博会上首次应用的手机支付;如果你有多张信用卡和银行卡需要进行资金周转,不必奔波于各家银行门店,坐在家中,轻点鼠标,使用电子支付,就能实现在银行间的资金流动。

 

  这些场景不再是对未来生活的幻想,借助于电子信息技术的进步,传统的支付方式———现金交易和银行卡现场交易的方式被改变了。电子支付和手机支付已经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人们可以远程消费,其便捷、安全的特点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喜爱,也因此焕发了产业春天。

 

  分析人士指出,目前电子支付领域急需破解两大“政策瓶颈”。一是将要推行的超级网银是否会对电子支付产业构成更多的政策支持,何时颁发电子支付企业牌照;二是在手机支付领域,迅速培育用户是行业得到切实发展的关键。

 

  超级网银:为电子支付预留发展空间

 

  据媒体报道,央行第二代支付系统将于今年8月上线,该系统被称为“超级网银”。

 

  “超级网银”的构想源于2009122日召开的第二代支付系统暨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建设的电视会议上央行副行长苏宁的表态。苏宁表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改革继续深入,金融市场日益完善,支付方式不断创新,这对中央银行的支付清算服务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的要求。鉴于此,人民银行决定,抓紧建设更加统一、安全、高效的第二代支付系统和ACS系统,为进一步提高中央银行履职能力提供强有力的基础设施服务,有效满足社会经济的支付需求,促进金融机构改善经营管理,支持经济金融又好又快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超级网银”的首批十多家试点商业银行中不包括第三方支付组织,这被外界解读为第三方支付将被洗牌。而更多的专家和电子支付企业认为,第二代支付系统的升级有助于统一网银标准,增强支付能力,恰恰给依托银行网上支付系统的第三方支付组织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支付宝CEO彭蕾表示:“我们不认为央行二代网银系统的推出是对市场的损害。相反,我们认为,央行二代网银的升级会对国内电子支付的发展带来又一次飞跃,对规范以及优化国内支付环境、提升用户体验的意义巨大,也将为完善电子商务基础服务,推动国内在线消费的发展带来重大的影响。”

 

  快钱CEO关国光认为,在此次网银互联系统的规划筹建过程中,实际上已为第三方支付公司的接入做好了充分准备,体现出央行对第三方支付公司作为现代支付体系有效补充的认可和支持。

 

  国企民营 央行表态一视同仁

 

  中移动参股浦发银行剑指手机支付,中国银联联手paypal进军跨境支付市场。今年以来,电子支付市场的迅猛发展和巨大潜力开始吸引了国有资本的关注。

 

  然而,在电子支付市场,嗅觉灵敏的民营资本早已经占据了行业领先地位。易观国际200912月发布的《中国电子支付市场蓝皮书》显示,中国电子支付市场经过10年的发展,年度交易规模已经接近6000亿元,成为中国金融支付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行业前几名均为民营公司。按照这一井喷趋势,两年内其交易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

 

  考虑到商业银行的国有资本背景,在这场竞争中,是否会受到央行监管层方面的优待呢?对此,央行明确表示,将“一视同仁”。例如,对于中移动等国资巨鳄的加入,央行支付结算司司长欧阳卫民明确表示,无论是电信业,还是银行业,在中国都带有行业垄断的色彩,其行业分工如同“井水”与“河水”一样分明。跨行业经营必须得到主管部门的行政许可和规范管理。欧阳卫民还提醒业界,电信企业注资银行,始终与银行是一种投资入股的关系。这并不意味着电信企业因此就具有直接从事某种金融业务的身份或者便利。从事支付业务的主体,必须是一个支付组织,与其背后的出资主体等应在业务、资金、经营活动等方面划清界限。

 

  央行对民营电子支付企业的积极态度,被业界理解成积极推进颁发电子支付牌照。另据消息人士透露,首批电子支付牌照将在2010年内推出。一旦获得牌照,电子支付企业纳入超级网银的时间就指日可待。

 

  互联网分析机构正望咨询分析师吕伯望认为,在第三方支付领域,不论是国有资本还是民营资本面临的政策环境并没有太大区别。“事实上,互联网一直是民营资本占主导的领域,国家对这一领域的发展也一直采取支持和鼓励的政策。”

 

  吕伯望认为,央行在对第三方支付管理的上述表态给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决定第三方支付组织能否获得牌照,不是看其是否具有金融业背景,也不是看其背后的出资方是国资还是民营资本,关键是看支付组织本身的规范程度。

 

  手机支付迎来井喷式增长

 

  业内预计,在三大运营商及中国银联的推动下,2010年将会是国内手机支付井喷式增长的开始。到2012年,国内将有超过3亿移动用户使用手机支付业务,市场规模接近1500亿元。

 

  东兴证券研究员王玉泉认为,在移动运营商的全力推动下,我国基于SIM卡的手机支付市场将出现井喷增长。以运营商为主导、银行和第三方辅助的业务模式将成为未来市场的特点。

 

  2008年,中国移动选取湖南和广东推广移动支付业务,目前湖南移动手机钱包是国内试点中功能最完善的项目。在湖南省的长沙、株洲、湘潭、郴州四个城市,湖南移动的手机钱包项目已经由原来移动公司内部试用向社会公众推广,安装手机钱包POS机逐渐扩展到公交车、彩票、图书等领域,消费账户包括话费账户、中间账户、银行卡账户。在湖南省政府的引导下,湖南移动还与湖南银联结成了较为稳固的合作关系。

 

  按照目前湖南移动的移动支付利润分配模式,产业链各方主要从手续费中获得利益,手续费为交易金额的0.8%。具体来说,发卡行将获得手续费的60%,湖南移动获得手续费的15%,湖南银联15%,终端投资方10%

 

  目前,中国移动正在全国推广手机支付的相关业务,其现场支付还是采用代收费的方式,与银行卡绑定的支付业务尚未推出,可以在星巴克等店铺以及上海世博会场馆内刷手机消费。

 

  此前中国联通也发布了首个基于3G网络的增值服务,即基于非接触式通信(NFC)技术的手机支付业务,用户可以通过购买内置NFC芯片的联通3G手机及购买NFC手机挂坠等来实现手机支付。

 

  在电信运营商大举跑马圈地的同时,中国银联在积极寻找支付结合手机的机会。318日,中国银联宣布,公司新一代手机支付业务已经进入大规模试点阶段,试点地区扩展至上海、山东、宁波、湖南、四川、深圳等六省市。中国银联有关负责人称,目前中国最大的手机现场支付商户群已经在银行卡产业内初步形成,2010年底前商户数量预计达10万家。

 

  如果巨大的银行卡市场被启动,这将是我国手机支付市场快速发展的另一大推动力。

 

  王玉泉认为,“我国累计发行的银行卡已经超过20亿张,其中仅信用卡就达到1.75亿张。但是这么巨大的发卡量,我国支持刷卡的受理环境一直跟不上,这是银联开始大力拓展手机支付的动力。”

 

  期待国有民营携手共进

 

  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不约而同地对电子支付市场投以极大的关注。有观点认为,国有资本将凭借其垄断的业务背景、雄厚的资本背景,对民营资本形成挤出效应。但实际上,电子商务是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得最紧密的产物,其作为新事物的蓬勃生机完全能够消化国有与民营资本的对立。因此,应该跳出非白即黑的二元思维,在电子支付领域实现国民共进。

 

  首先,从政府层面看,业界最担心的是政府层面针对民营资本设置政策门槛,从而发生行业洗牌。事实上,央行宣布对国内第三方支付企业进行登记备案制度,同时在超级网银的设置中也为电子支付企业预留接口,这些做法显示出央行对民营资本采取的是一种积极观察和鼓励的政策。

 

  其次,从市场层面看,决定电子支付组织获得牌照的关键,不在于其是否具有金融业背景,也不在于其背后的出资方是国资还是民营资本,关键是看支付组织本身的规范程度,能否为用户提供安全、可靠、便捷的资金支付工具。

 

  第三,引入国有资本之后,能够保证行业的有序竞争。国有资本的加入甚至有望在电子支付市场扮演稳定器的角色。在相关监管政策没有正式出台前,价格战成为部分中小电子支付企业争夺市场的主要手段。对此,银联旗下从事网上支付业务的子公司CHINAPAY支付服务部经理鲁轶华明确表示,银联不会打价格战,也不会单纯地以价格手段去和其他机构竞争。

 

  值得注意的是,国有资本的介入使监管部门意识到电子支付市场的前景和重要性。如果说,过去7年内,电子支付市场从默默无闻发展为小打小闹的初级阶段,电子支付缺乏相关部门的重视;现在,国有资本的加入使电子支付行业更加受到决策层的重视,监管机构的相关管理办法有望加速出台。这是第三方支付的领军企业一直盼望的消息。

 

  可以说,电子支付作为未来电子商务时代重要基础设施的地位已经得到一致认可,而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的良性竞争无疑将为这一基础设施的完善创造更好的环境。因此可以预计,国有资本稳健的特点和民营企业在创新和市场反应速度上的优势将共同推动行业的良性发展。

 

  RF-SIM标准厂商最先抢得蛋糕

 

  业内人士认为,整个移动支付产业价值链较长,起主导作用的电信运营商受益最为明显。而从产业发展过程而言,特别是在中国移动主推RF-SIM技术标准的情况下,RF-SIM技术标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会最先受益。

 

  中国移动力推RF-SIM

 

  考虑到中国移动希望主导移动支付产业的规划,其选择的RF-SIM技术标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将会最先受益。

 

  目前,国内上市公司已经在RF-SIM领域形成了产业链。比如,国民技术公司主要涉及芯片设计与制造,长电科技负责芯片封装,SIM卡程序开发、卡基封装主要由东信和平、恒宝股份等公司完成。

 

  430日挂牌当天就成为两市第一高价股的国民技术一直为市场所看好。中国移动采用国民技术基于RF-SIM卡的移动支付方案于2009年底试商用,并开始在湖南、重庆等地大规模建网推广。知情人士透露,国民技术目前对RF-SIM的芯片组和解决方案层面为中国移动独家供应商,而中国移动为了打破垄断,也引进了另外两家解决方案提供商,但其专利技术仍源于国民技术。

 

  中国移动相关人士介绍,在硬件产品采购方案上,基本确立了用户RF-SIM卡与传统SIM卡采购类似,即由分公司按照SIM卡“统谈分签”的采购流程进行采购,POS机具采购则由采购中心、数据部牵头,确定入围厂家和产品型号、指导价,分公司自行采购,因此一些厂商会受益于开展移动支付的地域优势。

 

  RF-SIM卡处于产业链中部,中国移动目前只选取了东信和平、上海柯斯和武汉天喻三家公司。日信证券研究员李志中指出,东信和平目前占据了中国移动RF-SIM卡近70%的市场份额,将是SIM卡厂商中的最大受益者。

 

  而在其后的RF-SIM卡封装,国内只有两家公司具备实力,分别是长电科技和中电智能卡。长电科技在RF-SIM卡业务一直与国民技术合作,并占据70%以上的份额,可以满足中国移动千万级RF-SIM卡的订单需求。

 

  读写设备产业竞争激烈

 

  根据中国移动的计划,未来2-3年,中国移动将在商户、学校、地铁、公交等系统安装100万台读写器(RF-POS),实现初期网络建设初步成型,以每台机器2000元的市场价计算,市场规模在20亿元左右。

 

  但业内人士提示,提供读写器的公司主要有南天信息、证通电子、新大陆、拓维信息、高阳科技及中钞信用卡产业公司等6家公司,行业竞争激烈。此外,移动支付涉及到商户、公交、地铁等多个部门和产业,如果多个部门利益无法达成一致,以及RF-SIM卡成本无法进一步下降,这将会成为移动支付产业发展的障碍。

 

  群雄逐鹿移动支付市场

 

  面对移动支付市场巨大的市场蛋糕,电信运营商携3G网络优势快速切入,这使得支付行业的中国银联、银行网银等各方倍感压力,各方都在加紧谋划如何在新的产业链中获得掌控力。移动支付自身各种技术标准的存在,更是加剧了这种竞争。

 

  工信部欲定标准

 

  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长代晓慧日前透露,工信部科技司和通信发展司正在积极协调,开展小额手机支付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工作,并组织有关机构和专家筹备下一步的标准制定工作。

 

  业内人士介绍,按照支付地点远近,支付技术可以分为近距离支付和远距离支付。远距离支付和网络支付类似,只是前者是通过手机实现,由电信运营商主导,而后者是通过银行卡进行,由银行主导。

 

  联合证券研究员卢山认为,当前谈及移动支付时,其实大部分指的是近距离支付,这也是业内公认最有可能出现高速增长的应用领域。

 

  在近距离支付领域,当前国际上有三种主流技术标准:NFCSIMPASSRF-SIM。目前看来,中国移动已经选择了RF-SIM,并试图建立由自己主导的移动支付产业链。据了解,中国移动已经与国民技术签订了独家合作协议,其主导产业链的野心十分明显。而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由于在技术标准、资金实力等方面的局面,则是各种标准全面开花的模式,估计只有在国家标准出台之后,才会选定自己的战略。

 

  中国银联加快推进

 

  在电信运营商大力推进其移动支付战略之时,中国银联已对这一领域觊觎良久,双方标准之争也将白热化。

 

  就在中国移动参股浦发银行之后不久,中国银联就宣布,进一步扩大其手机支付业务的试点地区至上海、山东等六个省市。

 

  “中国移动等电信运营商在手机支付领域的大手笔投入,已经让中国银联坐不住了。”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对于用户而言,用哪家的手机支付业务可能不会太关心,他更关心的是用户体验,即通过手机可以方便地实现缴纳水电、乘坐公交等日常支付。”

 

  目前中国银联采用的是智能SD卡,将具有非接触功能的IC卡芯片作为支付信息的安全载体,并将银行卡和电子钱包信息存储在该芯片中,完全绕开了电信运营商的网络通道。但其弊端也较为明显,需要和手机厂商谈判,将芯片植入其手机中,这样费时费力,且成本高昂。

 

正是考虑到这些问题,银联与联通携手在上海推出银联卡手机支付商用试点,并将加速推动新一代手机支付在全国的推广应用。此前,中国银联与中国联通已经在湖南长沙展开了智能卡手机支付业务,这意味着双方在手机支付领域的合作进一步紧密。

 

 

责任编辑:紫藤

 

中日物流合作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研究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修班
  • 第二届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师资研修班

    (2021年05月30日--06月04日)

  • 日本物流与供应链20讲(2020年第一期)

    (2020年11月21日始)

  • 北京秦藤物流沙龙
  • 关于发起举办“北京秦藤中日物流沙龙”的通告
  • 中日物流论坛
  • 中日商贸往来与物流体系建设研讨会

    (2016年03月27日)

  • 中日经贸关系发展与自贸区建设研讨会

    (2014年01月18日)

  • 中日经济往来与物流发展研讨会

    (2013年04月02日)

  • 中日经济交流与物流发展研讨会

    (2012年05月12日)

  • 中日冷链物流论坛
  • 第二届中日冷链物流国际论坛(2021)

         ---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及其技术设备

    (2021年10月29日--31日)

  • 第一届中日冷链物流发展国际论坛

         ---农产品 · 食品冷链物流与生活品质

    (2019年07月06--07日)

  • 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究论坛
  • 第一届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究国际论坛

           ---供应链研究与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2021年04月16--18日)

  • 中日农产品流通论坛
  • 第一届中日农产品流通国际论坛(2021)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及其技术设备

    (2021年08月00--0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