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考证物流在国家经济中价值量化的主要研究指标,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物流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最近,有很多学者对能否用中美两国各自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来反映这两个国家物流成本的真实差距进行了讨论研究。中美物流成本占GDP比重之差,既有物流管理水平方面的原因,又有产业结构方面的原因,并且我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向发达国家靠拢,在很大程度上还要取决于产业结构的变化。
GDP比重的比较
国内外物流发展的经验表明,物流发展与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和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美国是现代物流业的发源地,经过几十年时间的发展,美国物流已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其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自1991年以来基本保持在10%左右,其运输成本基本上维持在当年GDP的6%左右,这说明美国运输市场已经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美国物流系统的效率的提高今后主要借助于其存货管理效率的提高。2001年,美国经济进入衰退期,加上通货紧缩的影响,物流市场需求减少,使得美国物流成本大幅下降,其占GDP的比重也连续大幅降低。
1991年至2002年,我国全社会物流成本从5182亿元扩张到21985亿元,增长了3.2倍,年均递增14%。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缓慢下降,从24%下降到21%左右。其中,运输成本占GDP的比重下降较为明显,从13.3%下降到10.1%;其次是库存成本,所占比重从7.5%下降到6.9%;这反映出我国物流业效率在逐步提高。从增长趋势来看,管理成本增加较快,2002年比1991年增长了5倍,年均递增17.7%;其次是保管成本增长了3.5倍,年均递增14.6%;运输成本增长2.7倍,年均递增12.6%。2003年的“SARS”对我国物流业产生了较大影响,物流成本大幅提高。从物流成本构成上看,运输、库存、管理成本平均达到52.6%、31.8%和15.6%。
我国物流成本总体水平仍然偏高,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与美国等物流业发达的国家相比要高出8~10个百分点。
通过以上比较可以看出,中美两国的经济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其物流发展水平差异也较大。采用标杆管理法[或基准管理法(Benchmark Management)]--引用美国的物流成本占GDP的比例来评判我国总体的物流发展水平,需要以两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作比较来进行分析。这其中,两国产业结构对物流成本占GDP的比例有重要影响。
GDP 比重的影响
物流成本的构成中,运输库存成本可以占到85%,可以说物流成本高,运输库存成本就高,反之亦然。从各产业对物流服务的需求来讲,第二产业中的制造业采掘业等提供的都是实物形态的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离不开运输仓储,第二产业对运输仓储的需求较大,投入也比其他产业高,它的物流成本支出相对较大。相反,第三产业的产值创造主要来自无形的服务,第三产业以服务为主,对物流的依赖程度少,物流投入低,物流成本支出少,与产值相比,物流成本只占很少的比例,所以第三产业的物流成本产值比是很小的。
这显著说明,不同的产业对物流的需求程度不同,产业中行业的性质决定其对物流的需求度,实物型行业的物流成本大于服务性行业。假设两个国家的物流发展水平相当,但这两个国家的产业构成不同,一个以工业为主,另一个以服务业为主,那么在计算物流成本占GDP比重的时候,以工业为主的国家的比重将会大于以服务业国家。在比较两国物流成本占GDP时,产业结构是一个不可不考虑的因素。
我们引入投入产出理论中的产业直接消耗系数来客观的加以说明。直接消耗系数等于该行业总产量分别除以直接消耗的各行业产品量,表示某一个行业单位产量产出需要直接消耗各行业产品和服务的数量。它反映该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直接的技术经济联系和直接依赖关系。
对运输仓储的消耗由多至少则依次是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在投入产出理论中,每个行业对自身的消耗都比较大,因而运输仓储业对运输仓储业的直接消耗系数较大也是必然的,但不能因此说第三产业对物流消耗最大,因为运输仓储行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只占很少份额,如中国1997年的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仅占GDP的5.1%,而且它的消耗系数并没有比第二产业高出很多,它产生的物流成本只占总的物流成本的一个小份额。除运输仓储外,第二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总体来说与第三产业差别较大。
我们采用加权平均法可以计算出各产业的平均直接消耗系数分别为0.023689和0.013073,由此可以看出,第二产业对仓储运输业的平均直接消耗系数几乎是第三产业的两倍,这从数据上客观的证明了不同产业对物流的需求是不同的,第二产业对物流的需求大,物流成本的支出也就大于第三产业。这样也就证明了产业结构对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的影响,第二产业占主导的国家的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必然大于以第三产业为主的国家,即使两国物流发展水平不同,物流成本占GDP比重中也必然有一部分比例是由于产业结构的因素引起的。
中美两国的产业结构差异是巨大的,中国处于工业化中期,而美国是第三产业为主导的国家。
中国现今GDP构成第二产业占到50%以上,第三产业仅占30%左右,而美国从90年代开始第三产业已经占到GDP的75%。第二产业的物流直接消耗大于第三产业,以消耗大的产业为主的国家将产生较大的物流成本,所以中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高于美国,除了物流成本管理水平落后外,产业结构起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同时,美国80年代开始的产业结构性调整,形成了新的产业结构,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在GDP的构成中占更大的比例,这也是美国物流成本占GDP比重从80年代下降的另外一个因素。
GDP比重的合适比例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到产业结构是影响物流成本占GDP比重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如何通过与美国这个物流业已基本达到完全竞争的市场对比得到适合我国物流成本占GDP比重的合适比例呢?为此我们引入物流成本产业结构因素公式可知,物流成本占GDP比重这个指标是由三次产业的物流成本贡献率加权平均构成的。各产业的物流成本贡献率主要由这个产业产值占GDP百分比和产业物流成本需求系数决定。而产业物流总值与产业物流成本支出成正比。由此可以从2000年我国农业品、工业品、第三产业物流总值分别占全社会物流总值的比例:5.65%、83.25%、11.10%,得出2000年我国GDP构成,即:第一产业16.4%,第二产业50.2%,第三产业33.4%。所以可得出2000年中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21.2%。
这几个系数的数值也证明了物流服务的消耗由多至少依次是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的论断。
物流成本需求系数与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并无关系,由此我们可以改变三次产业占GDP的比例而计算在此比例下物流成本占GDP的合适比重。
从1991年3月开始到2001年1月,美国经济持续增长,选取2000年美国的物流水平数据与中国比较,即融合了经济增长对美国物流业的促进因素,又避免了由于经济开始衰退和通货紧缩使得物流成本下降所造成的影响。
假设我国2000年的各产业结构已达到美国2000年的水平,即农业产值占2%,工业产值占26%,第三产业产值占72%,可以得出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14.29%。而美国2000年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10.2%,排除统计口径方面的因素,这两个数值之间的差值就是两国物流成本管理水平的差距。
在相同的产业结构下,比较两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才更为合理。在这个前提下,讨论如何通过改善物流成本管理水平,优化物流资源配置,完善物流设施设备建设来降低我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责任编辑:紫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