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秦藤供应链研究所
孙前进物流研究室
010-6543-6703 cnjpetr2009@126.com
[王冬梅]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一、东北老工业基地与东南沿海地区所有制结构比较

 

  20世纪90年代东北地区出现经济衰退之后,就开始进行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经历十多年的改革和调整,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得到了一定改善,国有经济与集体经济在东北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但是其主体地位并未从根本上动摇。国有经济的比重还是过高,达到70%以上,在全国处在最高位。东北地区的民营企业发展与全国,尤其是沿海地区相比。在数量、规模、对地方GDP和财政的贡献以及吸纳就业上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固定费产投资比较

 

  东北地区近几年非国有投资增长呈现加速发展的势头,但仍然落后于东南沿海城市。东北三省政府为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大扶持力度,辽宁省制定了《辽宁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措施》42条,吉林省制定了《吉林省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10条,黑龙江省也出台了很多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优惠措施。几年来辽宁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较快,而吉林和黑龙江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还较缓慢,到2006年辽宁的非国有投资在整个固定资产投资中占69%,吉林为60.52%,黑龙江为41.6%,而江苏达到了70.85%,浙江71.56%,福建58.52%,东北地区的非国有投资还落后于东南沿海。

 

  ()非公有制企业数量比较

 

  2005年,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增加值,分别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3%、63%和86%,高于全国17.327.330.3个百分点。2006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非公有制企业中,规模以上企业只占全省非公有制企业总数的12%、2%和3%,而浙江省这一比例是25%。就东北地区内部而言,发展也不平衡,辽宁省非公有制经济处于领先地位,其非公有制经济总量等于或大于吉林、黑龙江两省之和。

 

  ()利用外资比较

 

  东北三省实际利用外资虽然发展迅速,但占全国的比重仍然偏低。2006年,东北三省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国的比重为12.2%,不及广东或山东一个省。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省分别占全国的8.6%、1.1%和2.5%。东北三省利用外资最多的是辽宁,实际利用外资额约占东北三省的60%左右,而吉林、黑龙江的份额相对较低。全球500家大跨国公司有400多家在中国都有投资,但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地区,只有48家进入东北,仅占进入中国总数的6.08%,远远落后于东南沿海地区。

 

  ()就业结构比较

 

  到目前,东北地区国有和集体经济单位从业人员高于沿海发达地区,2004年在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的就业人数辽宁为120.86万人,吉林66.99万人,黑龙江94.92万人。而东南沿海地区就业结构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的就业人数江苏为94.62万人,浙江32.25万人,福建8.53万人,远远低于东北地区。再看三资企业的就业人员,辽宁为44.01万人,吉林7.12万人,黑龙江8.08万人,三省合计占全国的4.09%。而江苏174.01万人,浙江114.51万人,福建45.66万人,三省合计占全国的30%。

 

  ()民营大企业分布状况比较

 

  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地区,其中仅浙江一省就占了183家,远远高出其他区域。2004年人选1000家大企业的非国有企业在各省的分布:辽宁8家,吉林3家,黑龙江l家。而山东为65家,浙江54家,江苏53家。东北地区民营大企业家数远不及东南沿海地区。

 

二、所有制结构差异是造成区域经济发展差别的重要因素

 

  ()各地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规模影响地区经济发展速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不断调整和完善,各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速度和规模是不同的,东部快于西部,东南沿海快于东北。一个地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快慢对本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有很大影响,东北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滞后,严重制约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增长。从2000年到20067年间各地的平均增长速度来看,辽宁平均为9.4%,吉林为9.7%,黑龙江为10.8%,江苏高达12.88%,浙江12.55%,福建11.04%,这三个省份平均高于东北三省2.2个百分点。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民营经济的经济效益好于全国总体水平。全国工商联在对近10年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的统计数据经过经济计量实证分析,得出结论:民营经济工业总产值比重每提高一个百分点,该地区人均GDP提高约203元;民营经济工业增加值比重每提高一个百分点,该地区人均GDP提高约202元;城镇就业中民营经济就业比重每提高一个百分点,该地区人均GDP提高约518元。分析表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水平在一个很大范围内可以解释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

 

  各国的实践、经验、经济学已有的研究成果都表明,在任何时期、任何地区、任何行业民营经济都比国有经济有效率,更有竞争能力。在发达国家国有经济只占国民经济5%的份额,发展中国家也只有10%,在我国根据现有统计资料表明,哪个历史时期民营经济得到了大发展,哪个历史时期国家就繁荣,哪个地区非国有化程度高,经济增长率也高。从理论上讲,非国有化对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决定的原因主要有:第一,非国有经济由于实行硬的预算约束,其效率比国有经济高,非国有经济包括集体经济、外资经济、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等,在运行机制和企业行为上基本能做到真正意义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可以靠自身的机制来适应外部的环境,特别是市场的变化。在经济过热时能控制自己,经济过冷时能调节自己,发现新的机遇能抓住来发展自己,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第二,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非国有经济在国家正确引导、鼓励、支持下,更加显示出强大的发展动力。加上原有的基数底,具有高速增长的条件。所有制结构的变动带来经济增长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资源配置效率的增长和提高,根据有关资料表明,所有制结构的变动比产业结构的变动更多地促进了生产率增长和经济增长,由此看来,地区间所有制结构的不同是引起经济增长速度较大差异的重要原因。

 

  ()所有制结构的变动影响经济结构调整

 

  所有制结构的调整与经济结构的调整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所有制结构的调整为经济结构的调整提供动力,而经济结构的调整又能进一步促进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完善。近年来,东南沿海地区随着所有制结构的变化,极大地带动了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工业化进程。由于所有制结构多元化,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投资主体发生显著的变化,由过去的单一国有投资,变成了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合作及股份制经济。外资经济等一起上的局面。由于投资规模增加,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快了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促进了经济结构的优化。而东北地区由于所有制结构调整慢,产业结构调整也是步履维艰,一、二、三产业结构未发生根本或重大变化。2003年东北三省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2.4%、50.7%和36.9%,2006年为12.2%、50.7%和37.1%,呈现一种刚性结构,基本没有变化。2006年东北三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低于全国2.4个百分点,相反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却高出全国2.0个百分点。因此,要优化经济结构首先要调整所有制结构,通过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带来了投资主体的变化,并且使投资更加科学性、产业结构更加合理性。

 

三、加快东北经济发展,必须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通过以上分析说明,要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必须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把事业结构、技术结构、就业结构的调整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结合起来,走国有经济和非国有经济混合发展的道路,将调整和改革结合起来。

 

  一是加大国有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力度。结构调整离不开体制和制度创新,这既是人们的共识,也是东北地区结构调整成败的关键。体制和制度创新的突破口是所有制结构调整,其方向就是构筑混合所有制格局,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是产权,因此,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以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为重点,促进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全面发展新经济格局的形成,这也是辽宁“十一五”期间所有制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

 

  二是加快国有企业改革,解决体制性机制性矛盾。对于地方国有大企业,要以股份制改造为重点,放开国有资本股权比例限制。除大型炭企业实行国有绝对控股外,其它企业可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吸纳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参资入股,不追求国有资本绝对控股,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对于国有中小企业,将按照改革范围放开、改革形式放开、出让对象放开的原则,根据企业不同情况,因企制宜,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资合作、兼并、破产、整体出售等多种形式,放开放活中小企业。对于商品生产、经营领域和服务业经营领域的国有中小企业,原则上以国有资本全退为宜。

 

三是营造良好环境,支持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扩大非公有资本投资领域,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采取独资、合资和合作等多种形式,参与基础设施、垄断行业、法律法规未禁止的其他行业和领域。为非公有制经济创造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在生产要素分配、价格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给予同等的国民待遇。建立公正、公平、公开、透明的市场环境。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完善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社会化服务,政府要进一步转变职能,把主要精力放在制定规划、政策引导、维持秩序、提供服务上,真正做到对非公有制企业少干预、多服务,少限制、多支持。同时,要建立和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在法律法规、政策信息、对外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更优良、更直接的服务。以此促进东北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紫藤

 

中日物流合作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研究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