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秦藤供应链研究所
孙前进物流研究室
010-6543-6703 cnjpetr2009@126.com
[汪鸣]我国物流业发展政策问题

一、物流产业的基本特点

 

1.物流的概念与产业特征

 

1)物流的基本概念及内涵。物流是一体化的管理,是为国际先进企业(包括制造业、商贸流通企业)所广泛采用的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服务方式。是将运输、仓储、配送及相关的信息服务作为一个有机的系统进行综合的控制、协调,以便达到资源共享和获取更高的企业和社会效益。目前,现代物流已经从传统的储运发展到供应链管理,是多企业的协同服务与战略合作。  

 

2)物流业是复合型服务产业。其复合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体现在各种服务方式(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之间的融合,是具有多环节综合管理与运作的服务方式;二是与服务对象之间的融合,是与服务对象形成供应链系统的现代管理与生产方式;三是管理与政策的融合,是多部门协同推进发展的生产型服务产业,需要良好的适应服务融合的政府管理方式与政策环境。

 

2.现代物流的实质与功能

 

1)降低成本(通过物流管理技术应用与专业化服务,转变制造业、商贸流通业和物流相关服务企业的运作模式,降低全过程的综合物流成本,不单纯是物流服务环节的成本)。

 

2)提高效率(通过企业的物流管理流程再造,以及物流企业的组织化服务,在物流网络化、规模化支持下,提高物流整体或相关环节的运行效率)。

 

3)创新服务(通过改造企业物流与物流企业的物流管理,实现企业生产与经营组织、服务的创新,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物流产业发挥作用的方式

 

1)集成物流活动。不论是企业内部的物流管理、物流外包,还是物流企业开展的物流服务,均是将原材料采购、半成品及产成品的库存管理、运输、仓储、配送、包装等物流活动进行科学和合理的集成,实现一体化运作和管理。形成社会分工下的集约化、规模化运作。

 

2)整合物流资源。对物流活动进行集成的目的或者效果,是对企业的相关物流资源(仓库、运输设施、装备、人力、信息、资金等)进行重新整合,以优化企业对资源的管理和控制,节约资源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3)提供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的信息化特征,以及将各个物流活动进行系统管理的特点,为企业提供了各种状态下的原材料、半成品和产成品的及时信息,为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生产计划的制定、存量管理、市场开发等提供了决策支持所需要的信息服务。现代物流创造了按定单生产所需要的信息服务支持。

 

4)实现资本增值。物流是通过降低企业综合物流成本、实现存货合理控制、优化资金流等途径,实现企业经营成本节约而创造更高价值的资本增值活动。也可以通过物流而在更大范围内生产销售产品,提高资本的回报水平而实现资本增值。

 

4.现代物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1)与微观经济的关系。物流与微观经济发展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与生产、流通企业的关系,主要是为企业提供扩大市场范围和提高竞争力的手段,并通过社会分工促进企业运作模式的创新和发展方式的转变。二是与物流活动相关设施与服务企业的关系,主要是通过系统、精细、信息化等技术与装备的应用,以及服务理念的提升,提高各个相关传统产业企业的发展水平和服务质量。

 

2)与宏观经济的关系。在物流与微观经济关系的基础上,与宏观经济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促进宏观经济整体运行效率的提升,降低经济运行成本,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使国民经济发展方式发生转变。

 

二是带动一定区域范围内(省、市、县)的物流活动各个活动相关的产业整体实现产业升级,提高产业的发展水平和质量。

 

三是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省、市、县) ,依托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可以培育具有增量规模的现代物流产业,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区域物流枢纽城市、航运中心、运输枢纽等)。

 

5.物流产业发展对政策的要求

 

物流产业的特性决定了物流政策的基本模式和政策作用点,对政策的基本要求是涉及领域的宽泛性,以及各个行业、部门、地区(省、市)物流政策的差异性,从而使物流政策的制定本身,成为需要在理论和实践层面深入研究的问题。

 

总体看,物流产业的发展对政策的要求体现在三个层次:规划层次、综合政策层次和行业政策层次,三个层次的政策必须具有协调性、目标的一致性,以及可操作性。

 

二、国家对物流业发展的总体要求

 

1.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推广现代物流管理技术,促进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实现企业物资采购、生产组织、产品销售和再生资源回收的系列化运作。培育专业化物流企业,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建立物流标准化体系,加强物流新技术开发利用,推进物流信息化。加强物流基础设施整合,建设大型物流枢纽,发展区域性物流中心。(“十一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第四篇  第十六章  第二节 )

 

2.调整和振兴现代物流业。力争在2009年,改善物流企业经营困难的状况,保持产业的稳定发展。到2011年,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综合物流企业集团,初步建立起布局合理、技术先进、节能环保、便捷高效、安全有序并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物流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第三方物流的比重有所增加,物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物流业增加值年均递增10%以上;物流整体运行效率显著提高,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比目前的水平有所下降。(《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三、物流产业政策类型及主要内容

 

1.政策的类型

 

按照规划层次、综合政策层次和行业政策层次等三个方面的政策,从目前已经出台和将要出台的物流业发展相关的政策分析,主要涉及三种类型的政策:

 

1)支持性政策。包括物流产业政策、投资政策、企业融资政策、土地政策、税费政策、运输管理政策。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2)引导性政策。空间布局引导政策、优化物流产业结构引导政策、工商企业剥离物流业务引导政策。需要很强的协调性。

 

3)发展性政策。鼓励重点物流企业做大做强政策、引入国外一流物流企业的政策。具有很强的地方性。

 

2.相关政策的主要内容

 

1)加强组织和协调。现代物流业是新型服务业,涉及面广。要加强对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组织和协调,在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基础上,发挥由发展改革委牵头、有关部门参加的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的作用,研究协调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有关重大问题和政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也要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加强对地方现代物流业发展有关问题的研究和协调。

 

2)改革物流管理体制。继续深化铁路、公路、水运、民航、邮政、货代等领域的体制改革,按照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建立政企分开、决策科学、权责对等、分工合理、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物流综合管理体系,完善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进一步规范运输、货代等行业的管理,促进物流服务的规范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改革仓储企业经营体制,推进仓储设施和业务的社会化。打破行业垄断,消除地区封锁,依法制止和查处滥用行政权力阻碍或限制跨地区、跨行业物流服务的行为,逐步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全国物流服务市场,促进物流资源的规范、公平、有序和高效流动。加强监管,规范物流市场秩序,强化物流环节质量安全管理。进一步完善对物流企业的交通安全监管机制,督促企业定期对车辆技术状况、驾驶人资质进行检查,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落实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3)完善物流政策法规体系。在贯彻落实好现有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有关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制定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有关政策。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抓紧解决影响当前物流业发展的土地、税收、收费、融资和交通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引导和鼓励物流企业加强管理创新,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实施兼并重组,尽快做强做大。针对当前产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研究制定系统的物流产业政策。清理有关物流的行政法规,加强对物流领域的立法研究,完善物流的法律法规体系,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

 

4)制订落实专项规划。有关部门要制订专项规划,积极引导和推动重点领域和区域物流业的发展。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制订煤炭、粮食、农产品冷链、物流园区、应急物流等专项规划,商务部会同供销总社等有关部门制订商贸物流专项规划,国家标准委会同有关部门制订物流标准专项规划。物流业发展的重点地区,各级地方政府也要制订本地区物流业规划,指导本地区物流业的发展。

 

5)多渠道增加对物流业的投入。物流业的发展,主要依靠企业自身的投入。要加快发展民营物流企业,扩大对外开放步伐,多渠道增加对物流业的投入。对列入国家和地方规划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鼓励其通过银行贷款、股票上市、发行债券、增资扩股、企业兼并、中外合资等途径筹集建设资金。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积极给予信贷支持。对涉及全国性、区域性重大物流基础设施项目,中央和地方政府可根据项目情况和财力状况适当安排中央和地方预算内建设投资,以投资补助、资本金注入或贷款贴息等方式给予支持,由企业进行市场化运作。

 

6)完善物流统计指标体系。进一步完善物流业统计调查制度和信息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物流业统计调查方法和指标体系。加强物流统计基础工作,开展物流统计理论和方法研究。认真贯彻实施社会物流统计核算与报表制度。积极推动地方物流统计工作,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和力量,促进物流业统计信息交流,建立健全共享机制,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7)继续推进物流业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充分利用世界贸易组织、自由贸易区和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等平台,与有关国家和地区相互进一步开放与物流相关的分销、运输、仓储、货代等领域,特别是加强与日韩、东盟和中亚国家的双边和区域物流合作,开展物流方面的政策协调和技术合作,推动物流业“引进来”和“走出去”。加强国内物流企业同国际先进物流企业的合资、合作与交流,引进和吸收国外促进现代物流发展的先进经验和管理方法,提高物流业的全球化与区域化程度。加强国际物流“软环境”建设,包括鼓励运用国际惯例、推动与国际贸易规则及货代物流规则接轨、统一单证、加强风险控制和风险转移体系建设等。建立产业安全保障机制,完善物流业外资并购安全审查制度。

 

8)加快物流人才培养。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快物流人才的培养。加强物流人才需求预测和调查,制订科学的培养目标和规划,发展多层次教育体系和在职人员培训体系。利用社会资源,鼓励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合作,编写精品教材,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强化职业技能教育,开展物流领域的职业资质培训与认证工作。加强与国外物流教育与培训机构的联合与合作。

 

9)发挥行业社团组织的作用。物流业社团组织应履行行业服务、自律、协调的职能,发挥在物流规划制订、政策建议、规范市场行为、统计与信息、技术合作、人才培训、咨询服务等方面的中介作用,成为政府与企业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责任编辑:博禅

中日物流合作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研究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修班
  • 第二届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师资研修班

    (2021年05月30日--06月04日)

  • 日本物流与供应链20讲(2020年第一期)

    (2020年11月21日始)

  • 北京秦藤物流沙龙
  • 关于发起举办“北京秦藤中日物流沙龙”的通告
  • 中日物流论坛
  • 中日商贸往来与物流体系建设研讨会

    (2016年03月27日)

  • 中日经贸关系发展与自贸区建设研讨会

    (2014年01月18日)

  • 中日经济往来与物流发展研讨会

    (2013年04月02日)

  • 中日经济交流与物流发展研讨会

    (2012年05月12日)

  • 中日冷链物流论坛
  • 第二届中日冷链物流国际论坛(2021)

         ---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及其技术设备

    (2021年10月29日--31日)

  • 第一届中日冷链物流发展国际论坛

         ---农产品 · 食品冷链物流与生活品质

    (2019年07月06--07日)

  • 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究论坛
  • 第一届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究国际论坛

           ---供应链研究与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2021年04月16--18日)

  • 中日农产品流通论坛
  • 第一届中日农产品流通国际论坛(2021)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及其技术设备

    (2021年08月00--0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