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秦藤供应链研究所
孙前进物流研究室
010-6543-6703 cnjpetr2009@126.com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

  在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04)中[1],物流工程专业(081207W)设立于2002年。截至2007年设立物流工程本科专业的高校已达46所。然而物流工程专业毕竟属于新办专业,与传统专业相比在培养方案等专业规范方面还缺少系统研究。目前在众多开设该专业的高校中由于其背景不同,培养方案各异,与教育部“质量工程”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为此,教育部物流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于2008年7月在第八届全国高等院校物流类专业教学研讨会上首次公布了《关于物流工程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试行)》[2](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该文件在物流工程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基本培养目标、基本素质要求、主干学科、课程结构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和专业规范。

 

  但是,由于各高校办学历史和办学条件不同,在制订具体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时必然要考虑自身的办学传统优势、师资力量和实验室条件等因素。另外,为了避免人才培养“千校一面”、“千人一面”的现象出现,各高校也有必要在该“指导意见”框架下,根据自身特点制订物流工程本科专业具体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以实现不同的办学特色理念。

 

  一、培养方案的含义

 

  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方案,是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的具体化、实践化形式,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中心环节[3],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工作蓝图和总体规划,同时也是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制订培养计划、安排教学任务的基本依据。

 

  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具体的培养途径和方式(教学计划、教学过程、学习方式等),它从根本上体现了人才培养特征。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是构建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和决定性因素。一定的培养目标必须要有相应的培养途径来实现,它是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为依托的实施过程。

 

  二、培养方案制定原则

 

  “三个面向”原则体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发展方向原则,体现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和综合能力培养的教育理念。

 

  “通识教育”原则体现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培养模式,贯彻“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培养方针,加强通识教育基础,拓宽学科平台,凝练专业主干,灵活专业方向。

 

  “文化建设”原则在知识、能力、素质教育的协调发展中注意加强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避免造就“有知识,无文化”的人才,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培养终身学习能力。

 

  三、培养方案设计

 

  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一是要选择构建培养方案的主线;二是要选择课程体系的结构模式;三是要选择适当的技术路线对教学计划进行具体的修订完善。

 

  (一)培养方案主线的选择

 

  培养方案主线也是制订专业课程体系的主线,是指旨在让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设计的一种发展线路或路径。选择不同的主线设计培养方案会导致不同的人才培养结果。

 

  长期以来,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的本科教育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基本是沿袭前苏俄的人才培养模式。普遍认可以“学科本位”为主线来构建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按照这条主线构建的人才培养方案,强调专业的专、深、尖,在计划经济时代和工业化程度不高时期,而且社会需要大量同类型、同层次人才的背景下,具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为社会输送众多高级专业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1世纪,人类已进入“大科学”与“大综合”时代,在这种发展趋势下,社会对人才需求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要求人才知识面宽,应变能力强,开拓能力强,并具备多种素质的特征。高等学校则必须从学科发展综合化、整体化的高度来重新审视人才培养过程。高校所培养的人才既要具有共性,又要具有个性,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应从以“学科本位”为主线转变到以“三位一体”为主线,即应当以“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作为构建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主线。

 

  (二)培养方案结构模式选择

 

  培养方案的结构模式,指课程体系的结构模式,也指教学计划的结构模式,即指按照一定的纵向关系及横向联系排列组合各类课程。我国传统本科教育为适应专才教育的培养模式,一般采用“楼层式”(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方向课)或者“平台式”(公共基础平台—专业大类基础平台—专业课程平台)结构模式。

 

  目前,许多高校正在实施“按学科大类招生、宽口径分流培养”,以“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为一体”作为专业培养方案的主线选择来构建课程结构模式。

   

该模式具有以下特点:其一,具有系统综合的知识结构,理论教学基本上是平台—模块式结构。其中,平台是公共基础课平台和学科基础课平台,按照组成学科专业的大基础教育构成两级平台。其中的模块是专业知识体系的内容分解,并按其结构与功能组合而形成各种课程群。这种设置体现了“拓宽基础面,夯实基础层”的原则。其二,理论联系实际。每一个课程模块大都有与之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见习、实习、课程设计,并且贯穿整个培养过程,直至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其三,在普通教育平台,设置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与自然科学基础模块,加强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与身体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其四,专业方向平台构建了两个模块群,即专业方向模块群和专业选修课模块群,既能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选择专业方向,又能够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灵活自主选课,既体现了专业设置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又体现了不同专业方向培养的个性。

 

  (三)培养方案技术路线选择

 

  技术路线选择应以专业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为基点,遵循一定的教育原则,以前述确定的培养方案主线为依据,构建整体优化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计划。

 

  四、物流工程专业培养方案设计

 

  (一)物流工程培养方案主线的选择

 

  就目前高校实施的宽口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而言,确立构建培养方案的主线,总体上应体现上述“三位一体”的共性。但同时也应该体现多样性和个性。不同层次、类型、规格的高校在选择物流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主线时究竟是选择“以设计能力为主线”,还是“以创新设计为主线”、或以“培养综合设计能力为主线”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应根据各自学校特定的办学类型、办学层次、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布局、师资条件、学生特点等来设计,并有所侧重,以形成百花竞放的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就本科高校而言,由于存在“985工程”、“211工程”和普通院校等层次方面的差异,建议可分别在“以创新设计为主线”、以“培养综合设计能力为主线”、“以设计能力为主线”之间根据自身办学历史和条件选择物流工程专业具有差异性的培养方案主线。

 

  (二)物流工程培养方案结构模式选择

 

  根据前述“一体化”课程结构模式,结合物流工程专业特点,按照“三位一体”主线,本文提出物流工程专业培养方案课程结构模块。
 
 

  (三)物流工程培养方案技术路线选择

 

  由于各高校设立物流工程专业的背景条件不同,大体上有以下几种情形:(1)以电子控制学科为背景,大都设在电控学院。(2)以汽车、机械学科为背景,大都设在机电学院或汽车学院。(3)以计算机学科为背景,大都设在计算机学院。(4)以信息学科为背景,大都设在信息学院。(5)以交通运输学科为背景,大都设在交通学院。因此,各高校可根据自身特点,按照培养方案设计技术路线,制定出适合自身优势的物流工程本科专业教学计划。

 

  五、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一)学科属性问题

 

  从表2看出,物流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需要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的支持,按照目前教育部颁布的本科专业目录,物流工程专业(081207W)隶属交通运输类专业。但学科划分与专业划分略有不同。交通运输学科分类,见表3所示。

 

  也就是说从目前学科划分来讲物流工程专业的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属性还比较模糊。因此进行该学科的理论属性探讨研究迫在眉睫。

 

  (二)主干学科及学位授予问题

 

  教育部物流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于2008年颁布的《关于物流工程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试行)》中提出物流工程专业主干课程有四门:管理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授予学位为工学或管理学学士学位。

 

  我们认为,传统情况下一个本科专业的主干学科不易过多,通常为1~2个,否则学科属性就显模糊不定,对主干课程的设置也容易产生干扰。即使交叉学科的专业其主干学科也不易超过3个。之所以“指导意见”出现四个主干学科,主要原因是考虑到目前国内已设立物流工程本科专业的高校背景条件,有迁就之嫌。这说明对物流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主干学科的科学性确定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探讨。

 

  从学位授予情况看,物流工程专业隶属于交通运输类专业(代码0812),而交通运输类属于典型的工学专业门类(代码08,学科门类:工学),由此看出“指导意见”中提出的可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还有待于进一步商榷。

 

责任编辑:雨涵

中日物流合作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研究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修班
  • 第二届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师资研修班

    (2021年05月30日--06月04日)

  • 日本物流与供应链20讲(2020年第一期)

    (2020年11月21日始)

  • 北京秦藤物流沙龙
  • 关于发起举办“北京秦藤中日物流沙龙”的通告
  • 中日物流论坛
  • 中日商贸往来与物流体系建设研讨会

    (2016年03月27日)

  • 中日经贸关系发展与自贸区建设研讨会

    (2014年01月18日)

  • 中日经济往来与物流发展研讨会

    (2013年04月02日)

  • 中日经济交流与物流发展研讨会

    (2012年05月12日)

  • 中日冷链物流论坛
  • 第二届中日冷链物流国际论坛(2021)

         ---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及其技术设备

    (2021年10月29日--31日)

  • 第一届中日冷链物流发展国际论坛

         ---农产品 · 食品冷链物流与生活品质

    (2019年07月06--07日)

  • 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究论坛
  • 第一届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究国际论坛

           ---供应链研究与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2021年04月16--18日)

  • 中日农产品流通论坛
  • 第一届中日农产品流通国际论坛(2021)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及其技术设备

    (2021年08月00--0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