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秦藤供应链研究所
孙前进物流研究室
010-6543-6703 cnjpetr2009@126.com
我国特色隧道工程

 

通过几十年的建设,我国先后建成了一批具显著特色的典型工程,主要反映在建设规模和环境条件复杂之“最”以及建设时期之“早”等方面:

1)最长的公路隧道
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位于国家高速公路网包头—茂名线,全长2×18.02公里,是目前双洞总长世界第一的公路隧道。该工程于2002年3月开工建设,施工利用已经贯通的西康铁路秦岭隧道H型平导,将18公里隧道分为9段,多开工作面,长隧短打,节省投资约3.54亿元,缩短建设周期2.5年,07年10月建成通车。

2)第一座双洞八车道公路隧道
    2006年建成的深圳雅宝隧道是我国第一座投入运营的双洞八车道公路隧道。该隧道长225.5+262.5m,最大埋深70m,内轮廓净宽18.8m,净高9.2m,净空面积136.4m2(最大开挖宽度21.1m,最大开挖高度13.7m),穿越地层为人工填土层、第四系坡洪积层、第四系残积层等。

3)最大规模的小净距公路隧道群
    福建京福路小净距隧道群位于京福高速公路一期三明至福州段,沿线主要为鸡爪形地形,路线展布十分困难,因此,根据科研成果将全线原设计的14座连拱隧道均变更为小净距隧道,直接节约工程投资1.04亿元。这是国内首次大规模推广“小净距隧道”的建设理念。

4)最大跨度的连拱隧道
    福建金鸡山隧道位于福州机场高速公路二期A5标段,全长295米,单洞净跨18.2m,开挖总跨度最大达41.5m,2008年12月25日正式开挖,是我国最大跨度的八车道连拱隧道。

5)首例建成的分岔式隧道
    八字岭隧道位于湖北沪蓉西高速公路,双洞四车道,全长2×3525米。该隧道进口端与八字岭特大桥西桥台相连,设为分离式;出口端与四渡河特大桥东桥台间距仅15m,依次采用四车道大拱段、双连拱段、小净距段、标准间距分离段,2007年建成,是分岔式隧道的典型代表。

6)无中墙连拱隧道
    浦南隧道是厦门市机场路一期工程上的连拱隧道,处于超浅埋回填土地层,全长2×400m,为无中导洞的整体式暗挖连拱隧道。

7)桥隧混合结构型式隧道
    拍盘隧道位于山西晋济高速公路,长2×3479m,为双洞四车道分岔式特长隧道。进口端紧邻独塔斜拉桥,但原设计的桥台基础在施工后发现处于悬崖陡壁上,故此变更为整体桥型结构(长25m)伸入隧道,形成了特殊的上下双层桥隧混合结构:6m的上层单跨隧道+下层箱梁结构以及19m的上层连拱隧道+下层桥台结构,其中箱梁段的隧道开挖跨径达25.77m,矢跨比0.35,断面面积达346.6m2。

8)地下立交结构型式隧道
    在厦门市机场路一期工程中,为实现万石山隧道与钟鼓山隧道的完全互通,采用了地下立交的结构型式,成为我国第一座大型暗挖地下互通式立交隧道。该段落既有平面分岔结构,又有上下交叉结构,单洞最大开挖跨度达25.89m,小净距段中夹岩厚度仅1.42m,连拱段为不对称连拱结构,其结构种类繁多,设计难度大,施工工序复杂。

9)高海拔高寒地区的典型隧道
    青海大坂山隧道位于国道227线,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海拔3800m,为世界第一高度公路隧道。隧道全长1530m,其下平行设置有1865m的防寒泄水洞,还在隧道进出口设置300m防雪棚。

    国道317线鹧鸪山隧道,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与马尔康县交界处,全长4448米,2001年6开工,2004年12月竣工。该隧道隧底海拔3400余米,最低气温达零下30多摄氏度,空气含氧量仅为海平面的60%,属典型的“高海拔、高严寒、低含氧”的高原特长公路隧道。

10)高地应力地区的典型隧道
    川藏公路二郎山隧道位于国道318线上,最大埋深748m,长4176m,于1996年7月开工,2001年12月竣工。该隧道设计最大水平应力50MPa,施工实测最大水平应力也逾32.7MPa,其岩爆和大变形段占隧道全长60%,为高地应力地区的典型隧道。

11)黄土地区的典型隧道
    甘肃黄土隧道群包括连-霍主干线甘肃天巉公路黄土隧道群、巉柳公路黄土隧道群、平凉-定西高速公路黄土隧道群、宝鸡-天水高速公路黄土隧道等,它们的建成较好地解决了黄土隧道防排水、软弱地基加固、塌方、湿陷、渗漏等技术难题,目前建设与营运状况总体良好。

12)最早建设的钻爆水下公路隧道
    厦门翔安隧道,长2×6km,采用钻爆法施工,是我国第一座六车道公路海底隧道,最深处位于海平面下约70m。2005年9月正式开工,工程中遇到大量软弱地层和分化槽(囊),采取了超前预注浆加固、CRD、双侧壁导坑等多种工法,目前工程进展较为顺利。为通风与防灾,采取竖井送排式纵向通风方式,在浅海区域设置二座换风竖井。

13)最大规模的盾构水下公路隧道
    上海崇明长江隧道长2×8955m,采用盾构法施工,其中盾构段长7470m,盾构隧道直径15m,内径13.7m,是世界上最大直径的盾构隧道,也是世界上最长的水底隧道之一。隧道内上部为公路,下部为轨道和避难通道。隧道工程于2004年12月开工,2008年9月5日贯通。

14)最大规模的沉管水下公路隧道
    上海外环沉管隧道是我国最大规模的沉管水下公路隧道,其建设规模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世界顶级沉管法水下隧道工程,位于地层复杂的黄浦江吴淞口水域,工程总长2882.8m,江中沉管为7节×736m, 2003年6月正式通车。

    上述特色隧道工程的建设是我国公路隧道先进技术的典型代表,集中体现了我国公路隧道近三十年建设的总体成就。当然,在它们的建设过程中,曾遇到了许多极为困难甚至世界性的技术难题,正是通过众多科研工作者坚持不懈的科技攻关,才塑造成了这一批现代化的公路隧道建设样板工程。

责任编辑:方方

中日物流合作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研究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