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秦藤供应链研究所
孙前进物流研究室
010-6543-6703 cnjpetr2009@126.com
保税物流亟待提升

    保税物流政策不单要解决现实问题,还要为未来发展预留空间,最终目标是形成既借鉴国外自由贸易区理论和实践、又具有中国特色的综合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跨境工业园区,出口监管仓库/保税仓库,保税物流中心(A型、B)这七类名词大家听着糊涂,我们海关的人有时候也容易弄混。在某次公开演讲中,海关某司长这样坦陈当下我国保税物流形态繁多的现状。

 

  自1990年上海外高桥保税区设立以来,我国开始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保税物流。随着保税物流各项功能的不断完善,我国保税物流体系已逐渐成型。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发展保税物流,相关企业怎样为保税物流的改革创新建言献策,都已成为值得业界思索的新课题。

 

政策前瞻

 

  对应不同历史时期的企业需求,出现了不同形态的保税物流形式。实际上,不管名称如何演进,本质上都是在原有基础上增加新的功能。北京日耀金声投资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潘力告诉记者。潘从1992年开始研究保税物流,是我国保税物流领域的知名专家,曾担任首都机场旗下航港物流发展有限公司的执行副总裁,亲自参与过首都机场航空货运大通关基地的开发建设和经营运作。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已经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国际采购和国际分拨业务需求。类似的实例如今已比比皆是,轮胎厂商要将中国生产的轮胎外圈和美国生产的内部钢圈拼装成轮胎,然后销售给全球市场;中国生产的杯盖和韩国生产的杯子,要求拼装在一起售往美国市场。但是,保税区、保税仓库或出口监管仓库的政策对于这类业务需求却表现出局限性,由此便出现了保税物流园区。

 

  截止到目前,已经获得国务院批复进行试点的保税物流园区有上海、青岛、宁波、大连、张家港、厦门、深圳、天津和福州等九家。保税物流园的政策相当于将保税仓库和出口监管仓库两类政策共同向前延升,换句话说,将两类政策一并给了保税物流园。青岛保税物流园区总经理助理董宝泉一语中的,利用保税物流园区政策优势,跨国采购商、物流商在保税物流园区设立国际采购与配送中心,可以将国外、国内采购的货物以一致的完税状态集中到园区内,并进行分级分类、分拆分拣、分装、计量、组合包装、打膜、加刷唛码、刷贴标志、改换包装、拼装等具有商业增值的辅助性作业,然后集中配送至国内外的终端客户。

 

  在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很多企业设立了国际分拨中心,随着国际物流业务的出现,同时伴生着大量的信息流和资金流,于是又开始显现出拓展贸易功能的新需求。物流是为贸易服务的,而贸易环节又体现在如何结算上,强化保税物流区域的结算问题也是保税物流的发展方向之一。潘力表示,不过这项政策的推出同样需要海关、银行、外汇管理、税务及工商等各个部门的联合协调。事实上,由于涉及国家外汇管制,相关部门对此一直秉持非常谨慎的态度。

 

  20074月,经国务院批复,在全国七个出口加工区拓展保税物流功能试点的政策,这也是在出口加工区政策已经无法满足新形势下企业实际需求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的。

 

  保税物流的历史发展进程,给予我们最大的启示就在于政策的前瞻性。保税物流政策不单要解决现实问题,还要为未来发展预留空间。潘力分析认为,下一步还应赋予保税物流更多新的功能,以实现双向功能的统一:不仅仅是既能做贸易又能做物流,既能做内贸又能做外贸,还要既能做分销又能做采购,最终目标是形成既借鉴国外自由贸易区理论和实践、又具有中国特色的综合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准确定位

 

  在保税物流的发展和改革进程中,不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也开始出现政策重叠的情况。比如进口保税业务,在保税区、保税仓库和保税物流园均可实施。在这种情况下,多类保税物流区域的功能交叉重叠,势必形成相互之间的竞争,而一些功能相对不全的区域则处于明显劣势。

 

  目前,在全国九家保税物流园区中,排名位居前列的上海与张家港便各具特色。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是国务院批准的首家区港联动试点项目,享受保税区和出口开发区的相关政策。如果说上海作为长三角经济腹地,有着异常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和中转需求,其运作效果良好是必然结果的话,那么,张家港保税物流园区的成功,则得益于明确的市场定位。

 

  一进入张家港保税物流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一排排的液体储罐。关注液体化工类产品及其衍生物保税需求的细分市场,自然就避开了其他保税物流园的常规开发思路。业内一位专家一语道破天机。

 

  自20053月封关运作以来,随着进口保税和出口退税双重功能的逐步到位,张家港保税物流园区的业务面越来越广,增长非常迅速。依托当地产业特色,进出该园区的货物包括液体化工品及其衍生品、纺织品、钢材、机器设备等。据海关统计,2006年张家港保税物流园区进出区货运量累计达403.8万吨,货值35.4亿美元。海关征收税款达19.18亿元,居全国保税物流园区首位。

 

 

 

  与此同时,张家港保税区海关本着坚持服务经济、促进发展的原则,自主开发了物流园区信息化管理系统和液体散化联网监管系统,确保进出园区货物的有效监管,并不断大胆尝试新的通关监管作业模式。一年多的封关试点后,便先后与杜邦-旭化成聚甲醛(张家港)有限公司和国际化工巨头陶氏化工签订了货物出区集中报关合作备忘录,以及货物进出区双提前申报的监管协议,顺应了企业发展的需求,也受到了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好评。

 

整合中前行

 

  对现有保税物流区域进行政策整合和功能叠加,是保税物流的又一剂提升良策。日前,海关总署加工贸易司副司长吕伟红在哈尔滨召开的第六次全国物流园区交流研讨会上介绍说,按照优化存量、控制增量、提高质量的要求来推进工作,使现有六大类型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实现名称、功能、政策和法规等各方面的整合。

 

  实施整合后,在沿海地区的保税物流区域叫保税港区,在内陆地区的区域则称之为综合保税区,均具备保税物流、口岸物流和出口加工等三大项功能。近期,一个关于发展保税物流要解放思想的段子在业内流传开来:王岐山副总理在最近一次听取海关总署关于整合工作的汇报时表示,改革创新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海关在有海的地方叫海关,没有海的地方也叫海关,为什么要关注这个名称?名称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功能政策的落实。这番话已被业界人士奉为圭臬,领导讲的很到位,思想也非常务实。

 

  这个区域不管将来叫什么名称,将多个功能区整合到一起,赋予更多功能肯定是发展方向。潘力告诉记者,整合可以将原有功能和政策叠加,实现资源的更有效配置,符合集约式的发展要求。在整合已经给予保税物流政策区域的同时,还要在有条件的地方新设立一批综合保税区或保税港区。

 

  在潘力看来,只要是加工业相对集中的中心城市,存在保税物流和出口加工的需求,就具备设立保税物流区域的条件,只是有的区域以加工为主物流为辅,有的区域则反之。如何充分理解和掌握政策,并和当地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经营运作,便成了问题的关键所在。海关总署提出要建立准入、退出机制,无非是给设立保税物流的区域施加一些压力,一定时间内不达标的就要退出。这个标准的出台可能会比较谨慎,在内陆和沿海应该会有所区别。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发展,避免重审批轻发展的形象工程。

 

  业界人士总结认为,保税物流政策的赋予分锦上添花雪中送炭两种类型。对制造业发达地区赋予保税物流政策、进一步提升该区域竞争力的政策被为锦上添花型;而对不发达地区赋予保税物流政策则被称为雪中送炭型。

 

  相关政府部门和专家学者在探讨两类政策的取合过程中发现,在给予保税物流政策的过程中,既要锦上添花,也要适当考虑雪中送炭。目前,国家对于保税物流区域的审批非常谨慎。记者注意到,这种谨慎的态度对于我国保税物流的发展现状来说,无疑是非常必要的。

 

 

责任编辑:叶子

 

中日物流合作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研究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