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从业者的行业标准与职业认证体系,能从制度和源头上来掌控城市轨道交通人才问题,但这需要政府部门更多的作为。
“北京地铁建设了国内最庞大的地铁人才培育系统,但代价也是沉重的。企业在人力资源上投入了大量的资源与精力,迫切需要政府、院校来接手教育责任,毕竟企业的主要任务还是运营和服务。”张竟成说道。
在地铁人才领域浸淫多年的张竟成认为政府与院校应该有更多的承担。“最要紧的是政府要牵头建立起严格的从业标准与准入资格。人员素质直接影响着运营安全与服务质量,城市轨道交通相关的岗位应该列为单独的工种,制定独立的职业认证与准入标准。这是从制度和源头上来掌控城市轨道交通人才问题,企业、院校等已经呼吁了不少时间,但需要实质的进展。”
张竟成还表示,院校应该更多地了解企业需求,从师资、教学培养模式、教学目标上和企业进一步沟通,培养出真正符合实际需求的人才。企业是非常希望院校能承担起这部分责任,因为企业的主要任务是运营与服务,但又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与资源在员工的培训上。
北京交通学校副校长马伯夷认为,当前对地铁人才教育的政策与管理思路略显滞后。“地铁在国内发展几十年,最近更是喷发期,但迄今地铁岗位还没有国家标准的职业认证,学校的培养程序与目标无所适从。”马伯夷说道。
国家标准的迟滞,可能与分散的部位管理体制相关。当前交通运输部、人力与社会保障部的相关司局都在着手地铁职业标准的制定,但在推出日期上还没有具体的时间表。
京港地铁人力资源部副部长顾群同样认为政府应该支持地铁行业认证与职业认证,但他也有其担忧:“目前一些地铁企业太关注学历,忽视了职业教育问题,造成很多人力资源上的浪费。同时职业教育院校应该更紧密地与企业对接,缩短培训周期。”
(来源:中国交通报-城市交通 20100430)
责任编辑:小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