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让很多人在足不出户的无奈选择下开始尝试网络购物。网络购物所依赖的快递服务,也进入了一个爆发增长期。而在这一轮由一场需求升级带来的盛宴中,坚持市场细分的顺丰速运成为最大受益者。
抓准时机
网络购物所使用的快递,比一般快递更强调服务的速度和可靠性,很多人在购买商品时,宁愿多花5~10元钱,也希望找到一家更可靠的快递公司——至少,他们希望自己订的商品能够“差不多送到”,而不是“不一定送到”。
此时,已经完成了网点直营管理的顺丰速运,在服务标准的统一性和可靠性上,已经明显超越了其他快递公司。在主要城市,顺丰速运已经能做到两日内送达,而一般快递公司连三天都不能承诺;在丢失率和破损率等关键指标上,对地方公司实行直接管理的顺丰也远远低于其他快递公司。依靠之前不同于其他公司的能力建设,顺丰速运开始获取并把持了这个市场中的高端需求群体。
巧合的是,在高端市场启动的同时,顺丰速运有机会作出新一轮资源和能力建设的抉择。“非典”期间,航空运价降到史无前例的低点。顺丰速运借助这个时机,在国内第一家租用飞机,在干线上运送快递。顺丰速运作出这个决策的最初,只是因为随着货量的暴增,他们在核算运价时发现,使用飞机的单件平均成本已经接近公路运输模式。但当市场细分在“非典”之后被强化之后,顺丰速运意识到,“飞机快递”这种由联邦快递确立的创新模式,是让自己在细分市场中进一步建立竞争优势的惟一选择。随后,顺丰速运利用飞机,在一线城市中推出了“准限时服务”,即可以承诺客户基本上48小时送达,急件可以24小时送达。
确立标准
在联邦快递30年前的实践中,“限时”已经被证明是划分快递细分市场的关键特征。而在国内市场的需求中,也开始出现这样的倾向:当客户被承诺“差不多送到”和“一定送到”时,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多花一点钱而选择后者。而要做到“限时”服务,飞机一定是必不可少的:一件快递的送达时间有赖于揽收、干线运输、分拨和终端配送四个环节的有效整合链接,飞机和汽车在干线运输中可能只差几个小时或十几个小时,但快件送到客户手中就至少差了一整天。于是,当那些依靠公路货运的竞争对手开始追求“差不多送到”时,顺丰速运已经开始确立了“一定送到”的新服务标准,建立起一道难以逾越的竞争门槛。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由于客户消费能力的提高以及快递市场竞争的加剧,原有的低端服务需求也出现了升级要求。一些传统的对时间和可靠性要求不高的快件,比如服装等,也开始转向那些可以提供更快、更可靠服务的快递商。随着中高端市场边界的扩大,顺丰速运不仅在高端市场上独树一帜,也开始抢夺那些原本属于低端快递公司的市场份额。
责任编辑:芯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