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6月以来,西藏华泰龙矿业开发有限公司所属的甲玛铜多金属矿区,工人和作业机穿梭忙碌,一派繁忙的生产景象。副总经理肖国洪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目前我们整个矿区的选矿规模估算,日需水量至少应该是36000吨,而且会产生等量的工业废水。但现实情况是,我们的日用水量仅为2040吨,每天节约用水达33960吨。” 肖国洪介绍,之所以能够产生这样的效益,都要归功于循环用水工艺的应用。“循环用水工艺满足了选矿工艺流程要求,还攻克了多金属选矿浮选废水循环利用技术难题,极大地节约了选矿用水量,实现选矿工业废水的‘零排放’。不但大大节约了用水量,同时也消除了工业废水的外排对环境的污染,这在全区乃至全国的很多矿山都是不多见的。”
党的十七大提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相对全国,虽然我区的工业化水平较低,但仍有许多像华泰龙公司一样的矿山、轻工、建材、藏药行业的重点工业企业在节能减排中蓬勃发展,为我区工业企业增添了“绿色”发展的新动力,成为我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
2006年,国务院核准了我区“十一五”时期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从2005年的1.45吨标煤/万元下降到2010年的1.28吨标煤/万元,总下降率为12%;主要污染物COD(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控制在1.4万吨以内,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在0.2万吨以内的目标。
“十一五”前四年,自治区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着力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领域和重点工程的节能减排,以点带面开展工作,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政策机制,加强综合协调,工业企业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同时,为全面落实自治区人民政府与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签订的《主要污染物总量消减目标责任书》,自治区把主要污染物总量消减年度指标分解到7地(市)和主要污染企业,并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将推进节能降耗和主要污染物总量消减工作纳入督察程序,定期开展专项督察。
责任编辑:芯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