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消费、低增长的特点决定了市场稳定度增加。中国钢材市场与欧美市场运行稳定度的差异正在缩小。清醒把握国内外经济形势和钢铁供需关系演变大趋势;把握这次钢价触底反弹的机遇,走出钢材市场价格暴涨暴跌的怪圈,从钢市演变的大趋势中,培育未来钢市的稳定机制,这才是中国钢材市场今后演变的大趋势。
世界金融经济危机严重影响了钢铁需求变化。历经2008年下半年价格深跌后,截止到目前,国际钢产量和消费需求都没有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中国钢材市场也始终没有摆脱价格剧烈的涨跌震荡走势特征,已经四次演绎价格触底回升和三次价格高位的冲高回落。
经历2005年价格大幅回落后,直到2008年金融危机前,中国钢材市场价格虽然也有几次涨跌震荡,但是在全球通胀压力增加和世界经济较快增长的大趋势下,钢材和铁矿石价格互相推动,钢材市场演绎价格不断攀升的总趋势。热轧卷板、螺纹钢价格从不到3000元/吨,最终攀升至危机爆发前的5800元/吨和5480元/吨。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钢材市场虽然历经3次价格涨跌震荡,但当我们用一条中间线连接几次震荡走势时会发现,前两次市场涨跌震荡价格的中间连线几乎就是一条与钢厂成本线相平行的线。这表明市场基本供需关系和试图摆脱经济危机的全球经济大环境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2010年2月份以后,中国钢材市场的价格震荡攀升趋势实际上不是由供需关系引发的,而是由铁矿石价格大幅上涨100%推动的。下游用钢企业看到钢材市场价格的变化趋势和规避风险提前采购模式,也影响中国钢材市场需求出现了短期迅速增加。这种现象就像传闻大米涨价,超市销售量猛增,实际上并不反映消费增长;相反,后期会出现大米无人问津的局面。市场价格震荡的中间线出现上移趋势,反映的就是钢厂成本的上升。但市场价格震荡的结果使钢材市场价格曲线与钢厂成本的距离不仅没有拉开,反而更近了,钢厂的盈利能力状况继续下降。这种市场运行规律需要引起钢厂的警惕。
很显然,这种市场价格剧烈震荡结果始终没有摆脱钢厂成本压力的制约关系。清楚说明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钢材市场几次价格涨跌的剧烈震荡是典型的低谷震荡。由于众所周知的国内外经济因素影响,即使这轮钢材价格的低谷反弹,如果没有国际经济的真正好转,钢材市场价格再次剧烈涨跌的结果,也跳不出价格低谷震荡的大趋势。
7月中旬以前,市场几乎都在用高库存、高产量、出口回落、需求不旺和世界新一轮资产泡沫破灭引发的金融经济震荡理由为钢材市场价格连续回落作出合理的解释。而没有对钢厂价格倒挂导致市场价格下滑机制形成后,对市场价格深度回落的负面影响给予足够的重视。其实市场没有价格稳定机制,这才是钢材市场价格连续多次在下跌走势中出现深跌的主要原因。
在钢材市场价格深跌中钢厂和经销商都面临严重的亏损。这种钢企和贸易商都严重亏损的市场运行状态是不可能长期延续下去的。早在6月份人们就在谈论市场价格的触底回升条件和抄底收货时机,但这并没有阻止这一时期钢材市场价格的继续快速下跌。决定价格是否触底不是价格的绝对值,而是重大市场关系是否得到了调整。以至于6月份提前抄底的贸易商,直到不久前才解套。有人形象地把这种现象称作抄底抄在腰上了。
7月14日,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钢铁业调查:持续亏损部分钢企减产停产》专题节目中说:“在不少专家看来,如果钢材市场价格走势能在短期内会发生一些变化,特别是钢厂价格如果下调, 贸易商能够不亏损,应该就能给市场注入一个稳定机制。那么钢材价格也可以走稳。虽然这种办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钢企亏损的问题,也不能完全补偿贸易商前期的亏损,但至少短期内钢材市场会由此得到一种平衡,再加上随着一些钢企限产、停产,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一些钢材库存,市场应该会有一些回暖。”
实际上,中央电视台钢铁业调查专题节目和紧接着许多钢铁企业的价格回调,已经从舆论和价格利益结构关系上为这次钢材市场的价格触底反弹铺平了道路。
7月18日,宝钢、鞍钢等许多大钢铁企业大幅下调钢材价格以后,钢材市场一轮抄底热不仅为钢材市场带来了活力,也终于拉开了这轮钢材市场价格的快速反弹回升。短短一周多的时间,热轧卷板和大螺纹钢的价格上涨200--300元/吨。这时钢材市场的产量、库存、出货、出口等本来影响和制约钢材市场走势的基本因素似乎都凝固了,不但没有变化,似乎钢材价格反弹回升也没有理会这些因素。不过这些重要影响因素会在未来钢材市场的价格走势中起着真正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也有人说是期货和电子盘反弹引发钢材市场价格反弹。这是一种误解。其实在这轮钢材价格反弹之前,钢材期货价格下跌超过现货的降幅。频繁的小幅震荡透露出看不到钢市预期的迷茫。一个贸易公司的现货人和期货人几乎同时看到了钢材市场价格触底反弹的时机,只是炒作预期的期货反弹比起现货来的快些而已。搞清这些问题有助于彻底弄清楚钢材市场价格实现深跌反弹的条件和市场价格在合理价位寻求稳定的条件。
责任编辑:芯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