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秦藤供应链研究所
孙前进物流研究室
010-6543-6703 cnjpetr2009@126.com
发展集装单元化运输建设国际物流合作大通道(二)

如果两国贸易产生的国际物流采用的同一种托盘国际标准,本国出口的货物就可以直接利用对方的叉车、货架和一系列运载工具,充分共享对方的物流设备和设施,将本国的货物高效率、低成本运往对方的消费市场,从而有助于增进本国的产品出口。而且贸易两国还可以进一步开展托盘联运国际合作,让本国出口货物所使用的可循环托盘直接进入对方的托盘共用系统,继续在对方国家循环利用,既有利于进一步降低贸易成本,还有利于双方节约森林资源,减少一次性木质托盘产生的垃圾问题。反之,如果贸易两国托盘标准不一致,不但不能充分共享对方的物流设备和设施,而且还会以多种方式增加双方15%~21%不等的贸易成本,形成贸易技术壁垒,阻碍双方的贸易发展,甚至会很大程度上改变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格局。

 

    2、托盘的国际标准、亚洲标准和中国国家标准。

 

托盘的由于历史原因,世界各国托盘的发展都是自行制定的政策,导致标准很不一致。而且某种规格托盘一旦定为标准被普遍使用之后,其相关设施如货架、输送机等规格也被确定和普及,做出更改的代价极大。要制定和推行全球性统一标准就必须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推行的标准,当然是很难实现的。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经过长期争论后采取了包容的原则,于2003年制定了新的ISO托盘国际标准。共有6种被普遍使用的托盘规格被承认为国际标准,如表1所示。

 

规格尺寸 普遍使用地区 备注

 

1200x1000mm 欧洲 长方形

 

1200x800mm  欧洲 长方形

 

1140x1140mm 澳大利亚 正方形

 

1067x1067mm42x42英吋)澳大利亚 正方形

 

1100x1100mm 日本、韩国 正方形

 

    1219x1016mm48x40英吋)北美 长方形

 

亚洲国家除日本提出1100x1100mm的标准方案,并得到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承认外没有提出过新的提案。自2002年起中日韩三国托盘业界关于亚洲托盘标准化问题就不间断地进行密切磋商,到2006年创立了亚洲托盘系统联盟并且提出了以1000*1200mm1100*1100mm规格的托盘为亚洲各国优先选用的标准,这一方案也得到东南亚各国的认可。

 

中国在2002年进行了第一次托盘普查,2005年成立托盘国家标准修订小组,经过3年努力,在20083月公布了GB/T 2934-2008《联运通用平托盘 主要尺寸及公差》新的国家标准。新标准确定了1200mm 1000mm1100mm 1100mm两种托盘规格为国家标准规格,且特别注明1200 mm 1000mm为优先推荐规格。

 

    3、亚洲国家推行托盘标准化的活动。

 

亚洲国家关于物流领域与托盘标准化的合作近年来始终不懈地向前推进。温家宝总理早在2003年印尼10+3会议上就提出加强中日韩在物流领域合作建议,并且得到日韩政府的积极响应。2008517,第二届中日韩海上运输与物流部长级会议在日本冈山举行,我国交通运输部领导出席了会议。会议的联合声明确定中日韩物流合作的三大目标:建立无缝物流系统、发展环境友好型物流业和物流安全与高效平衡。在今后工作计划中特别提到推进托盘标准化和亚洲托盘系统联盟为亚洲托盘标准化所做的工作。

 

在中日韩三国物流领域合作中,托盘标准化的课题由于其重要性和可操作性一直得到重视并且取得重要进展。从2002年开始,中日韩三国的托盘行业组织在各自政府部门的支持下,首先是在亚洲范围内进行交流、酝酿、宣传鼓动。2002年,在东京举行了亚洲七国托盘标准化专家会议;2003年在首尔举行了亚洲九国托盘标准化专家会议。参加这两次会议的,除中日韩三国托盘行业组织的专家,还有被邀请的南亚、东南亚部分国家的行业组织或政府标准化部门的专家。会议交流了各国托盘标准化的经验与做法。

 

中日韩三国托盘行业组织还召开了三次中日韩托盘标准化专家会议协商讨论。就推行亚洲联运通用平托盘的规格以及筹备设立亚洲托盘标准化机构的议案进行了讨论。在20056月北京会议上明确亚洲一贯输送用托盘建议采用1100*1100mm1200*1000mm两种规格,亚洲托盘标准化机构名称初步定为“亚洲托盘系统联盟(APSF)”。并初步讨论了设立“亚洲托盘系统联盟”的提案。

 

之后在会议上签署了 “对中日韩三国政府建议书”。提出:通过东北亚三国的一贯输送用平托盘标准化以及构建统一物流系统,可以在本区域内显著地提高物流系统的效率(减少物流成本、提高服务水平),促进贸易增长并且有效节约资源,建议三国政府对此项事业,对事业推进实体APSF给予积极支持与密切关注;建议三国政府尽快在本国标准中采用亚洲一贯输送用标准托盘规格,并向产业界公布,同时尽最大的努力宣传和普及该项标准。

 

20066月亚洲托盘系统联盟在东京正式成立,以后几年又分别在曼谷、河内、吉隆坡和雅加达举行了年度联盟大会,继续为推进亚洲托盘标准化和托盘事业的发展而努力,在亚洲各国扩大了影响。

  

四、集装单元化与物流信息化

 

    物流信息是物流系统的灵魂,物流现代化常常由信息化开始,而且信息化常常是引人注目的亮点。

 

物流信息化技术包括各种物流管理与控制的软件、识别技术、信息存储与传输技术等,近年出现的物流可视化技术就是高水平、综合性的物流信息技术,是物流信息化一个重要研究方向,物流可视化技术的实现可以实时取得所需要的物流信息,为物流系统优化管理和控制提高保障。射频技术RFID的发展为物流可视化提供了有力地支持,物联网概念的提出使得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物联网是“物物相连的智能互联网”。它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物联网的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可以借助物联网对物流系统进行智能控制、自动监测与自动操作。所以物联网的最大价值应该是可以把物流系统的水平提高到空前的水平,实现智慧物流,为社会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

 

具体来说物联网就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这里的“物”应该要有相应信息的接收器、数据传输通路和一定的存储功能;还需要有数据发送器和可被识别的唯一编号。

 

    由于物联网中的 “物”需要信息技术的装备,有时价格较低的本体很难承担进入物联网的所需要费用。比如某些应用条码的小件物品来说,RFID芯片的价格可能是难以接受的。

如果在物联网中以集装单元作为“物”的单位,问题就迎刃而解。比如在托盘货物单元上赋予其进入物联网的功能条件,在集装器具托盘上安装RFID芯片等信息技术装备,形成“智能化托盘”,即使成本较高仍然是可以接受的。其原因在于托盘本身价值较高同时又循环利用,成本分担的结果是可行的。

 

综上所述,实行集装单元化,推行托盘作业一贯化和建立托盘共用系统其意义不仅在于物流系统的机械化和自动化,对于物流可视化的实施也是必不可少的。进一步可以说,物联网技术实施于物流系统,实现智慧物流也必须依赖于集装单元化。

  

五、开展国际合作,实现跨国供应链无缝对接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世界各国的经济通过国际供应链网络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形成了有机的整体,近年来中国经济稳定快速增长并且逐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每年都在大幅增长,意味着进出口货物总量的大幅增长,所以国际物流的快速通畅、低成本运行对于有关国家经济的发展都是极为重要的问题。国际物流实现无缝对接是所有国家面临的重要课题。

 

处于东北亚经济区的中日韩三国之间国际贸易快速发展,2006年,中日韩三国之间国际贸易总额为4000亿美元,占世界总额已经达到16%左右。中国与东盟的经济贸易量也在不断上升。表明亚洲各国在经济领域相互依赖性在逐步加强。物流活动是经济活动的基础,在建立东北亚经济圈与东南亚自由贸易区的过程中,物流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应该处于先行地位。

 

前文述及的中日韩托盘标准化合作就是实现三国之间建立无缝物流系统的重要项目。通过三国一贯输送用平托盘标准化以及构建规格统一的物流系统,可以在本区域内显著地提高物流系统的效率(减少物流成本、提高服务水平),促进贸易增长并且有效节约资源。如果能够在国际物流系统的作业中实施托盘作业一贯化,必然可以大大提高作业效率和降低国际物流成本。

 

目前亚洲托盘标准化的已经具有合作成果,亚洲托盘系统联盟所推荐的亚洲托盘标准得到大多数亚洲国家的认同。由于托盘标准是指导性标准,标准的宣传和推广需要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要实现国际物流的无缝对接,还要求参与各国按照统一的托盘标准建立托盘共用系统,在进出口时实现托盘共用系统的对接,使托盘作业一贯化跨国运作。日本和韩国早在数十年前就已建立托盘共用系统并且实现了相互对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中国和东南亚还未能建立托盘共用系统,今后应该作为重点课题,在各国政府的支持下和企业的努力下尽快取得进展。必须认识到,建立托盘共用系统不仅是发展亚洲经济合作建立国际无缝物流体系必须解决的课题,也是各个国家物流现代化必须解决的课题。

 

     中国 “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的出台,为物流现代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其中集装单元化的项目对于物流系统实体的建设主要作用尤其值得关注。 “规划”中制定的许多重点工程项目无论是多式联运、城市配送、农业物流和物流的可持续发展都要以集装单元化的实施为依托。尤其是托盘标准化的推行和托盘共用系统的建设,对于当前提高我国物流现代化水平、提高物流系统效率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和有关企业给予足够重视。

 

    在自身建设好现代物流系统的基础上才能有条件更好的融入国际经济体系,实施与国际供应链的无缝对接。当然参与国际合作的有关各方还要在物流标准化等诸多方面进行协调和统一的工作,为建设国际大通道而共同努力。

 

 

责任编辑:紫藤

 

中日物流合作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研究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