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经济在过去两年出现波动。但从外资企业投资兴趣看,他们不但看好中国市场,更重要的是千方百计挺进新的领域,利用中国相继出台的新的政策和产业规划、法律等等可能的机会和缝隙夯实在华的基础。商战不会因为危机而去,2008年金融危机最为严重的时候,在华不少外资企业并没有减资,反倒不断为拓展市场增加投资。
2009年,当国内从事快递的企业还纠缠在未成形的新《邮政法》中的“邮政专营范围”是否对快递件50克到100克的设限争论时,外资快递企业已经在中国市场以空间换时间的手法,拓展新的市场。据媒体报道,虽然新《邮政法》规定外商不得投资经营信件的国内快递业务,但外资快递企业对于在中国庞大的市场赚取更多利润的意图并没改变。
国际快递巨头TNT,加速与国内数十万个公路运输商争抢中国的公路运输市场,而另一大国际快递巨头DHL也从天空拓展到了地面。另外,还有国外快递公司正动议收购我国市场的民营快递公司的股权。
中国坚持长期的对外开放政策不会动摇,如果说曾经因为我们资金和技术有限,不得已要用市场换技术和资金,今天我们拥有资本的企业,如果发现市场慢一步,机会便稍纵即逝。比如当年外资零售企业进入中国,用的也是“农村包围城市”的手法,其效果和内资同行的苦涩已经不言而喻。商战中失“城池”在我国的日化产品中也屡见不鲜,甚至金融业也曾经有过先例,在国家没有开放外资银行可以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时候,不少外资银行早把触角深入到我国的农村市场。
如今,走出去固然重要,在家门口的市场最起码不该放弃。任何时候,“商场如战场”都绝不是戏言。仅从以上外资新的抢滩方式看,他们一旦踏入潜在市场,必将对未来该行业形成高压之势。长期以来,内资企业容易扎堆争夺同一经营模式下的利润,有企业目光过于现实,也有政策环境不够宽松之由。发生在家门口的商战已经难免,的确需要相关部门检讨政策方面对内资开放有哪些不足,还有多少没有让民营资本进入的竞争性行业和产业,是不是应该尽快改善内资进入的政策环境。
最近,中国企业投资地产业不亦乐乎,连山西煤炭企业调整,从煤企撤出的资金,人们居然也预计出路只有房地产。这有点像要再重复日本企业有钱就忙着买地买房,结果到新世纪新技术起飞不得不败走麦城的故事。众所周知,欧美经济一旦复苏,全球产业竞争将更加惨烈,尤其是对于新兴的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国际跨国公司更是会先下手为强。不及早看到外资抢滩图利的意图,中国的企业在产业格局重新洗牌时,恐失去不该丢失的机会。
责任编辑:芯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