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秦藤供应链研究所
孙前进物流研究室
010-6543-6703 cnjpetr2009@126.com
返乡农民工就业的制度设计与政策建议(下)

    孟买模式强调了现有城市产业体系拓展对结构转换的推动作用,但这一模式从来都没有在我国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导方式。不论是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乡村工业还是之后东南沿海工厂的吸纳,农村劳动力转移基本上都强调了农民工作为产业工人的性质,而在城市从事家政服务、建筑、餐饮等服务性行业只是农民工就业的补充,而且是最不稳定的就业形式。而且从我国的就业结构来看,第三产业就业比重长期处于较低水平,就业比重虽然在1995-2004年增长了5.8个百分点,由24.8%增长到30.6%,但长期稳定在26-27%的低水平,和欧美发达国家60-70%的就业比重相比,具有较大的差距。程永宏(2005)的研究表明,服务业的发展虽然能够吸引由第二产业转移和新增的劳动力,但与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没有必然的关系。因为我国的多数服务业为国家垄断所经营,另外一些重要领域如教育、医疗、文化艺术等具有的进入门槛使之根本吸纳不了富余劳动力。特别是,由于体制的强烈约束,劳动市场的制度分割在城市非正式就业与正式就业之间筑起了难以逾越的鸿沟,导致这一转移模式在我国不具可行性。

 

    适合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模式必须能够对体制约束和就业供给刚性同时起到缓解的作用。依此要求,“农村-外流·回流-就地转移”的模式,即:中部欠发达区域农业人口通过外出务工获取资金和技术,并开拓市场意识,而后向流出地回流,最终实现就地转移。这一模式中有两个重要阶段,一是外流与回流阶段,这一过程其实是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本生成的过程,通过外出务工积累人力资本,从而形成下一步发展的基础;另一个阶段是就地转移阶段,就地转移并不是农业劳动力简单的离开农业进入工业或离开农村进入城市,而是以回流人员的智力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从路径选择上来看,一般来说主要有两条路径:一是直接回流,即外出务工人员回到流出地后直接进入城市就业或在乡村区域创业;二是扩散回流,即外出务工人员回到流出地后,他们在发达区域的经历和见识以及所学习的知识和技术会产生外溢效应,从而影响和带动其他人员进行就地转移。

 

三、返乡农民工就业的促进机制与对策:基于区域发展的视角

 

    综上所述,导致农民工失业返乡的原因在于体制转轨时期劳动市场制度分割与就业供给刚性的双重约束,因此,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应从深化体制改革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入手。我国农村劳动力呈现跨区域双向流动,中部地区是农民工的主要来源地,而东南沿海地区则是农民工的主要输入地。两个区域的差异性,对于体制改革、结构变迁等方面具有不同的要求。目前来看,当强调返乡农民工就地转移的模式后,不论是从体制改革还是从产业升级方面考虑,都必须首先考察返乡农民工对区域发展的作用机制,并在促进这一机制发挥的基础上来制定政策。

 

    返乡农民工就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主要有三种渠道。一种观点认为返乡农民工在务工中的资金积累对返乡农民工的职业改变提供了可能,Ilahi认为工资积累是返乡后职业改变的决定因素,拥有高工资积累的农民工返乡后倾向于选择自我雇佣型职业,而非高工资积累的返乡者更倾向于从事被雇佣劳动。但李强的研究认为外出农民工的工资主要用于改善家庭生活状况,对其就业进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有限。另一种观点认为人力资本积累对返乡农民工的就业促进作用更大,农民工外出务工过程中通过学习和技能训练,已经从传统劳务者转变为人力资本,这对于返乡农民工就业的促进作用是根本性的。第三种观点则指出返乡农民工具有和当地农村劳动力不同的社会资本,这不但有力地促进了返乡农民工的职业选择,而且也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但刘林平等的研究并没有发现社会资本的直接效应。换言之,社会资本对就业的作用是通过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实现的,这又将这一机制与人力资本机制联系起来了。

 

    即使如此,两个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一是返乡农民工就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地方扩展性,即返乡农民工就业对区域就业行为影响带来的示范效应和带动作用。这些问题虽然文献中有所描述,但未就其机制进行深入探讨,从而不能理解返乡农民工就业对区域经济发展推进的内在机制。二是返乡农民工就业结构多样化的区域效应,返乡农民工经济行为的广泛化和多样化导致区域产业多样性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在已有文献中没有系统的研究,特别是,返乡农民工多样化就业对农区结构转型的意义应该给予强调。

 

    (一)返乡农民工就业的多样化渠道

 

    返乡农民工就业的多样化源于农民工收入多样性和产业发展多样化,农民工收入的多样化不仅体现在农民工务工收入增加本身,而在于这一收入增加的结构效应。据李恒调查,河南省外出务工人员收入促进农民收入结构变动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表现:一是务工收入已经成为农民收入中的主体部分,二是外出务工已经成为农民增收中增长最快的部分,三是外出务工已经成为促进农民其他收入增长的源泉。实际是,农民身份转变的过程首先依赖于农民经营种类的增多,农民除经营农业以外,依靠务工收入发展家庭养殖业、农产品粗加工业和个体运输等,成为推动农村经济结构变迁的主要力量。产业发展多样化既包括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动,也包括产业内结构的优化升级。由于返乡农民工的作用,地方产业结构发生了三个方面的变化。一是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加快,农业生产结构多样化和农产品深加工带动农村地域基于比较优势的工业化进程;二是促进区域产业升级,扩大城市工业的带动效应,农民收入增加带来的消费升级和农民工作为产业工人对乡村工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形成城市工业的扩展空间;三是农村市场扩张带来的农村金融业、运输业、工商业和服务业等的发展,这些多样化的产业扩展造成了返乡农民工就业的多样化,进而推进了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农民就业多样化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多方面的影响,它不但增加了当地居民提高收入的机会,而且增加了当地商业发展和市场的供给,为城镇化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和人口基础。

 

    (二)返乡农民工就业的地方扩展效应

 

    返乡农民工在非农产业就业对当地农民的行为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返乡农民工外出务工过程中的思想、观念、技术和消费理念均会通过各种渠道扩散到其邻居、朋友、亲戚等个体中去,从而形成示范效应和模仿效应,带动未外出农民的非农就业行为。这一扩散机制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示范效应和模仿效应。未外出农民通过观察、了解和模仿,或跟随外出农民工流动,或依据外出农民工传递的信息进行外流,均形成一种自发意义上的外流,这其实是一种社会网络在起作用。因为农民工外出务工缺乏必要的组织性,则大量的信息就是通过这种“关系”来传播的。胡必亮(2004)通过对山西省一个村的调查发现,农民工主要是通过婚姻、乡里熟人这样的“关系”来进行劳动力转移和外出流动的,认为“关系”起到了功能性社会资源的重要作用。李恒(2006)在2005年针对河南省的一项调查中,也发现了这种地缘关系在农民工外出流动中的作用,对732户外出务工人员的问卷调查中,农民对外出务工原因回答“跟别人一起去”的占78例,就是“关系”的一个表现。二是回乡创业的就业创造。务工回流人员由于掌握了必要的技能和市场信息,回乡创业从而创造就业岗位带动了当地农民的非农就业。河南省固始县在最初回流者的带动及地方政府的鼓励下,50万常年外出务工人员中已有2.7万人回乡创办企业,仅吸纳劳动力一项就为本地提供了数十万个工作岗位,回乡创业者为本县经济的增长贡献了至少4个百分点。

 

    (三)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的对策建议

 

    1.加强和改善对农民工的公共服务,建立健全农民工就业指导体系

 

    我国目前仍然没有建立起城乡统一的劳动市场,没有正规的场所和渠道为农民工提供必要的就业信息,缺乏对农民工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因此需要强调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各类服务组织参与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体系,为农民工提供必要的就业信息、维权服务、法律咨询等公共服务。目前来看,返乡农民工就业仍然处于自发状态,具有盲目性和无组织性,这一方面不利于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而且容易引发相关的社会问题。这要求建立健全农民工就业指导体系,建立农民工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用工信息,组织相关劳动技能培训,并对返乡农民工的就业情况进行跟踪,建立农民工就业档案,分析就业形势,提供全面和连续性的就业指导。

 

    2.加强返乡农民工就业培训和服务

 

    建设多层次的教育培训体系,对返乡农民工进行产业针对性的培训工作。目前来看,农民工的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不足是制约其职业选择和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这既涉及农民工工作搜寻、薪金待遇问题,也涉及农民工维权以及返乡创业等方面。建立全层次的教育培训体系,以提高农民工的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不但能够有效地提高农民工准确获取和甄别就业信息、获取工作,也对其就业的稳定性和收入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建立教育培训体系应该着眼于三个方面:一是强调以政府为主导,积极吸收各类社会中介组织参与,向农民工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咨询;二是结合市场需求和宏观经济走向,有针对性地进行劳动技能培训,即以就业培训为主,要对培训效果进行阶段性抽查和考核评估,避免与生产实际相脱节的流于形式的培训内容;三是进行科学普及知识、职业道德、社会公共道德和法律知识的教育培训,增强市场意识,规范就业程序,维护自身利益。

 

    3.发展县域经济,扩大就地转移

 

    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长远来看,实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是更适合兼业型转移的方式,而且就地转移也易于发挥地方优势,减少转移成本。特别是,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利于提升产业结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其思路主要在于发展地方特色经济吸引农村富余劳动力,充分利用地方区位、资源优势,发展地方特色经济,立足于具有比较优势的农林、特产、旅游等资源和产业来吸引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注意规划,包括对地方特色经济的甄别遴选、产业定位、产业布局、政策扶持等都要统筹兼顾,着眼于长远发展,形成地方优势,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从而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的稳定性,并形成以工促农、带动区域发展的良好局面。

 

    4.促进返乡农民工创业

 

    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既是有效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二次转移的手段,又是发展非农产业、促进地方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由于返乡农民工经历外出务工洗礼后已经由单纯的劳动者转变为掌握了一定技能、熟悉市场运行机制并具有创新精神的人力资本,通过营建宽松的社会经济环境并给予政策扶持来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需要做好至少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营建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对返乡农民工予以人文关怀,改进政府工作职能,树立服务意识,在农民工返乡创业手续审批及管理方面,提供指导,简化办事手续,同时努力创造吸引智力回流的市场环境和制度环境,深入进行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的产品市场、要素市场,并根据返乡农民工的阶段性特征制定激励措施,推进市场化建设和完善激励机制。二是加快基础建设投资,建设企业孵化器。在农村及乡镇地域进行基础建设投资,既是吸引农民工返乡的手段,同时也为农村工业化提供基础,满足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多元化需求。不妨仿照国家吸引回国人才创业激励的方式,建设一批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区,并由政府给予贷款优惠政策和其他优惠政策,同时政府也以规则的方式提供发展咨询服务。三是推进行业、企业协会发展,为返乡农民工创业和发展提供咨询,掌握处理市场信息,并为回流智力就业牵线搭桥。四是培育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返乡农民工所带回来的开阔视野和市场意识与竞争意识是促进欠发达地区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虽然这些可以通过人员之间非正式的交流和示范效应进行外溢,影响更多的人员。但政府也应该进行大力宣传,向社会灌输市场理念,以扩张这种效应。

 

    5.进一步完善制度,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必须解决好农民农业生产的后顾之忧,提供好返乡农民工非农就业及创业的制度环境,保障好农民工的务工权益,这包括:完善农村经营制度,保障务工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同时制定相关政策,促进土地使用权在自愿、有偿、合法的原则下流转,以促进农业生产结构和生产方式的转变;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制度,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以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为基础,推进城乡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从而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快速地转移;建立和完善对农民工创业的资金支持制度和税收优惠,包括创业启动资金和规模扩张中的后续融资问题,同时,对返乡创业农民工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如根据吸纳农民就业规模比例、从事产业性质和生产销售情况给予补贴或税收优惠等;建立农业生产支持制度,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包括保护耕地、农产品价格支持体系、对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进行投资、加大农民种粮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等,以避免由于过于强调促进农民工向非农产业转移导致农业的基础地位被削弱。

 

 

责任编辑:芯彤

 

中日物流合作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研究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修班
  • 第二届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师资研修班

    (2021年05月30日--06月04日)

  • 日本物流与供应链20讲(2020年第一期)

    (2020年11月21日始)

  • 北京秦藤物流沙龙
  • 关于发起举办“北京秦藤中日物流沙龙”的通告
  • 中日物流论坛
  • 中日商贸往来与物流体系建设研讨会

    (2016年03月27日)

  • 中日经贸关系发展与自贸区建设研讨会

    (2014年01月18日)

  • 中日经济往来与物流发展研讨会

    (2013年04月02日)

  • 中日经济交流与物流发展研讨会

    (2012年05月12日)

  • 中日冷链物流论坛
  • 第二届中日冷链物流国际论坛(2021)

         ---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及其技术设备

    (2021年10月29日--31日)

  • 第一届中日冷链物流发展国际论坛

         ---农产品 · 食品冷链物流与生活品质

    (2019年07月06--07日)

  • 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究论坛
  • 第一届中日物流与供应链研究国际论坛

           ---供应链研究与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2021年04月16--18日)

  • 中日农产品流通论坛
  • 第一届中日农产品流通国际论坛(2021)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及其技术设备

    (2021年08月00--0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