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秦藤供应链研究所
孙前进物流研究室
010-6543-6703 cnjpetr2009@126.com
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变迁与发展趋势

我国的“物流实践”活动源远流长,但是物流概念却是近期从国外引入的。自1949年新中国建立至1978年的近30年间,我国一直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与此相对应,企业物资供应按计划调拨,产品销售按计划分配,几乎所有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都是由各级政府通过计划手段进行分配和供应的。涉及“物流”的各个环节,包括采购、运输、仓储、包装、加工、配送等,其主要目标是落实国家指令性计划,不注重经济效益。这样的物流活动,不具有严格意义上的商品属性,虽然这个时期中国还没有“物流”的概念,但它们是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基础,我国很多第三方物流服务都是从它们发展而来。

 

历史变迁

 

  1979年中国代表团赴日本参加第三届国际物流会议之后,“物流”用语逐步在中国传播开来。由于第三方物流在我国的形成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可以根据三十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将第三方物流产业的发展大致归结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9--1992):形成时期

 

  1979年以后,我国开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对外开放政策使国外先进的物流概念和管理方式传入我国。随着商品化与市场化进程的深入,政府逐步放开了对企业生产、物资、价格的管理,物流业开始受到重视并得到发展。工业企业自主决定其原材料的采购和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商业企业根据流通体制改革和供应方式的调整变化,尝试商品物流配送;交通运输企业突破传统的经营观念,拓展多项物流业务,开始注重物流系统整体运作。物流活动已经向商品导向转变,注重实现经济效益,现代意义的第三方物流开始出现。

 

  第二阶段(1993--2000):起步时期

 

  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决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确立,使我国经济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经济总体实力明显增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社会商品供应日益丰富,供求关系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整个生产、流通和消费领域发生了深刻变革,一些传统的运输、仓储企业加大改革力度,市场上开始出现了不同形式的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非公有制物流企业迅速增加,外商独资和合资的物流企业也不断涌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现代物流企业快速增长。

 

  第三阶段(2001年至今):快速成长时期

 

  2001年,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完善阶段,同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政府逐步放开对物流业的管制和保护。我国涉及物流的大部分领域至2005年以后全面开放,国外实力雄厚的物流巨头纷纷涌入。外资物流企业凭借经验、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在我国获得较快发展,国内物流企业竞争日益激烈,开始出现兼并、重组、甚至淘汰的局面。政府也高度重视物流产业的发展,积极为其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第三方物流发展前景非常好,出现了一些大的物流企业。从而,我国第三方物流产业进入到一个新的快速成长与发展阶段。

 

发展变革驱动因素

 

  产业发展变革驱动因素是指推动产业发展或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这些关键因素推动产业参与者(竞争厂商、顾客、供应商等)改变他们的行为,致使产业发生变化,推进产业发展进步。根据以上我国第三方物流产业形成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欧美等发达国家第三方物流发展过程与经验,可以发现,物流市场需求、政府的物流相关政策、物流技术与管理等因素在深深地影响着我国第三方物流产业的发展与变化,这是驱动我国第三方物流产业发展变革的关键因素。

 

  市场经营主体追求物流外包所带来的利益是第三方物流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改革开放后,工商企业面对不断加剧的市场竞争压力,需要集中稀缺资源于核心业务。正是第三方物流具有降低工商企业物流成本,改善顾客服务水平,促进供应链成员之间的合作等潜在利益价值,才促进并形成了第三方物流的市场需求。分析改革开放30年来工商企业对物流服务需求内容的一些变化趋势,可以发现第三方物流企业所提供的物流服务相应出现的变化。

 

  随着越来越多大型工业企业的业务范围遍布全国,受地域和管理幅度的影响,它们对干线运输与物流总代理的需求逐步提高,集成化的物流服务随之出现。商业企业的物流需求越来越关心仓储与配送,关心物流系统的优化,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发物流信息系统的功能日益增强。除了传统的物流服务以外,物流过程管理、数据采集等信息服务也越来越受到工商企业的重视,以物流系统设计、信息咨询等为核心业务的物流咨询管理公司,有了很大的发展空间。

 

  政府是市场竞争的规则制定者和裁判,是物流公共基础设施的提供者和投资倡导与组织者,这些常常成为市场活动的积极推动力量或阻碍力量。国家对物流企业的资质要求、物流管理体制的调整变化、有关物流业的法律法规的执行、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优惠扶持政策等,都会对我国第三方物流业的发展带来很大影响。

 

  没有哪种竞争力量可以像技术与管理那样不断涌现,所有的替代产品与服务都是由技术变革所创造的。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的创新与变化也会给企业带来新的竞争优势,这两种力量不断地推动着一些领先企业的发展进步与繁荣,同时给另外一些企业带来莫大的压力和挑战。

 

  第三方物流也是如此,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在物流实践中的应用,不断地提高与改进第三方物流的活动效率,为第三方物流过程的整合与完善提供了机会和技术工具支持,成为物流变革的强大推动力量。例如,计算机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有助于企业完成大部分的交易活动、进行活动控制和获得信息处理决策支持;条形码等技术改进了物流作业活动,EDI的使用以及互联网的引入,方便了企业、顾客以及供应商之间及时准确的信息交换和数据处理活动。随着战略联盟等新的组织管理理念和方式的出现与采用,综合物流、供应链物流管理应运而生,市场中原有的格局和均衡不断打破,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许多企业特别是大型跨国公司为了获得可观的利润,原材料生产、加工和销售地点出现分离的趋势,致使主要从事本土经营的物流企业的地理服务范围在全球扩展,以满足相应的物流服务需求。同时,现代科技在交通运输、信息通信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既能够满足物流服务地理范围的拓展,满足跨国企业全球范围内物流一体化运作的需求,也使物流服务的效率越来越高。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向客户提供多样化的物流服务,一方面,第三方物流企业,特别是大型物流企业的物流服务,更加注重实现客户物流体系以及供应链的整体运作效率和效益,直接或通过进一步的物流环节“外包”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综合物流服务;另一方面,大多数第三方物流企业特别是中小型物流企业,仍然保持其专业化特点,突出主业物流,呈现出综合化与专业化良好结合的物流服务特点。

 

  为了满足物流服务全球化、综合化的需要,为了拓展服务内容、开拓新市场,为了整合物流网络、实现资源与业务能力的互补,第三方物流企业将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一系列并购和建立战略联盟活动。

 

面对可持续发展问题,许多国家纷纷制定了日益严厉的环境保护法规,要求从节约资源和环保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造,以形成一种物流与经济、消费和环境共生型的物流系统,形成能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现代物流系统,即绿色物流或循环型物流。

 

 

责任编辑:紫藤

 

中日物流合作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
  • 中日物流研究联盟
  • 联盟简介
  • 组织机构
  • 专业委员会
  • 专家委员会
  • 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