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近年来,钦州市不断扩大产业规模,逐步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商贸流通领域的对外开放,大力推进商贸流通业现代化,城乡市场日渐繁荣。
市场体系建设步伐加快。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到2009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商贸流通企业82家,全市亿元市场8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专业市场6个,各类农贸综合市场305个,年交易量300多万吨,年交易额40多亿元。基本形成以综合市场和专业市场并存,批发市场、零售市场为主体的多层次、多门类的商品市场体系,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多种市场流通渠道、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的商品市场格局和遍布城乡的流通网络和商业网点设施,满足了全市各类层次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农村网络流通得到拓展。2005年,国家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试点工作,市委、市政府确立“一年抓好试点县区,两年全市整体推进,三年巩固完善提高”的发展方针,大力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改造建设资金2590.03万元,建成农家店1050个,排位全区前列。全市镇级店82个,乡镇覆盖面达100%;村级店969个,行政村覆盖面80%。全市农家店营业面积63563平方米,从业人员3006人。经营商品包括日用生活品、农资、家电、药品、农产品收购、代办电信业务等。农家店通过承办企业采取统一连锁或加盟经营、统一进货以及定点采购的方式,经营方式、购销渠道较以前有了很大进步,在完善农村消费网络体系,有效地保障农村消费品安全发挥了示范作用。通过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全市已经基本建立起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真正体现了“企业得市场,农民得实惠,政府得民心”。
物流功能进一步完善。钦州市依托良好的区位和保税港区优势,规划推动建设三大物流园区、六个物流中心、六个配送中心。物流团队不断壮大,据工商部门统计,全市已有各类物流企业386户。服务港口发展的仓储物流业发展较快。目前钦州港已建成投入使用的各种储罐521.7万立方米, 仓库31.3万m2,堆场120万m2。港口仓储企业经营范围涉及粮食加工配送、沥青加工配送、油气配送运输、食品油配送、食糖储备配送等业务。据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钦州口岸进出口货物达510.5万吨,货值8.99亿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7%和33.8%。
责任编辑:三水